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49,分264页显示 上一页 248 249 250 251 252 254 255 256 257 下一页
吴大经(字 元常 )
赵崇经
张德明(字 子经 号 毅宇 )
释慧经(号 无明 别称 寿昌经 慧经 裴 )
解经雅(字 岱瀛 )
马经纶(字 主一 闻道先生 号 诚所 )
郑经世
冯有经(字 正子 号 源明 )
邹期桢(字 公宁 号 经畲 )
张经世(字 惟才 )
王光经(字 景济 号 雨金、黄石 )
陈经正(字 敷奎 号 端瀛 )
黄元会(字 经甫 号 阳平 )
黄廷师(字 惟经 号 调雨 )
其它辞典(续上)
申用嘉(字 美中 号 经峪 )吴大经(字 元常 )
赵崇经
张德明(字 子经 号 毅宇 )
释慧经(号 无明 别称 寿昌经 慧经 裴 )
解经雅(字 岱瀛 )
马经纶(字 主一 闻道先生 号 诚所 )
郑经世
冯有经(字 正子 号 源明 )
邹期桢(字 公宁 号 经畲 )
张经世(字 惟才 )
王光经(字 景济 号 雨金、黄石 )
陈经正(字 敷奎 号 端瀛 )
黄元会(字 经甫 号 阳平 )
黄廷师(字 惟经 号 调雨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美中,号经峪。申时行子。万历间举人,授赣州府推官,断狱多所平反。累迁贵州按察司副使,巡思石道,筑垣练兵,境内以宁。官至广西参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常熟人,字元常。万历时弃举子业,隐居山林。工诗。有《丛桂轩集》。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元常,常熟人。有丛桂轩集。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五八二
赵崇经,新会人。应元父。明神宗万历时人,以子赠承德郎、工部主事。事见清道光《新会县志》卷六。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德明(1557年—?),字子经,号毅宇,浙江温州府乐清县民籍永嘉县人。丙子乡试六十八名,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会试三百十八名,登二甲第五十七名进士。刑部观政,历官宁国府知府,升广东按察司副使,三十三年九月升本省右参政。
人物简介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崇仁裴氏子。初产难。祖父诵金刚经得娩。故名。九岁入乡校。便问。浩然之气。是个甚么。授书师异之。及长读金刚经。恍若旧习。即依廪山忠出家。久而辞去。禁足峨峰。因阅传灯。见僧问兴善如何是道。善曰。大好山。疑滞莫决。一日力推巨石。豁然大悟。述偈曰。欲参无上菩提道。急急疏通大好山。知道始知山不好。翻身跳出祖师关。趋呈廪山。山印为法器。自是剃染纳具。劳形苦骨。影不出山者二十四载。万历甲午。住宝方。有僧问师住此山。曾见何人。师曰总未行脚。僧曰岂以一隅而小天下乎。师善其言。遂荷锡远游法门老宿无不推誉。顷入五台。参瑞峰问赵州。师乞颂。峰曰。知是般事便休。师作礼呈颂曰。暗藏春色。明露秋光。有眼莫鉴。纵智难量。到家不上长安路。一任风花雪月扬。峰深肯师语。妙叶洞宗。而师亦以绍续洞宗自任。未几返。锡宝方。晚主董岩寿昌二刹。上堂云。云弗依山。山弗云。心无染境。境无心。云山清净如心境。一道虚明烁太清。然虽如是抽筋不动皮。换骨不见血。筋骨一齐空。游行不倒趹。达磨大士解灭而不解生。释迦老人。解生而不解灭。要知生灭不相干。除是当年乾屎橛。万历丁巳冬。师自田中归。语大众曰。吾从兹不复砌石矣。众愕然。明春三日。示微恙。至十七日。作举火偈。命侍者唱偈。复书曰。