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9,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祝钦明(字 文思 鲁国公 )
田归道( 烈 )
于经野
裴子馀(字 真子 孝 )
卢正己(名 元裕 字 子宽 )
崔日知(字 子骏 世称 尚书里行 安平县侯 襄 行第 二 )
卢从愿(字 子龚 文 )
卫大经
陆善经
李叔卿(字 万 )
李季卿(别称 恢博君子 )
归崇敬(字 正礼 宣 )
郑叔则( 懿 )
张志和(字 子同 号 玄真、元真子、烟波钓叟、烟波钓徒、玄真子、玄贞子 名 龟龄 志和 )
其它辞典(续上)
崔神庆( 魏县子 )祝钦明(字 文思 鲁国公 )
田归道( 烈 )
于经野
裴子馀(字 真子 孝 )
卢正己(名 元裕 字 子宽 )
崔日知(字 子骏 世称 尚书里行 安平县侯 襄 行第 二 )
卢从愿(字 子龚 文 )
卫大经
陆善经
李叔卿(字 万 )
李季卿(别称 恢博君子 )
归崇敬(字 正礼 宣 )
郑叔则( 懿 )
张志和(字 子同 号 玄真、元真子、烟波钓叟、烟波钓徒、玄真子、玄贞子 名 龟龄 志和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贝州武城人。崔义玄次子。举明经。武则天时累迁并州长史。初并州隔汾水为东西二城,神庆跨水联堞,合而一之,省防御兵数千。长安中转礼部侍郎,数上疏陈时政,徙太子右庶子,封魏县子。历司刑卿。坐张昌宗党,流钦州,卒。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四
神庆。贝州武城人。举明经。武后长安中官太子右庶子。封魏县子。神龙初。坐前推张昌宗狱不实流钦州。卒年七十。后赠幽州都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始平人,字文思。举明经。武周长安元年累迁太子率更令,兼崇文馆学士。中宗复位,擢国子祭酒。中宗景龙三年帝将郊,钦明与郭山恽阴迎韦后意,谓后有郊天地之理,帝用其言。又尝于群臣宴上据地作八风舞,卢藏用有“五经扫地”之叹。睿宗景云初被劾,贬饶州刺史。后徙洪州都督,入为崇文馆学士,寻卒。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2? 字文思,京兆始平(今陕西兴平)人。明经及第,为东台典仪。武后天授二年(691),又中英才杰出业奥大经科,拜著作郎。长安元年(701)迁太子率更令、太子少保。中宗即位,擢拜国子祭酒、同中书门下三品。历刑、礼二部尚书,仍知国事,累封鲁国公。神龙二年(706)贬为申州刺史,入为国子祭酒。睿宗景云元年(710)贬饶州刺史,徙洪州都督。玄宗先天元年(712),在崇文馆学士任,寻卒。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元和姓纂》卷一〇,史崇《妙门由起序》。钦明通五经,兼涉众史百家之说。亦善文,曾预修《则天皇后实录》、《散颁格》。《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七
钦明字文思。京兆始平人。举明经。永淳天授閒又中英才杰出业奥六经等科。拜著作郎。长安初累迁太子率更令兼崇文馆学士。进太子少保。中宗立。擢拜国子祭酒同中书门下三品。加银青光禄大夫。历刑礼二部尚书兼修国史。累封鲁国公。景龙三年。中宗将祀南郊。钦明希旨言皇后当助祭。于是韦后为亚献。景云初。侍御史倪若水劾论其事。左授饶州刺史。徙洪州都督。入为崇文馆学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长安人。田仁会子。明经及第。累擢左卫郎将。武周圣历初使突厥,默啜执之,将加害,色不变,乃免之。归朝言默啜必反,已而果然,擢夏官侍郎。中宗时累官右金吾将军。卒谥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于仲文曾孙。中宗时,官至户部侍郎。景龙三年,曾从中宗登高赋诗。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中宗时,任户部侍郎。景龙三年(709),曾从中宗九日登高,应制赋诗。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唐诗纪事》卷一二。《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6 【介绍】: 唐绛州稷山人,字真子。举明经第。事继母以孝闻。初为鄠县尉。中宗景龙中,迁左台监察御史。司农卿赵履温奏籍隋世番户为奴婢,子馀廷诎其议。玄宗开元初,累擢冀州刺史,为政惠裕。后入为岐王府长史。卒谥孝。全唐文·卷二百七十
