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49,分264页显示  上一页  164  165  166  167  168  170  171  172  173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纯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
纯圆独妙之经
记别经
记法住经
处处经
坚心正意经
坚固经
坚固女经
坚意经
梵女首意经
梵志阿颰经
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
梵经台
梵网经
梵网经合注
纯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三卷,后汉支娄迦谶译。与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同本。纯真者,神人之义,陀罗者,紧那罗之讹略,即神人紧那罗。此虽为通释,而实则纯为屯Druma(树),真陀罗者Kinnara之音译也。
【佛学大辞典】
(经名)纯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之异名。
纯圆独妙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法华乃开三乘差别,而为一大圆会尔前粗味而成醍醐妙味之经,故称为纯圆独妙之经。法华科注前录曰:「如此五时,群经无量,括而统之,无出此四,故此四教乃是释经之纲目,故知法华五时中乃纯圆独妙之经。」
记别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十二部经之一。梵语和伽罗那Vya%karana,译曰授记。又曰记别。俱舍光记十八曰:「正理四十四云:言记别者,谓随馀问,酬答辨析。如波罗衍拿等中辨,或诸所有辨曾当现真实义言,皆名记别。」
记法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临涅槃记法住经之略称。
处处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杂说种种之法。
坚心正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坚意经之异名。
坚固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坚固长者子,敕弟子使现神足三乞于佛。佛言我教弟子但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覆德露过。摄于长阿含经十六。
坚固女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坚固女经,一卷,随那连提黎耶舍译。说坚固女发心之事。
坚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坚意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诲人受谤,心不可动,且一心听经。
梵女首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有德女所问大乘经同本。
梵志阿颰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佛开解梵志阿颰经,一卷,吴支谦译。与长阿含阿摩昼(巴Ambat!t!ha)经同本。
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东晋昙无兰译。即中阿含摄和经也。
梵经台
【佛学大辞典】
(堂塔)汉明时道释二教烧经决真伪之处也。名义集七曰:「唐太宗梵经台诗:门径萧萧长绿苔,一回登此一徘徊。青牛谩说函谷去,白马亲从印土来。确实是非凭烈焰,要分真伪筑高台。春风也解嫌狼籍,吹尽当年道教灰。」
梵网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略称。梵网经本与华严经同部,悉翻之,则有百二十卷六十一品,罗什三藏于长安译诸经论于最后译出经中专明菩萨行地之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一品,此时道融道颢等三百馀人即受菩萨戒,各诵此,且写此品八十一部流通于世(僧肇梵网经序),名之曰梵网者,从譬也。大梵天王之因陀罗网,重重交彻,无相障阂,诸佛之教门,亦重重无尽,庄严法身,无所障阂,一部所诠之法门,重重无尽,譬如梵王之网也。菩萨戒经疏上曰:「此经题名梵网,上卷文言:佛观大梵天王因陀罗网千重文䌽不相障阂,为说无量界犹如网目,一一世间不同。法佛教门亦复如是,庄严梵身无所障阂,从譬立名,总喻一部所诠,参差不同,如梵王网也。」佛在第四禅说法时,大梵天王供网罗幢,因取以譬所说之法。见顺正记二。一品分上下,上品为释迦佛于第四禅天普接大众使归莲华藏世界之紫金刚光明宫中,台上卢舍那佛以请问菩萨之行因,佛对千百之释迦广说十住等三十心及十地之法门。下品为释迦佛由莲华藏世界没,于十处示现成佛说法后,在娑婆世界阎浮提之菩提树下结示十重四十八轻之戒法。因而指此下品称曰菩萨戒经。梵Brahmaja%la,各家之著述如下:梵网经记二卷,唐传奥述。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六卷,唐法藏撰。梵网经菩萨戒本述记四卷,唐胜庄撰。梵网经菩萨戒本疏五卷,现存卷二及卷四、唐知周撰。梵网经菩萨戒疏四卷,现存上卷,唐法铣撰。梵网经菩萨戒注三卷,宋慧因注。菩萨戒本经笺要一卷,明智旭笺。菩萨戒羯磨文释一卷,明智旭笺。梵网经玄义一卷,明智旭述,道昉订。梵网经合注释经上下七卷,明智旭述,道昉订。梵网经菩萨戒略疏八卷,明弘赞述。梵网经直解释经上下四卷,明寂光直解。菩萨戒疏随见录一卷,明今释造。梵网经菩萨戒初津八卷,书玉述。梵网经直解事义一卷,梵网经戒光一卷,净挺著。梵网经顺朱释经上下二卷,德玉顺朱。菩萨戒本持犯要记一卷,新罗元晓述。菩萨戒本宗要一卷,新罗大贤撰。梵网经古迹记释经上下四卷,新罗大贤撰。梵网经菩萨戒本私记卷上,新罗元晓造。梵网经菩萨戒本疏三卷,新罗义寂述。
梵网经合注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七卷,明释智旭注。其缘起云:梵网一经,奉为日课。遂于发隐(即莲池大师祩宏之戒疏发隐),所阙之疑,涣然冰释。即上卷文古义幽,昔人所称不能句读者,亦复妙旨泠然现前。因拟一为合注,以补前人之缺。(中略)适如是昉公远从闽地携杖来寻,为其令师肖满全公请讲此经,以资冥福。复有二三同志,欢喜乐闻,予繇是力疾敷演,不觉心华开发。义泉沸涌,急秉笔而随记之,共成玄义一卷,合注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