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8,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赤绳
直绳
绳准
绳削
绳治
绳桥
中绳
法绳
绳纠
绳约
朱丝绳
绳下
钩绳
绳索
绳矩
《漢語大詞典》:赤绳(赤繩)
赤色绳子。传说月下老人以此系男女之足,使成夫妇。事见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 明张景《飞丸记·梨园鼓吹》:“寃翻恩结,姻联月下之赤绳;媒倩丸投,事类沟中之红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我日为君物色佳偶,今始得之。适在内作小术,求月老繫赤绳耳。”参见“ 赤绳繫足 ”。
《國語辭典》:赤绳系足(赤繩繫足)  拼音:chì shéng xì zú
相传月下老人以红绳系男女之足,使成婚配。见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卷四。定婚店》。故后世用以比喻男女间的姻缘天定。明。汪錂《春芜记》第二七出:「赤绳系足,朱楼合卺,不须白雪窥臣。」《警世通言。卷二。庄子休鼓盆成大道》:「若论到夫妇,虽说是红线缠腰,赤绳系足,到底是剜肉粘肤,可离可合。」也称为「红绳系足」、「赤绳绾足」。
《漢語大詞典》:直绳(直繩)
(1).正直如绳墨。晋书·李胤传:“迁御史中丞,恭恪直绳,百官惮之。”南史·褚玠传:“及为御史中丞,甚有直绳之称。” 唐 杜甫 《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诗:“使君传旧德,已见直绳心。”
(2).指正直的人。 唐 卢纶 《早春游樊川野居却寄李端校书》诗:“投足经危路,收才遇直绳。”
(3).以法制裁。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直绳则亏丧恩旧,橈情则违废禁典;选德则功不必厚,举劳则人或未贤。” 三国 魏 曹操 《与太尉杨彪书》:“而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北史·裴延儁传:“ 延儁 在臺阁,守职而已,不能有所裁断直绳也。” 宋 曾巩 《待制王尧臣知单州制》:“无直绳肃下之谊,有浮言罔上之迹。”
(4).喻法制。北史·李彪传论:“逮於直绳在手,厉气明目,持坚无路,末路蹉跎。”魏书·高恭之传:“ 道穆 外秉直绳,内参机密,凡是益国利民之事,必以奏闻。” 唐 高适 《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诗:“彼邦本倔强,习俗多骄矜,翠羽干平法,黄金挠直绳。”
《漢語大詞典》:绳准(繩準)
准绳。管子·宙合:“世用器械,规矩绳準,称量数度,品有所成。”《淮南子·齐俗训》:“今夫为平者準,为直者绳也,若夫不在於绳準之中,可以平直者,此不共之术也。” 唐 钱珝 《授薛昭纬御史中丞制》:“宜正衣冠,立为绳準。” 明 李东阳 《重建正学书院记》:“兹又聚徒置院,为养蒙储俊之计,为之标的绳準以示之。”
分類:准绳
《漢語大詞典》:绳削(繩削)
指木工弹墨、斧削。引申指纠正,修改。 唐 韩愈 《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纵,无所统纪,然而不烦於绳削而自合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八·艺林伐山:“有伐山者,有伐材者。伐材者已成之柱,略加绳削而已;伐山则蒐山开荒,自我取之。” 清 谈迁 《与霍鲁斋书》:“幸逢鸿匠,大加绳削。”
《漢語大詞典》:绳治(繩治)
制裁;惩办。新唐书·裴宽传:“时 北平军 使 乌承恩 ,虏酋也,与中人通,数冒贿, 宽 以法绳治。” 明 张居正 《答藩伯徐中台书》:“今内官勋臣,小有违犯,动被绳治。”
分類:制裁惩办
《國語辭典》:绳桥(繩橋)  拼音:shéng qiáo
以绳索连结搭成的桥。唐。岑参〈送狄员外巡按西山军〉诗:「泉浇阁道滑,水冻绳桥脆。」
《漢語大詞典》:中绳(中繩)
(1).符合墨线。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韩非子·有度:“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