子馀。宁州刺史守真子。举明经。累补鄠县尉。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开元初累迁冀州刺史。又为岐王府长史。加银青光禄大夫。十四年卒。谥曰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2—770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本名元裕,字子宽。明经及第。四佐大邑,三历京掾。玄宗天宝中,为户部员外郎。肃宗至德中,为蜀郡长史、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典通义、唐安二郡,以理平迁通州刺史、七州采访防御使。入朝累官刑部侍郎,草具科条,成《刑录》三卷。代宗初,自太府卿授工部尚书、东都留守。改太子宾客。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七
正己字子宽。初名元裕。代宗赐今名。元宗幸蜀。命典通义唐安二郡。累迁成都尹剑南节度采访使太子宾客。大历五年卒。赠太子少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滑州灵昌人,字子骏。少孤贫力学。擢明经。为朔方判官,有吏干。睿宗景云中迁洛州司马,会谯王重福入东都作乱,日知讨之有功,累迁京兆尹,封安平县侯。坐赃贬歙县丞,俄迁殿中监。后授太常卿。自以处朝廷久,每入谒,必与尚书齿,时谓“尚书里行”。玄宗开元十六年,出为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寻以年老致仕。卒谥襄。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子骏,排行二,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崔日用之从父兄。少孤贫,力学,以明经登第。睿宗景云中,为洛州司马。以讨谯王重福功,加银青光禄大夫。玄宗时,累迁京兆尹,封安平县侯。为御史所劾,贬歙县丞。后历殿中监,迁太常卿。开元十六年(728),出为潞州长史,寻以年老致仕。卒,谥曰襄。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7 【介绍】: 唐相州临漳人,字子龚。卢昶六世孙。弱冠举明经。又应制举,拜右拾遗。累迁中书舍人。睿宗立,拜吏部侍郎。中宗之后,选司颇失纲纪,从愿精心条理,典选六年,大称平允。玄宗开元初,因事降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入累迁工部尚书。忤宇文融,密奏从愿不廉,遂止不用。二十年,河北谷贵,敕从愿为宣抚处置使,开仓以救饥馁。回,乃以吏部尚书致仕。卒年七十余,谥文。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7 字子龚,相州临漳(今河北临漳西南)人。弱冠举明经,补夏县尉。武后神功元年(697),中绝伦科,拜右拾遗。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员外郎,进中书舍人。睿宗即位,迁吏部侍郎,精心典选,甚有美誉。玄宗开元四年(716),下迁豫州刺史。次年,入为工部侍郎,迁尚书左丞。以参预删定《开元后格》,进中书侍郎。十一年,拜工部尚书,后转刑部尚书。二十年,以吏部尚书致仕。二十五年卒,年七十余,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文。生平事迹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明皇杂录》卷下。《全唐诗》录存卢从愿诗2首。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二
从愿字子龚。相州临漳人。睿宗朝拜吏部侍郎。开元末以吏部尚书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蒲州解人。笃学善《易》,口无二言,人谓之“易圣”。武则天降诏召之,辞疾不赴。玄宗开元初,毕构为刺史,使县令谒之,时大经已年老,辞不见。曾预筮死日,凿墓自为志,果如筮而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吴郡吴人。博通经史。玄宗开元中,为宰相萧嵩、张九龄荐入集贤院,预修国史、《六典》及《开元礼》。迁集贤直学士,官河南府仓曹参军。天宝初,预注《礼记·月令》。终官国子司业、集贤殿学士。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博通经史。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后数年间,萧嵩荐之入集贤院,预修国史及《开元礼》。二十年,受命注《文选》,未成。迁集贤院直学士。预修《唐六典》,预注《礼记·月令》。二十七年任集贤学士。天宝间官至国子司业。卒于天宝三载(744)以后数年间。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一〇,《旧唐书》之《礼仪志》、《李少良传》,《新唐书·艺文志》,《玉海》卷四六、卷五四引《集贤注记》。《会稽掇英总集》卷二及同治《平江志》卷五四存其诗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9—767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李适子。工文词。玄宗开元初,明经及第,复登博学弘辞科,再迁鄠县尉。肃宗朝,历户、吏二部郎中,累迁中书舍人,贬通州别驾。代宗即位,征为京兆少尹,复为中书舍人。由秘书少监迁吏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奉使河南、江淮宣慰。大历二年,改右散骑常侍。性豁达,善与人交,在朝以推贤进士为务,士以此多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能文,举明经,博学宏辞。肃宗时为中书舍人。代宗时累官右散骑常侍。时称恢博君子。卒赠礼部尚书。全唐文·卷四百五十八
