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都统(都統)
(1).统领,总领。《后汉书·齐武王縯传》“自称柱天都部” 唐 李贤 注:“都部者,都统其众也。” 唐 韩愈 《许国公神道碑铭》:“诛 吴元济 也,命公都统诸军。”《旧唐书·高骈传》:“铜盐重务,綰握约及七年;都统雄藩,幅员几於万里。”
(2).官名。武官名 晋 太元 中, 前秦 苻坚 兴兵侵 晋 ,征富家子弟二十以下者共三千馀骑,始设少年都统,为带领青年士兵之将官。 唐 代后期讨伐藩镇和镇压农民起义,设诸道行营都统,为各道出征兵的统帅; 辽 金 亦有都统、副都统之名。
(3).官名。指地区长官名号。 前秦 末,有 河西 鲜卑 大都统。是地区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官号。
(4).官名。 清 代设八旗都统,为旗的最高长官。职掌一旗的户口、生产、教养和训练等。
(5).官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 热河 、 察哈尔 、 绥远 等特别区设置都统,为地方军政长官。
(2).官名。武官名 晋 太元 中, 前秦 苻坚 兴兵侵 晋 ,征富家子弟二十以下者共三千馀骑,始设少年都统,为带领青年士兵之将官。 唐 代后期讨伐藩镇和镇压农民起义,设诸道行营都统,为各道出征兵的统帅; 辽 金 亦有都统、副都统之名。
(3).官名。指地区长官名号。 前秦 末,有 河西 鲜卑 大都统。是地区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官号。
(4).官名。 清 代设八旗都统,为旗的最高长官。职掌一旗的户口、生产、教养和训练等。
(5).官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 热河 、 察哈尔 、 绥远 等特别区设置都统,为地方军政长官。
《國語辭典》:中军(中軍) 拼音:zhōng jūn
1.古代军队多分为中、左、右三军,或上、中、下三军。中军由主帅亲自率领,是军队的指挥中枢。《左传。成公十六年》:「栾书将中军,士燮佐之。」《西游记》第六回:「见那一群猴,齐齐整整排作个蟠龙阵势;中军里,立一竿旗,上书『齐天大圣』四字。」
2.主帅或主帅的营幕。《周礼。夏官。大司马》:「中军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唐。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3.职官名。清代绿营兵制,分督、抚、提等标,各标的统领官,称为「中军」。《官场现形记》第六回:「不过传齐了标下大小将官,从中军、都司起,以及守备、千总、把总、外委,就叫把手下们的额子,都招招齐,免得临时忙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抚台便叫传中军来,先看管了他。」
2.主帅或主帅的营幕。《周礼。夏官。大司马》:「中军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唐。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3.职官名。清代绿营兵制,分督、抚、提等标,各标的统领官,称为「中军」。《官场现形记》第六回:「不过传齐了标下大小将官,从中军、都司起,以及守备、千总、把总、外委,就叫把手下们的额子,都招招齐,免得临时忙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抚台便叫传中军来,先看管了他。」
《漢語大詞典》:护军(護軍)
(1). 秦 汉 时临时设置护军都尉或中尉,以调节各将领间的关系。 魏 晋 以后,设护军将军或中护军,掌军职的选用,亦与领军将军或中领军同掌中央军队。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护军中尉 随何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五年》:“以中护军与 张昭 共掌众事。” 胡三省 注:“ 秦 置护军都尉, 汉 因之。 高祖 以 陈平 为护军中尉。 武帝 復以为护军都尉,属大司马。 三国 虎争,始有中护军之官。《东观记》曰: 汉 大将军出征,置中护军一人。 魏 晋 以后,资轻者为中护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然 吴 又有左右护军,则 吴 制自是分中、左、右为三部。”
(2). 唐 中叶后,在神策军设护军中尉及中护军,为禁军统帅,以宦官充任。 宋 不设。 清 制,京旗有护军营,置护军统领以管理之。参阅《通典·职官十六》、《清文献通考·兵二》。
(3). 唐 以后历朝置上护军及护军,为仅有名号而无职事的勋官。 清 废。参阅《续通典·职官十六》。
(4). 清 代以守卫宫城的八旗兵为护军,设护军统领以下各职。
(2). 唐 中叶后,在神策军设护军中尉及中护军,为禁军统帅,以宦官充任。 宋 不设。 清 制,京旗有护军营,置护军统领以管理之。参阅《通典·职官十六》、《清文献通考·兵二》。
(3). 唐 以后历朝置上护军及护军,为仅有名号而无职事的勋官。 清 废。参阅《续通典·职官十六》。
(4). 清 代以守卫宫城的八旗兵为护军,设护军统领以下各职。
《漢語大詞典》:统天(統天)
《易·乾》:“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孔颖达 疏:“乃统天者,以其至健而为物始,以此乃能统领於天。”后用以指统领天下。《后汉书·寇荣传》:“陛下统天理物,为万国覆。”《三国志·蜀志·后主传》:“盖统天载物,以咸寧为大,光宅天下,以时雍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