(2).喻符合标准。吕氏春秋·离俗:“故布衣人臣之行,洁白清廉中绳,愈穷愈荣。”
(3).谓适度。 明 何景明 《进舟赋》:“量左右以中绳兮,察缓急之所宜。”
《國語辭典》:法绳(法繩)  拼音:fǎ shéng
一种法器。道教法师在作法时用来调请五营兵马或驱煞除祟时使用。也称为「法索」。
《漢語大詞典》:绳纠(繩糾)
纠正过失。魏书·高恭之传:“ 道穆 绳纠,悉毁去之,并发其赃货,具以表闻。” 宋 司马光 《言高居简札子》:“臣职在绳纠,不敢不言。” 明 高明 《琵琶记·丹陛陈情》:“是用擢居议论之司,以求绳纠之益。”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宣文阁:“於是宰辅有所奏请,宥密有所图回,争臣有所绳纠,侍从有所献替,以次入对。”
《漢語大詞典》:绳约(繩約)
绳索。亦比喻拘束,约束。老子:“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后汉书·儒林传论:“至如 张温 、 皇甫嵩 之徒……犹鞠躬昏主之下,狼狈折扎之命,散成兵,就绳约,而无悔心。” 李贤 注:“绳约,犹拘制也。” 宋 叶适 《纪纲议》之二:“人之知虑,不能自出於绳约之内。” 明 张居正 《送南阳公赴留都考功序》:“今之人士,绳约於毁誉之中久矣。” 清 许汝霖 《赠汤宗伯潜庵先生》诗:“百事具规模,羣情奉绳约。”
《漢語大詞典》:朱丝绳(朱絲繩)
指琴瑟上的丝弦。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参见“ 朱丝 ”。
《漢語大詞典》:朱丝(朱絲)
(1).红色的丝绳。左传·襄公十八年:“ 晋侯 伐 齐 ,将济 河 , 献子 以朱丝繫玉二瑴而祷。”《淮南子·说山训》:“圣人用物若用朱丝约芻狗,若为土龙以求雨。” 章炳麟 《驳神我宪政说》:“今假众乐之言,以文饰其帝国主义,是犹借兼士之名,以文饰其兼併主义, 墨 孟 有知,必縈以朱丝,攻以雷鼓无疑也。”
(2).朱弦。用熟丝制的琴弦。 唐 刘禹锡 《调瑟词》:“朱丝二十五,闕一不成曲。” 清 唐孙华 《种树》诗:“珍材伐琴瑟,清音发朱丝。”
(3).借指琴瑟。 唐 元孚 《送李四校书》诗:“朱丝写别鹤泠泠,诗满红笺月满庭。” 宋 苏轼 《渚宫》诗:“緑窗朱户春昼闭,想见深屋弹朱丝。”
《漢語大詞典》:绳下(繩下)
谓管束臣民。汉书·元帝纪:“﹝ 孝元皇帝 ﹞见 宣帝 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 颜师古 注:“绳谓弹治之耳。”新唐书·房琯传:“帝以吏事绳下。”
分類:管束臣民
《漢語大詞典》:钩绳(鉤繩)
木工用以正曲直的工具。管子·形势解:“ 奚仲 之为车器也,方圆曲直皆中规矩鉤绳,故机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坚固。”文选·左思〈魏都赋〉:“工徒拟议而骋巧,阐鉤绳之筌绪。” 吕延济 注:“鉤,曲尺也,绳所以直木者。”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理鉤绳於日用,凭藻繢於天成。”
《國語辭典》:绳索(繩索)  拼音:shéng suǒ
绳子。《三国演义》第一九回:「吕布虽然长大,却被绳索裍作一团。」《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达生直等天大明了,起来到房门前,仍把绳索解去。」
《漢語大詞典》:绳矩(繩矩)
亦作“ 绳榘 ”。 墨绳与矩尺。比喻规矩、标准。新唐书·后妃传下·德宗贤妃韦氏:“﹝ 韦氏 ﹞性敏淑,言动皆有绳矩,帝宠重之,后宫莫不师其行。” 宋 黄伯思 东观馀论·论张长史书:“始观张 旭所 书《千字文》……虽左驰右騖,而不离绳矩之内。”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证学》:“先生时兢兢步趋,不踰绳矩。” 明 李东阳 《明故中顺大夫陆公行状》:“其为人冲澹沉默,动必绳榘,不为声利所移易。” 清 曾国藩 《江宁府学记》:“故其材之成,则足以辅世长民,其次亦循循绳矩。” 章炳麟 《訄书·尊史》:“夫整齐世繫,分北宗望,成而观之,无瑰特,察诸子所説与箸于楚辞山海经者,后先凌杂,派别挠乱,然后知此其为绳榘也。”
分類:规矩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