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7 【介绍】: 即鲜于叔明。唐阆州新政人,字晋。本鲜于氏,世为右族。肃宗时,擢明经,累官洛阳令,招徕遗民,号能吏,迁京兆尹。历官东川节度使及遂、梓两州刺史。德宗建中初,以破吐蕃功,加检校户部尚书。德宗幸兴元,出家赀助军,悉衣币献宫掖,加太子太傅,封蓟国公。深恶道、佛不事生产,曾上言限定僧道名额,余皆还俗为民。帝善之。素豪侈,在蜀殖财,广置第舍田产。
全唐文·卷三百九十四
叔明字晋卿。阆州新政人。本姓鲜于氏。擢明经。乾元中为司勋员外郎。累除太子右庶子。拜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移镇梓州。建中初检校户部尚书。迁左仆射。德宗幸兴元。出家赀助军。加太子太傅。封蓟国公。朝京师。拜尚书右仆射。贞元三年卒。谥曰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德宗建中初为河北黜陟使,闻魏州田悦食粮兵凡七万人,乃以符裁其兵四万,令归农亩。田悦佯顺命,以符罢之,阴集所罢之兵激之,各令还其部伍,由是促成其叛。经纶亦以此罢职。及朱泚反,伪授太常少卿。
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六
经纶。建中初为黜陟使。朱泚反。伪授太常少卿。
元季方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55—约805 【介绍】: 唐河南人。元正子。举明经,调楚丘尉,历殿中侍御史。德宗贞元中,迁度支员外郎,金、膳二部郎中,号能职。顺宗永贞中,为王叔文所排,以兵部郎中使新罗。新罗闻中国丧,不时遣,供馈乏,季方正色责之,闭户绝食待死,乃遣归。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曹州南华人,字长儒。刘晏子。晏被诛,家属徙岭表。德宗贞元五年,帝悟杀晏之非,方录执经,授太常博士,比部、吏部员外郎。官终吏部郎中。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八
沙门道昭。自云简州人也。俗姓康氏。少时因得疾不悟云。至冥司见善恶报应之事。遂出家。住太行山四十年。戒行精苦。往往言人将来事。初若隐晦后皆明验。尝有二客来。一曰姚邈。举明经。一曰张氏。以资荫。僧谓张曰。君授官四政慎不可食禄范阳。四月八日得疾当不救。次谓邈曰。君不利簪笏。如能从戎亦当三十年无乏。有疾勿令胡人疗之。其年张官于襄邓间。后累选。尝求南州。亦皆得之。后又选果授虢州卢氏县令。到任两日而卒。卒之日果四月八日也。后方悟范阳即卢氏望也。邈举不第从知于容州假军守之名三十年。累转右职。后因别娶妇求为傧者。因得疾服妪黄氏药而终。后访黄氏本末。乃洞主所放出婢是胡女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人,字正封。博学工诗,与萧颖士、刘长卿游。玄宗时为河南令。官至秘书监。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士经,一字正封,排行九,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天宝中,为河南令(刘长卿《客舍赠别韦九建赴任河南韦十七造赴任郑县就便觐省》),后为太子詹事。贞元五年(789),以秘书监致仕。韦建“中明外纯”(李华《三贤论》)。生平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二、《唐会要》卷六七、《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上》、《唐诗纪事》卷二四。建与萧颖士、刘长卿、高适等人交游,与萧颖士最为友善。《全唐诗》存诗2首。
唐诗汇评
韦建,生卒年不详,字正封,一字士经,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官河南令,与萧颖士交厚。贞元初,官至太子詹事。五年,授秘书监致仕。《全唐诗》存诗二首。
董叔经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6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德宗贞元三年,为检校太子左庶子。五年,为行军司马。累迁汾州刺史。宪宗元和元年,自秘书监拜京兆尹。寻卒于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曹州南华人,字仲儒。刘晏少子。晏被诛,家属徙岭表。德宗贞元五年,帝悟杀晏之非,方录宗经,授秘书郎。累迁给事中。宪宗元和元年,出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四年,迁国子祭酒。
郑宗经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七百十六
