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琐门(瑣門)
绘画或镂刻有连琐图案的门。多为宫观之门。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凤诏》:“ 后赵 石季龙 置 戏马观 ,观上安詔书,用五色纸衔於木凤之口而颁行之。故 罗隐 曰:‘琐门千里,更无人到,丝纶五色,惟有凤衔。’”
《漢語大詞典》:六要
古代画论所总结的绘画的六个要领。其说有二:(1) 五代 荆浩 《笔法记》:“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2) 宋 刘道醇 《圣朝名画评》:“所谓六要者:气韵兼力一也,格制俱老二也,变异合理三也,彩绘有泽四也,去来自然五也,师学捨短六也。”其说本 南朝 齐 谢赫 画家六法。参见“ 六法 ”。
《國語辭典》:六法  拼音:liù fǎ
1.宪、刑、民、商事法及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的总称。
2.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中,品评人物画的六项标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模移写。后来此六种法则广为应用于山水或花鸟等题材。后代评论家对于六法的先后次序,也有不同的主张,不论如何,六法已经成为中国画习惯性的代名词。
3.佛教称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六念为「六法」。宋。沈遘〈章献皇太后忌日斋文〉:「伏愿往凭六法,超脱五门。」
《國語辭典》:排笔(排筆)  拼音:pái bǐ
画家染色或裱糊匠所用的笔,以数管相连为一,故称为「排笔」。
《國語辭典》:习作(習作)  拼音:xí zuò
1.练习写作。如:「这些虽是初期习作的稿件,我还是很珍惜。」
2.练习的作业。如:「我一直为美术课的习作伤脑筋,怎么画都不满意。」
《国语辞典》:彩墨  拼音:cǎi mò
1.一种媒材。书法或绘画用的彩色墨条。
2.一种绘画表现方式。以水、墨与色料绘制成的作品。
《国语辞典》:稿儿(稿儿)  拼音:gǎo ér
1.文字、绘画的草稿或范本。如:「这稿儿我还得修改一下,才能交件。」
2.心里的计画。如:「这太离谱了吧!要吹牛也得先打个稿儿。」
3.常则。如:「这事那有准稿儿?」
《漢語大詞典》:襞染
操纸染翰,谓作书绘画。 唐 陆龟蒙 《袭美以鱼笺见寄因谢》诗:“见倚小窻亲襞染,尽图春色寄夫君。”
《漢語大詞典》:画塑(畫塑)
绘画与雕塑。宋史·外国传三·高丽:“表求医药、画塑之工以教国人。”
分類:绘画雕塑
《國語辭典》:美术(美術)  拼音:měi shù
1.以创造美为主的艺术。包括建筑、雕刻、绘画、诗歌及音乐等。
2.专指绘画、雕刻。
《國語辭典》:素描  拼音:sù miáo
1.用单色描绘而不敷彩的画。画家为磨练基础用的石膏素描及人体素描,为探求绘画的构图与造形而用单色表现的草稿,都称为「素描」。常用木炭、铅笔、毛笔、钢笔等作为工具。
2.文艺作品中,对于人物或景物,用轻描淡写的文字叙述,而不十分渲染的笔法称为「素描」。
《国语辞典》:音画(音画)  拼音:yīn huà
1.以音乐描写事物。其美感效果一如绘画所呈现的事物风貌,故称为「音画」。
2.电影或电视剧中音响效果与画面的合称。
《国语辞典》:法绘(法绘)  拼音:fǎ huì
尊称他人的绘画,言其可为法则。
《國語辭典》:版画(版畫)  拼音:bǎn huà
用镂刻或腐蚀的方法,在铜版、锌版、木版、石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腐蚀,再涂上油墨或水性颜料,以纸或布拓印出来的图画。有孔版画、凸版画、凹版画及平版画等四种基本类型。也作「板画」。
《國語辭典》:连环画(連環畫)  拼音:lián huán huà
以多幅图画连续呈现的方式,来叙述故事情节或事件发展过程的绘画。中国古代的故事壁画、故事书卷等,都具有连环画的性质。如:「这批汉画像石,大抵是表现忠臣孝子情节之连环画。」
《國語辭典》:西洋画(西洋畫)  拼音:xī yáng huà
以西洋技巧所画的各种绘画。重视远近透视、阴影的技法,以写实为主。如水彩画、油画、铅笔画、木炭画等。简称为「西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