今日分明指示。掷笔端坐而化。阇维顶骨。诸牙不坏。藏于本寺。建窣堵波。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慧经。号无明。抚州崇仁裴氏子。形仪苍古。天性澹然。无所好。九岁入乡校。忽然若无意于人间世者。十七遂弃笔砚。慨然有求道志。偶入居士舍。见案头金刚经。阅之辄终卷。忻然若获故物。繇是断荤酒。决定出家。依廪山忠禅师。执侍三年。凡闻所教。不违如愚。因阅传灯。见僧问兴善如何是道善曰大好山。师罔措。疑情顿发。后于峨眉住静。因推石而悟。始落发受具。住山二十四年。时邑之宝方。宋宝禅师故刹也。师居之。实万历甲午岁。师年四十有七矣。有僧问师曰。长老住此。曾见何人。师曰。从未行脚。僧师。岂以一隅而小天下乎。师善其言。遂弃寺而参方。足迹遍南北。紫柏尊者。深器重之。一时法门大老。相与酬酢。无不推誉。最后见五台瑞峰和尚。契證底蕴。开法于寿昌。衲子麇至。寿昌。实西竺来公所创。师与来。同乡同姓。人以师为来后身云。师之住寿昌也。不扳外援。不发化主。安道信缘。年迨七十。尚混劳侣。率众开田。必先出后归。四十年如一日。岁入可供三百众。故生平。佛法未离钁头边也。虽边幅不修。而形仪端肃。严霜煦日。不怒而威。未尝轻意许可一人。故海内高其风。并无一言的据借为口实者。其慎密如此。丁巳腊月。师自田中归。语众曰。吾自此不复砌石矣。手书遍辞。远近道侣。勉以叩己真参。至次年正月十有七日。端坐而逝。茶毗。心与顶骨牙齿不坏。于本寺建塔藏之。师生于嘉靖戊申。世寿七十一。僧腊五十有奇。憨山清谓。师峻节孤风。诚足以起末俗。至其精进忍力。当求之于古人。虽影不出山。而声光远及。岂非尸居而龙现。渊嘿而雷声者耶。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四
禅师。名慧经。字无明。抚州仁和裴氏子也。九岁。诵孔孟章句。即究其义。每问。浩然之气。是个甚么。或有笑者。或有讶者。公皆一举手而去之。遂潜心内典。如获故物。年二十一。父事廪山忠老宿。求忠斩发。忠曰。著急作么。待汝瞥地。我为汝师。公乃刻志苦行三载。因见双林颂有省。辄遁迹峨峰。又三载。读传灯。至僧问兴善如何是道。善曰大好山。又深疑之。因力撼巨石。得达其旨。乃曰。欲参无上菩提道。急急疏通大好山。知道始知山不好。翻身跳出祖师关。趋呈于忠。忠笑曰。吾不汝欺。为公圆顶。时年二十有七。复还旧隐。不下山者二十四载。远近贤之。万历甲午。出住宝方有道者过访曰。师住此山。曾见何人。公曰。总未行脚。曰。宁以一隅。而小天下乎。公敬诺。即杖笠观方。诸尊宿皆珍誉之。登五台参瑞峰和尚。峰出笑岩禅师之门。公请曰。某甲。于古德机缘。不尽馀疑。旦虽遍历门墙。如窥罗縠之月。乞慈垂悯下剖愚蒙。语毕。慇勤作礼。峰叹曰。善哉上座。以英伟之姿。锐于入道。而胸中尚有芥蒂耶。如不弃山野。试举将来。公曰。临济道。佛法无多子。毕竟是个甚么。曰。向道佛法无多子。又是个甚么。公曰。玄沙谓灵云未彻。那里是它未彻处。曰。大是玄沙未彻。公曰。赵州勘破婆子。未审。甚处遭他勘破。曰。却是婆子勘破赵州。公释然。再拜谢之。复献颂曰。暗藏春色。明露秋光。有眼莫见。纵智难量。到家不上长安道。一任风花雪月扬。峰。深肯公语叶洞上宗旨。而公亦以绍续洞宗自任。南还。初住董岩迁寿昌。中兴曹洞。其时像教相尚。公独不攀外护。尝诫知事曰。万般存此道一味信前缘。每同众耕耘。耆年不怠。学侣参寻。每将钁柄为禅杖。尊宾顾访。且就蓑衣准布袍。故有寿昌古佛之称。益王向公。赍香修敬。公漠然不答。知事惧丛林所系。请稍循时宜。公曰。吾佛制。不臣天子。不友诸侯。为佛儿孙。而违佛制。是叛佛也。吾岂作叛佛之人哉。王闻而叹曰。去圣时遥。幸遗此老。公三坐道场。殿宇禅坊。焕然鼎新。别建兰若。二十馀所。从未只字干及檀信。檀信自归。有引修忏佛事于山中。公重诟之曰。汝邀一时之利。开晚近流毙之端。使禅坊流为应院。岂非巨罪之魁也。以故。公之名号所及。而古风习习。其规绳不整。而自肃。尝上堂曰。诸佛时常说法。不须拟议猜详。