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因循 拼音:yīn xún
1.遵循旧习而无所改动。《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自高祖之兴,至于孝宣,君明臣忠,谟谋深博,犹因循旧章,不轻改革。」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及班固述汉,因循前业,观司马迁之辞,思实过半。」
2.敷衍慢怠。唐。韩愈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涂中见寄〉诗:「多才自劳苦,无用祗因循。」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我这里傍边侧立索慇勤,怎敢道怠因循!」
3.悠游閒散。唐。罗隐 寄第五尊师诗:「苕溪烟月久因循,野鹤衣裘独茧纶。」唐。韩偓 拥鼻诗:「却要因循添逸兴,若为趋竞怆离忧。」
4.蹉跎、延误。唐。白居易 〈和微之诗。和栉沐寄道友〉诗:「因循掷白日,积渐凋朱颜。」
2.敷衍慢怠。唐。韩愈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涂中见寄〉诗:「多才自劳苦,无用祗因循。」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我这里傍边侧立索慇勤,怎敢道怠因循!」
3.悠游閒散。唐。罗隐 寄第五尊师诗:「苕溪烟月久因循,野鹤衣裘独茧纶。」唐。韩偓 拥鼻诗:「却要因循添逸兴,若为趋竞怆离忧。」
4.蹉跎、延误。唐。白居易 〈和微之诗。和栉沐寄道友〉诗:「因循掷白日,积渐凋朱颜。」
《國語辭典》:历数(曆數) 拼音:lì shù
1.天运、气数。《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昔炎精幽昧,历数将终。」也作「历数」。
2.历法。《新唐书。卷一九九。儒学传中。马怀素传》:「博学,尤通氏族、历数、医方。」《警世通言。卷四○。旌阳宫铁树镇妖》:「有一人姓王名朔,亦善通五行历数之书。」也作「历数」。
2.历法。《新唐书。卷一九九。儒学传中。马怀素传》:「博学,尤通氏族、历数、医方。」《警世通言。卷四○。旌阳宫铁树镇妖》:「有一人姓王名朔,亦善通五行历数之书。」也作「历数」。
《國語辭典》:历数(歷數) 拼音:lì shù
1.天道、天运,指星象运行的轨道及周期。古人以此观盛衰兴亡的气数。《书经。大禹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也作「历数」。
2.历法。《书经。洪范》:「五曰历数。」唐。孔颖达。正义:「算日月行道所历,计气朔早晚之数,所以为一岁之历。」也作「历数」。
2.历法。《书经。洪范》:「五曰历数。」唐。孔颖达。正义:「算日月行道所历,计气朔早晚之数,所以为一岁之历。」也作「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