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0,分12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下一页
庞承宠(字 仲绥 )
张万绥(字 履之 )
刘延禟(字 宜绥 )
李桓(字 绥严 )
蒋超(字 虎臣 号 绥庵、华阳山人 )
周上治(字 绥王 号 铁餐 )
郭绥之(字 靖侯 )
金履万(字 仲绥 )
毛绥万(字 嘉年 )
桑豸(字 楚执、楚绥 )
汪超宁(字 绥远 号 恬谷 )
王嘉禄(字 井叔、绥之 )
吴承福(字 绥之 )
张孝昌(字 绥右 )
其它辞典(续上)
王一范(字 绥甫 号 浣心、东山五友 )庞承宠(字 仲绥 )
张万绥(字 履之 )
刘延禟(字 宜绥 )
李桓(字 绥严 )
蒋超(字 虎臣 号 绥庵、华阳山人 )
周上治(字 绥王 号 铁餐 )
郭绥之(字 靖侯 )
金履万(字 仲绥 )
毛绥万(字 嘉年 )
桑豸(字 楚执、楚绥 )
汪超宁(字 绥远 号 恬谷 )
王嘉禄(字 井叔、绥之 )
吴承福(字 绥之 )
张孝昌(字 绥右 )
人物简介
维基
王一范,字绥甫,号浣心,福建漳州府长泰县军籍。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福建乡试举人,任汀州府宁化县教谕,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进士,官户部云南司主事,历员外、郎中。清勤自矢,执一节不变,与同邑进士戴燝、孝廉王协梦、王从鹏洎燝从弟方伯戴熺一起读书于东山草堂,号东山五友,一范在五友中以洁白著声。
人物简介
维基
庞承宠,字仲绥,直隶苏州府吴江县人。南京光禄寺少卿庞远之孙。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会元。授南京兵部主事,迁礼部员外郎,出知衢州府,调繁,知杭州府。官至湖广左布政使,致仕归。
人物简介
维基
张万绥,字履之,山东邹平县人。清朝初年政治人物。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山东乡试中举。清顺治三年(1646年),登进士。授直隶博野县知县,未赴任卒。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延禟(17世纪—17世纪),字宜绥,湖广承天府荆门州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刘延禟是崇祯九年(1636年)的举人,十三年(1640年)成进士,获授行人,弘光年间他和卜象乾、王效通、郑洪猷、潘湛、袁定、朱辂、孔尚则、傅箕孺、宋祖乙、费景烷、张万选、张景韶、夏供佑、王质、董祖尝、曾守意、王政敏、陆庆衍、汪铉、陈儒朴、吴伯尚、陈谦、汪姬生、贾应宠在刑部共事,累擢山东司郎中,之后归乡,曾引左良玉部将张九儒自兴山收复当阳,事败后授徒。清朝顺治年间,刘延禟主持修建明伦堂,儿子刘庆昌、侄子刘庆宏、孙子刘效祖、曾孙孙刘邦翰都相继重修。
人物简介
维基
李桓(1638年9月30日—?年),字绥严,四川顺庆府营山县人,彭水县籍,顺治十七年庚子科四川乡试第三名举人,顺治十八年辛丑科礼记房中式第312名,殿试三甲一百八十一名进士,吏部观政。历江西新昌县知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4—1673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金坛人,字虎臣,号绥庵,又号华阳山人。幼喜禅理。顺治四年进士。自编修进修撰。后乞病归,遍游名山。入蜀,终于峨眉山伏虎寺。工诗文行楷。有《绥庵诗文集》、《峨眉志馀》。晚晴簃诗汇·卷二十四
蒋超,字虎臣,自号华阳山人,金坛人。顺治丁亥一甲三名进士,绶编修。有《绥庵集》。维基
蒋超(1624年—1673年),字虎臣,号绥庵,自号华阳山人,江南镇江府金坛(今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清初学者、官员、书法家,佛教居士。蒋超自幼好学,顺治二年(1656年)举乡试。顺治四年(1647年)丁亥科,得中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内弘文院编修。顺治八年(1651年),出任浙江乡试主考官。顺治十二年(1655年),任直隶学政。后擢为修撰。康熙初年托病告退,过家乡而不返,遍游名山大川,隐居于四川峨嵋山伏虎寺。康熙十二年(1673年)正月,在寺中去世。当地官员为其出资,扶柩归乡下葬。文人施润章为其撰写墓志铭。蒋超善诗文,工书法,但墨迹留传下来的不多。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九
郭绥之,字靖侯,潍县人。官江苏知县。有《沧江诗集》。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常熟人,字嘉年。毛晋孙。工诗,有《破崖诗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扬州人,字楚执,一作楚绥。康熙贡生。善画山水,工篆籀刻画之学,曾与程邃共刻《画法年纪》。又摘王士禛诗句绘图赠之,为士禛所称。有《编年诗存》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汪超宁,字绥远,号恬谷,仪征籍歙县人,从晋长子,康熙布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长洲人,字井叔。工诗,与元和朱绶并称朱王。有《嗣雅堂集》。晚晴簃诗汇·卷一二三
王嘉禄,字绥之,一字井叔,长洲人。有《嗣雅堂诗存》。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一二
吴承福,字绥之,狄道人。有《桧亭诗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华亭人,字绥右。张溍子。诸生。善画、能文、工诗,尤长隶书。有《燕游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