是何法。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不论通宗透教。只贵直下承当承当。个甚么云腾致雨露结为霜。蛟龙不宿死水。猛虎岂行路傍。透得者些关棙。何须愿化西方。不问先佛后祖鼻孔。一样放光。化被草木。赖及万方。释迦不肯泄破。达磨九年覆藏。峨峰不惜口业。一下为众宣扬。且道。作么生宣扬。挥几云。罔谈彼短。靡恃己长。又曰。宗乘中事。难以措辞。大道门庭。争容拟议。等閒垂一句。如大阿锋离匣。逢之者。则死不移时。似涂毒鼓受槌。闻之者。则丧不旋踵。所谓妙峰峻仞。野兽难藏宝树晶光。灵禽莫泊其用也。单趁金毛归野窟。直追铁额入深山。扫天下之搀抢。拂世间之孽屑。提堕坑落堑之类。揭迷封滞壳之流。其功也。使法界世界虚空界。一体同观。佛道人道地狱道。万法融会。虽然如是。犹未为向上事。须知更有出格在。噫。正令不行先斩首。大机一发圣贤悲。又曰。抽筋不动皮。换骨不见血。筋骨一齐空。游行不倒跌。达磨大师。解灭而不解生。释迦老人。解生而不解灭。要知生灭不相干。除是当年乾矢橛。万历丁巳腊之七日。公田务归。顾众曰。老僧自此不复作矣。除夕上堂曰。今年只有兹时在。请问诸人知也无。那事未曾亲磕著。切须绵密作工夫。越三日告寂。众悲惶不已。公复展目。说偈慰之。为留旬馀。裁书遍辞邻壁道俗。更自作偈。令侍僧举火。至十七日。晨起盥漱拭身曰。不必再浴矣。乃大书今日分明。指示。掷笔而逝。其年七十有一。依命阇维。侍僧。宣公所遗之偈曰。无量劫来秖者个。今日依然又者个。复将者个了那个。者个那个同安乐。 火光忽成五色。诸牙顶髻不坏。就寝堂建塔藏之。其门人无异来。已开化博山矣。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
释慧经,字无明,姓裴氏,崇仁人也。初生时,母产难,祖父诵《金刚经》遂得娩 ,因名经。经生而聪颖,仪形苍古,若逸鹤凌空,天性澹然,无他嗜好。九岁入乡校,便问:“浩然之气何如?”塾帅异之。年十七,弃帖括,慨然有向道之志。及冠,偶入居士舍,见案头《金刚经》,阅之辄终卷,欣然若获故物,即与居士言其意,居士奇之。由是,不茹荤酒,决志出世,父母亦听之。蕴空中禅师说法于廪山,往依之,执侍三载,凡闻所教不违如愚,独于《金刚经》四句偈颇疑之。他日,偶见傅大士颂云,“若论四句偈,应当不离身。”不觉洒然,因述偈有“遍界放光明”之句。以是,知为夙习般若重发也。时年二十有四,又尝阅大藏至《宗眼品》,始知有教外别传之旨,至于五宗差别窃疑之,迷闷数月,若无闻见,时以为痴,久之有省。由是,切志参究,遂辞廪山,欲隐遁,乃访峨峰,见其林壑幽邃,诛茅以居,不明大事,誓不空返。居三岁,人无知者,因阅《传镫》,见“僧问兴善,如何是道?善曰:大好山。”经罔措,疑情顿发,日夜提撕,至忘寝食。一日,因移石,坚不可举,极力推之,豁然大悟,即述偈曰:“欲参无上菩提道,急急疏通大好山。知道始知山不好,翻身跳出祖师关。”因呈廪山,山亦知为法器。经躯体孱弱,若不胜衣,及住山,极力砥砺,躬自耕作,凿石垦田,不惮勤苦,每闻空山吅叫若物凭之,乃夜独山行,居不闭户,诵读如恒。年二十有七,犹未薙发,人或劝之,曰:“待具僧相乃尔。”至是,始染剃受具,自是以往影不出山者,二十有四年。邑之宝方,乃宋宝禅师故刹也,请经重兴,始应命。先之廪山扫师塔,而后往,有“倏然三十载,忘郤来时道”之句,时年五十有一,万历戊戌岁也。既住宝方,益增精进,凡作务必以身先,形枯骨立,不厌其劳。不数年百堵维新,四方衲子闻风而至。然久住山中,未得行脚,终隘见闻,乃荷锡远游,过南海,访云栖。复之中原,入少林礼祖塔,问西来单传之旨。寻往京都谒达观,深器重之。入五台参端峰,峰门庭孤峻,一见而契,乃请益数则,乞其指示,若临济道佛法无多子,玄沙谓灵云未彻,赵州云台山为汝看破之类,遂相印许,峰返诘之,经答以颂,语详《别录》。最后赵州颂云:“暗藏春色,明露秋光。有眼莫鉴,纵智难量。到家不上长安路,一任风花雪月扬。”峰为首肯。