季卿。京兆人。明经擢第。代宗朝官潮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2—799 【介绍】: 唐吴人,字正礼。少勤学,以经业擢第。玄宗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授左拾遗。累迁主客员外郎。代宗幸陕,召问得失,崇敬极陈生民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大历初,授仓部郎中,充吊祭、册立新罗使。德宗时官至工部尚书,以兵部尚书致仕。卒谥宣。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九
崇敬字正礼。苏州吴郡人。擢明经。调四门助教。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高第。累迁膳部郎中。大历中为国子司业兼集贤学士。贬饶州司马。建中时累授光禄大夫。加特进检校户部尚书。改兵部致仕。贞元十五年卒。年八十八。赠左仆射。谥曰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5—785 【介绍】: 唐荥阳人。明经及第。累官至御史、屯田员外郎,转库部员外郎。代宗大历初为河南副元帅王缙僚佐。拜吏部员外郎,转刑部郎中。德宗建中中,为天平节度副使。二年,为东都畿观察使。迁东都留守兼河南尹,加户部侍郎。入为尚书左丞。迁太常卿。贞元三年,转京兆尹。与裴延龄不协,贬永州长史。转信州刺史,迁福建观察使。卒谥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30—约810 【介绍】: 唐婺州金华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年十六举明经。肃宗时待诏翰林,赐名志和。后坐事贬南浦尉。赦还,隐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善歌词,多写闲散生活,又能书画、击鼓、吹笛。其词今存《渔父》五首。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初名龟龄,字子同,号烟波钓徒,玄真子,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肃宗乾元、上元间游太学,登明经第,献策肃宗,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未几因事贬南浦尉。遇赦还,浪迹江湖,隐越州会稽多年。代宗大历九年(774)为湖州刺史颜真卿幕客,撰《渔歌子》词五首,真卿等和之。后不知去向,约未几卒。生平见颜真卿《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新唐书》本传。工诗词,《渔歌子》(一称《渔父》)为早期文人词名作,“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阕尤传诵人口。宪宗曾写真求访。日嵯峨天皇于弘仁十四年(穆宗长庆三年,823)作《和张志和〈渔歌子〉五首》,为日本填词开山。《全唐诗》存诗词9首。唐诗汇评
张志和(约744-约773),始名龟龄,诏改志和。字子同,号玄贞子。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约于乾元年间明经擢第。曾献策肃宗,受赏识,命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寻贬南浦尉。得量移,不之任,乃归隐,自称“烟波钓徒”。志和善诗、画,与颜真卿、陆羽友善。有《太易》十五卷,《玄贞子》十二卷,又二卷。宪宗诏求访,已不能致。《全唐诗》存诗九首。词学图录
张志和,生卒年待考。初名龟龄,字子同,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婺州金华人。能书画,善歌词,有《玄真子》,词存《渔父》五首。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三
志和字子同。婺州金华人。始名龟龄。擢明经。以策干肃宗。特见赏重。待诏翰林。授金吾卫录事参军。赐今名。后以亲老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