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8,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麻绳
绳度
尺绳
绳束
绳联
遵绳
井绳
绳契
日绳
履绳
铁绳
缰绳
绳行
司绳
负绳
《國語辭典》:麻绳(麻繩)  拼音:má shéng
细麻搓制成的绳索。《三国演义》第三八回:「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也称为「麻绳子」。
分類:麻绳麻制
《漢語大詞典》:绳度(繩度)
谓牵引绳索以度过障碍或超越目标。宋书·夷蛮传论:“ 汉 世西译遐通,兼途累万,跨 头痛 之山,越绳度之险。” 南朝 梁简文帝 《菩提树颂》序:“莫不梯峯挂迥,越绳度之山。” 唐 薛胜 《拔河赋》:“洎标纷以校力,突绳度而就强。”
《漢語大詞典》:尺绳(尺繩)
本指工匠量长短、较曲直的工具,引申为约束,拘囿。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盖去古法愈远,而倜儻跅弛之士,其不谐尺绳於科目,受羈馽於銓曹者,少得以自达矣。”
《漢語大詞典》:绳束(繩束)
约束;束缚。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 祉 儒者,不知变,绳束顿严,诸军忿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寄华 发出规条,吩咐多要遵绳束,如不服者,定加鞭笞。” 明 李贽 《复焦弱侯书》:“盖《近谿语録》须领悟者乃能观於言语之外,不然,未免反加绳束。”
分類:约束束缚
《分类字锦》:绳联(绳联)
元史礼乐志拍板制以木为板以绳联之
分类:杂乐器
《漢語大詞典》:遵绳(遵繩)
遵守法度。荀子·王霸:“百官则将齐其制度,重其官秩,若是,则百吏莫不畏法而遵绳矣。”
《國語辭典》:井绳(井繩)  拼音:jǐng shéng
井上汲水用的绳索。如:「这条井绳快磨断了,换条新的吧?」
《漢語大詞典》:绳契(繩契)
谓结绳刻木以记事。 明 张居正 《敕修东岳庙碑文》:“惟 岱宗 之神,自绳契以来,秩在祝史,通乎上下,今天下郡国,皆有东岳庙。”
《骈字类编》:日绳(日绳)
史记商君传君又南面而称寡人日绳秦之贵公子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何不遄死以诗观之非所以为寿也
《漢語大詞典》:履绳(履繩)
谓践行直道。文子·上德:“步於林者,不得直道;行於险者,不得履绳。”《淮南子·主术训》:“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取道致远而气力有餘,诚得其术也。” 高诱 注:“绳,直正也。”
分類:践行直道
《漢語大詞典》:铁绳(鐵繩)
犹铁链。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茶燋缚奴投火:“ 鸿渐 怒,以铁绳缚奴投火中。”金史·忠义传三·禹显:“军内变,城破被擒,帅义之,不欲加害,初以铁绳鈐之,既而密与旧部曲二十人遁去。” 赵树理 《催粮差》:“ 九孩 再不往下问,掏出小铁绳来套在 甲午 的脖子上,用小铁锁崩的一声锁住。”
分類:铁链
《國語辭典》:缰绳(韁繩)  拼音:jiāng sheng
栓住牲口的绳子,可以控制牲口的进退。《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可解马缰绳接连,拴缚帝腰,放下船去。」《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候庄徵君坐稳了,两个太监笼著缰绳,那扯手都是赭黄颜色,慢慢的走过了乾清门。」
《骈字类编》:绳行(绳行)
后汉书西域传论梯山栈谷绳行沙度之道身热首度风灾鬼难之域
《漢語大詞典》:司绳(司繩)
(1).负责颁行法令。 南朝 宋 谢庄 《宋明堂歌·歌黄帝》:“履建宅中寓,司绳御四方。裁化偏寒燠,布政周炎凉。”
(2).主持纠察的官员。 明 何景明 《何子·用直》:“故直节之士,邦之司绳而国之强御也。故司绳不得职,则邪枉行矣。”
《漢語大詞典》:负绳(負繩)
(1).指衣裳的背缝上下相当。《礼记·深衣》:“负绳及踝以应直。” 郑玄 注:“绳谓裻与后幅相当之缝也。” 孔颖达 疏:“衣之背缝及裳之背缝上下相当,如绳之正,故云‘负绳’,非谓实负绳也。” 汉 刘向 说苑·修文:“衣必荷规而承矩,负绳而準下。故君子衣服中而容貌得。”
(2).指用墨绳打直线于木。 汉 刘向 说苑·正谏:“土负水者平,木负绳者正,君受諫者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