观经语,忌十成,机贵回互。知洞上宗,由此必振,而经亦倦游矣。乃返锡宝山,开堂说法,以博山来为首座,师资雅合,激扬宗旨,遐迩向风,来者益众。戊申,邑之寿昌为西竺禅师所创,久颓,众请经居之。旧传有谶,经与竺同乡、同姓,以经为竺再来云。经住寿昌不攀外援,随缘任用,数年之间,所费万计,道场庄严,焕然钜丽。丛林所宜,纤悉毕具。虽千指围绕,而随机善诱,各得其宜。每遇病僧,亲调药饵,不泽净秽,必尽心力而为之,胸次浩然,耳目若无睹闻。年已七旬,犹溷迹劳侣,耕凿不息。尝先出后归,以身作则,故三刹岁入可供三百众。四十馀年曾无一息自安,虽临广众,未尝以师道自居。至于应酬,偈诵法语,川流云涌,诚所谓般若光明,如摩尼圆照无思而应。益王钦其道德,深加褒美,尝叹曰:“去圣时遥,幸遗此老。”其见重若此。以万历戊午正月十七日示寂,寿七十有一,腊四十馀。先是,丁巳腊月七日自田中归,语大众曰:“吾自此不复砌石矣。”众愕然。除夕,上堂云:“今年只有此时在,试问诸人知也无?”至戊午正月三日示微恙,遂不食,云:“老僧非病,会当行矣。”大众环侍,驩若平生。七日以偈示博山,次第写宝方、寿昌遗规,并遗书远近道俗,自作举火偈,至期乃索笔大书:“今日分明指示。”掷笔端坐而逝,荼毗火光五色,心燄如莲花,其细瓣如竹叶,顶骨诸牙不坏,馀者其白如玉,重如金,文成五色。憨山为之塔铭,称其昭然生死实践,可知洵不虚矣。
人物简介
维基
解经雅,字岱瀛,陕西西安府韩城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中辛丑科进士,授汝宁府推官,执法不避权贵。外艰归,起补汾州府,召吏科给事中,有六事十苦十失疏,以不阿为时忌,迁山东按察副使,参楚藩,寻迁山东观察使,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顺天府通州人,字主一。万历十七年进士。除肥城知县,入为御史。二十三年,神宗寻端斥逐言官多人,举朝震骇,经纶愤甚,抗疏言,如此必“大失人心,上拂天意”。帝怒,贬秩,既而竟斥为民。既归,杜门十年。卒,门人私谥闻道先生。维基
马经纶(1562年—1605年),字主一,号诚所,顺天府通州(今北京通州区)人,明朝官员。万历己丑进士,初授山东肥城知县,有政绩。升监察御史,因直谏去职。万历十三年(1585年)举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授山东肥城县知县。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升监察御史,因直谏万历帝,被免职归里。《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简介
郑经世(1563年—1633年),朝鲜王朝明宗(1545~1567在位)至仁祖(1623~1649)时期的学者。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正子,锦衣卫籍,慈溪人。万历己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庶子,追赠礼部侍郎。维基
冯有经(1566年—1615年),字正子,号源明,锦衣卫匠籍,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人。进士出身。五岁而孤,年二十,中万历十三年(1585年)乙酉科举人,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进士,选庶吉士,二十二年甲午(1594年)除编修。二十六年戊戌(1598年),升右春坊右中允。二十八年庚子(1600年),充东宫讲读官。一日进拜,皇太子偶不为起,有经奏曰:臣承乏春宫,辅导无状,致殿下失起立之礼。光宗改容谢之。历官左谕德、右庶子、左庶子,卒后追赠礼部侍郎。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邹期桢(1567-1642),明文学家、学者。字公宁,号经畲,无锡人。崇祯初举贤良方正,不就,以诸生终。