宗经。元和时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3 【介绍】: 唐京兆始平人,字宗玄。擢明经,补校书郎。宪宗元和六年进御史中丞,由陕虢观察使入为京兆尹。累迁宣歙、浙西观察使。穆宗长庆中入为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文宗立,进左仆射。后为凤翔节度使,以疾还京卒,谥恭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苏州吴郡人,字平子。举明经,授集贤校书郎,不满秩辄去,侍亲于家。李吉甫为相,擢右补阙,充太子诸王侍读,因著《太子诸王训》十篇。穆宗立,召居禁中,询访朝典。累迁太常卿。宣宗大和年间,以疾请归乡,未至而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5—882 【介绍】: 唐僧。苏州嘉兴人,俗姓朱,字执经。幼通《维摩》、《法华》二经。十六岁剃度。年二十三,投嵩山师远和尚,获无作法。专攻相部律宗及《中观论》。文宗大和五年南归,寻往杭州天竺寺习讲《大涅槃经》。开成元年,止越州嘉祥寺,敷讲经律。武宗会昌三年,移静林寺,专讲《涅槃》。寻被迫返俗。宣宗时复住开元寺,专讲律乘。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字执经。秀州嘉禾朱氏子。始九岁。父病且死。呼而嘱之曰。我瞑目后。汝即出家。无滞俗为也。师授维摩法华二经。阅再稔。皆通习其句读义理。或戏问所营何事。率尔而对曰。坐莲华台。作师子吼。岂非吾辈所当营者。志学之岁。乃为薙落。及登嵩山。依远和尚受具。时年已二十三矣。于是攻治律部。兼究中观论指。寒暑四更。而性宗相学。俱造根极。大和五年。归乡里。俄闻钱唐天竺寺讲涅槃经。又往听焉。开成初。东游台峤。偶止越之嘉祥寺。四众请敷经律。每加策励。或有感泣者。会昌三年。迁居静林寺。专以涅槃宣导。会沙汰诏行。因昼衣缝掖。夜服伽梨。以待时变。大中复法。获隶名开元寺。七年为寺之耆德。阐明律要。乾符三年。始览藏典。中和二年六月二十九日。疾作而逝。寿七十有八。腊五十五。其年七月十二日。葬之石奇山。不封不树。遵遗命也。文威仪严整。凡升座秉麈。其徒凛有惧色。则足以窥知其所守矣。尤好辞章。无恙日。效白太傅。自著方坟铭。藏之箧笥。门人怀益。后见而悲之。乃建小塔。以勒其铭。而置其旁。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允文。字执经。姓朱氏。今秀州嘉禾人也。权舆九岁厥父云亡。然理命舍文奉佛。师授维摩法华二经。敏速之性再稔皆通。高达之士谓之重理耳。或戏问文曰。尔出家之后拟营何事业乎。率然对曰。当陟莲华台而作师子吼。或诃诮之曰。耆宿前敢尔。或曰。志欲得大此子将来未易测也。至十六岁削顶周罗披安陀会相。次裹足西上投嵩山临坛大德远和尚边获无作法。时年二十三矣。是夏即就中京攻相部律宗并中观论。补衣分卫寒燠四周。既扣义门必入师室。玄枢律范尤见精微。大和五年为思定省忽叹归欤。既返故乡淹时寝疾。未遑讲唱。后闻钱塘天竺寺讲大涅槃经蔚为胜集。文往学焉。星岁未周锋芒且露。开成元年因游台峤。止息越之嘉祥寺。众藉清芬甄。命敷其经律。文戢约听徒颇为严毅。常训之曰。夫苾刍行非家法具足别解脱律仪众同分是其自性。于其形色精进故。怖畏故。防守故。如是方疾得道果矣。不然则弟子既堕师道徒施。闻其警策有涕泗交横悛心革行思过半矣。会昌三年移居静林寺。专以涅槃宣导。属乎武宗澄汰。例被搜扬。昼披缝掖之衣。夜著缦条之服。罔亏僧行。唯逭俗讥。大中伊始。复振空门。重整法仪。乃隶名开元寺三十人数。七年寺之耆旧命讲律乘。乾符三年丙申秋。罢讲览藏经。以中和二年壬寅六月二十九日微疾作而长逝。享龄七十有八。法腊五十五。其年七月十二日葬于石奇山之阳。遗言不许封树也。初文讲演升座学徒畏惮。暗呜之际人皆披靡。乃戒威德之若是。于嘉祥静林今大善三寺。讲相疏二十七座。大经二十五座。其为人也貌古而脩长。锐顶而皯黑。执持密致振鹭在庭。未足方其洁也。然亦猎涉儒墨慕白傅自作志。预著方坟铭藏于箧笥。门人怀益因寻阅文籍。见而悲咽。遂从先师之志建小塔焉。后门人怀肃思寂。命名德虚受增加后序。赞宁登会稽曾礼文真相。见法孙可翔苦节进修叶杜多之行。故熟其事迹也。
刘昌鲁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相州邺人,字安国。唐末明经登第,僖宗时为高州刺史。拒黄巢有功,擢防御使。刘隐据岭南,来攻,大破之,然自度非隐敌,乃归楚马殷,署永顺军节度副使。天成中卒。
全唐文·卷八百三十九
昌鲁字安国。相州邺县人。唐末明经登第。释褐项城主簿。累迁尚书郎。乾符中出为高州刺史。迁防御使。为刘䶮所杀。(谨案九国志刘隐入广州遣其弟䶮攻高州昌鲁大败䶮军虑终为所吞乃辇帑库及士卒千馀人归湖南马殷殷奏授永顺军节度副使兼行军司马天成中卒与五代史所载不同)
韦建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仕吴。少从杨行密征讨,以臂力闻。后隶虔州王绾为裨将,累迁诸军都虞候,出为袁州刺史。建不知书,而性浑厚,清静自处,无所侵挠,郡中大治。南唐禅代,出为武昌军节度使。卒年八十。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五
建字士经。天宝中为河南令。
高志宁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四
高志宁(九七一——一○五三),字宗儒,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幼沉敏,博学强记,未冠已能通六经,尤深于《》。咸平中举明经,授安仁尉,调鄠县主簿,历知浔、祁、赵州。仁宗即位,转北京副使,改知沧州,为益利路兵马钤辖,特授宫苑使、达州刺史。告老,以右领军卫大将军致仕。皇祐五年卒,年八十三。著有《周易化源图》。见韩琦《安阳集》卷四七《高公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