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软绢(軟絹)
一种质地柔薄而坚韧的丝织品。元史·兵志四:“凡有递转文字到,铺司随即分明附籍,速令当该铺兵,裹以软绢包袱,更用油绢捲缚,夹版束繫,齎小回历一本,作急走递。”
《骈字类编》:绢滥(绢滥)
北史·房谟传》:“魏朝以河南数州乡俗绢滥,退绢一匹,征钱三百,人庶苦之。谟请钱绢两受,朝廷从之。”
《骈字类编》:绢缒(绢缒)
后汉书·董卓传》:“帝步出营,临河欲济,岸高十余丈,乃以绢缒而下。”
《國語辭典》:绢子(絹子)  拼音:juàn zi
手帕。如:「她用绢子拭去眼角的泪水。」
分類:手帕
《漢語大詞典》:绢光(絹光)
平整光滑。《老残游记》第十回:“洞里陈设甚简,有几张树根的坐具,却是七大八小的不匀,又都是磨得绢光。”
分類:平整光滑
《漢語大詞典》:绢地(絹地)
书画之绢底。 明 高濂 遵生八笺卷十五:“古画不可捲紧,恐伤绢地。”
分類:书画
《國語辭典》:绢绸(絹綢)  拼音:juàn chóu
用柞蚕丝织成的平绢。
分類:蚕丝
《骈字类编》:绢背(绢背)
画史》:“古书,人惜其字,故行间勒作痕,其字在筒瓦中不破。今人得之,却以绢或绢背帖所勒行,一时平直,良久终于字上裂,大可惜也。”
《骈字类编》:绢带(绢带)
宋书·礼志》:“单衣,古之深衣也。今单衣裁制与深衣同,唯绢带为异。深衣绢帽以居丧,单衣素帢以施吉。”
《漢語大詞典》:蜡丸绢书(蠟丸絹書)
即蜡丸帛书。资治通鉴·后梁均王龙德元年:“ 晋 人屡於塞上及 河 津获 文礼 蜡丸绢书, 晋王 皆遣使归之, 文礼 惭惧。”亦省称“ 蜡绢 ”。 宋 乐史 《广卓异记·三使相》:“ 光启 三年,枢密 刘季述 、 王仲山 册 昭宗 为太上皇,以 德王 裕 监国。欲杀 崔允 ,密以蜡绢致意,告州使 孙德昭 。”参见“ 蜡丸帛书 ”。
《漢語大詞典》:蜡丸帛书(蠟丸帛書)
封在蜡丸中的帛书文件。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 成式 再从叔少从军,知左营事,惧及祸,与监军定计,以蜡丸帛书通谋於 袁 。”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 乾德 三年, 昶 遣谍者 孙遇 齎蜡丸帛书,閒道往 太原 结 刘钧 为援,为朝廷所获。”亦省称“ 蜡帛书 ”。 唐 杜牧 《窦列女传》:“ 希烈 暴死,其子不发丧,欲尽诛老将校,以卑少者代之。计未决,有献含桃者……﹝ 竇桂娘 ﹞因为蜡帛书,曰:‘前日已死,殯在后堂,欲诛大臣,须自为计。’以朱染帛丸,如含桃。 先奇 发丸见之。”
《漢語大詞典》:蜡绢(蠟絹)
见“ 蜡丸绢书 ”。
《漢語大詞典》:蜡丸绢书(蠟丸絹書)
即蜡丸帛书。资治通鉴·后梁均王龙德元年:“ 晋 人屡於塞上及 河 津获 文礼 蜡丸绢书, 晋王 皆遣使归之, 文礼 惭惧。”亦省称“ 蜡绢 ”。 宋 乐史 《广卓异记·三使相》:“ 光启 三年,枢密 刘季述 、 王仲山 册 昭宗 为太上皇,以 德王 裕 监国。欲杀 崔允 ,密以蜡绢致意,告州使 孙德昭 。”参见“ 蜡丸帛书 ”。
《漢語大詞典》:蜡绢画(蠟絹畫)
即今西洋画中的油画,用含油颜料在布上绘成。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尉迟乙僧 ﹞作佛像甚佳,用色沉着,堆起绢素。今西洋蜡绢画,是 尉迟 遗意。”
《韵府拾遗 霰韵》:课绢(课绢)
文献通考》:王广廉以千钱配民,课绢一匹。
《骈字类编》:锦绢(锦绢)
宋史·蒲甘国传》:崇宁五年,遣使入贡,诏礼秩视注辇。尚书省言:注辇后属三佛齐胡,熙宁中赦书,以大背纸缄以匣袱。今蒲甘乃大国王,不可下视附庸小国。欲如大食、交趾诸国礼,凡制诏并书以白背金花绫纸,贮以间金镀管钥,用锦绢夹袱缄封以往。从之。
《漢語大詞典》:宓机绢(宓機絹)
元 代 嘉兴府 魏 唐 宓 家所织的绢。因其质地匀净厚密, 元 画家 赵孟頫 、 盛懋 、 王渊 等多用以作画。参阅 明 曹昭 新增格古要论·古画绢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