人物简介
维基
张经世(16世纪—1625年),字惟才,陕西西安府渭南县临渭里人。张经世是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举人,二十三年(1595年)联捷进士,获授大理寺评事。调任河南知府,调停修理福王王府事宜,使人民安宁;事成后又协助巩雒工税三万两银,上请免除陕西、河南协济五万银,人民都感德他。之后张经世历任山东怀来道副使、山西怀隆兵备道副使、口北道使、山西按察使、山西左布政使,再获任命为宣府巡抚,升官添注兵部右侍郎,领兵前往辽东,调职左侍郎。天启二年(1622年),兵部尚书孙承宗和鹿善继、宋献至辽东勘查,张经世署任兵部尚书印,再以兵部左侍郎协理京营戎政,升任户部尚书总督仓场,任内去世。
人物简介
维基
王光经(1570年—1627年),字景济,别号雨金、黄石,浙江温州府永嘉县人,灶籍。万历二十五年丁酉科浙江乡试第三十六名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会试第一百三十九名,二甲第一名进士,吏部观政,八月授礼部精膳司主事,册封淮府,三十八年升祠祭司员外郎。四十年调南刑部员外,升郎中。四十三年丁忧。泰昌元年(1620),补刑部贵州司郎中。天启四年(1624),升陕西右参议。六年,升广东副使,七年卒于官。著有《黄石藏稿》。
人物简介
维基
陈经正(1574年6月23日—?),字敷奎,号端瀛,福建泉州府晋江县军籍。陈经正以《诗经》中万历十九年(1591年)福建乡试举人第四十八名,曾担任蓝山县县学教谕,二十九年(1601年)会试中式第一百六十二名,成第三甲第八十九名进士,初授开化县知县,调繁乌程,擢户部主事。
人物简介
维基
黄元会(1577年—1627年),字经甫,号阳平,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初授工部都水司主事,累迁至工部郎中。四十七年(1619年),升江西南昌府知府。天启二年(1622年),升为江西按察副使,调提学副使。五年(1625年),升山东右参政,分守东昌道。六年,升江西按察使,七年卒官,年五十一。
人物简介
维基
黄廷师,字惟经,号调雨,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福建乡试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初授,擢户部主事,榷九江钞关。后仕至湖广兵巡道佥事。在清代顺治九年任广西苍梧兵巡道副使,十一年升任光禄寺卿。崇祯元年撰有《驱夷直言》,称耶稣为'寮氏',钉以十字刑架,实为罪鬼,假说死后复生,于是诸国崇奉十字刑架,轻生敢死,虽赴汤蹈火亦所甘心。说寮氏的信徒四处攻略它国,袭五国而设五院。“嘉靖初年,此番潜入吕宋,与酋长阿牛胜诡借一地,托名贸易,渐诱吕宋土番各从其教,遂吞吕宋,皆以天主之说摇惑而并之也。”天主之说不仅荒谬,而且佐以邪术,“凡国内之死者,皆埋巴礼院内,候五十年,取其骨化火,加以妖术,制为油水,分五院收贮。有入其院者,将油抹其额,人遂痴痴然顺之”;不仅邪术制人,而且辅以酷法,有番女忏悔者,“或罚在院内洒扫挑水,或罚在院内奉侍寮氏,则任巴礼(即神父,闽南语音译)淫之矣”,“至若骗男人解罪,则用白布长衣,自头面罩至脚下,用小索五六条,其索尾系以铁钉,勒令人自打于背上,血出满地,押遍五院乃止”。西班牙殖民吕宋的种种罪恶已转移算在了天主教头上。进士光禄寺卿黄廷师墓在南门外三十二都小桥乡,土名橄榄产山,即佳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