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斲轮(斲輪) 拼音:zhuó lún
《國語辭典》:幼稚 拼音:yòu zhì
1.幼孩。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序〉:「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唐。元稹《莺莺传》:「姨之孤嫠未亡,提携幼稚。」也作「幼稚」。
2.知识浅薄或思想未成熟。《汉书。卷九七。外戚传。孝成许皇后传》:「妾誇布服粝食,加以幼稚愚惑,不明义理,幸得免离茅屋之下,备后宫埽除。」也作「幼稚」。
2.知识浅薄或思想未成熟。《汉书。卷九七。外戚传。孝成许皇后传》:「妾誇布服粝食,加以幼稚愚惑,不明义理,幸得免离茅屋之下,备后宫埽除。」也作「幼稚」。
《國語辭典》:幼稚(幼穉) 拼音:yòu zhì
《國語辭典》:折肱 拼音:zhé gōng
《國語辭典》:折节(折節) 拼音:zhé jié
1.屈己从人。《管子。霸言》:「折节事彊以避罪,小国之形也。」《史记。卷七○。张仪传》:「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下秦。」
2.屈己礼贤。如:「折节下交」。《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此人乃公平日所折节敬礼者,何故忘之?」
3.佩服。《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驰骛于唐虞,折节于三代。」
4.改变旧有的志向或作为。如:「折节向学」。《后汉书。卷六五。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后来家事忽然好了,尽改前非,折节读书。」也称为「变节」。
2.屈己礼贤。如:「折节下交」。《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此人乃公平日所折节敬礼者,何故忘之?」
3.佩服。《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驰骛于唐虞,折节于三代。」
4.改变旧有的志向或作为。如:「折节向学」。《后汉书。卷六五。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后来家事忽然好了,尽改前非,折节读书。」也称为「变节」。
《國語辭典》:内行(內行) 拼音:nèi háng
1.素习某种事业技艺的人。《文明小史》第二一回:「但是学堂的事,祇有你是内行。」也作「内教」。
2.对某种事或工作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如:「修理电器,他很内行。」
3.俗称同业的人。唐。欧阳詹〈同州韩城县西尉厅壁记〉:「郑以明经登科,又三举进士,屈于命,词学亦流辈推内行第一。」
2.对某种事或工作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如:「修理电器,他很内行。」
3.俗称同业的人。唐。欧阳詹〈同州韩城县西尉厅壁记〉:「郑以明经登科,又三举进士,屈于命,词学亦流辈推内行第一。」
《國語辭典》:内行(內行) 拼音:nèi xìng
1.平日私居时的操行。《吕氏春秋。慎大览。下贤》:「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居妫汭,内行弥谨。」
2.隐秘的事。《战国策。韩策三》:「美人知内行者也,故善为计者不见内行。」
2.隐秘的事。《战国策。韩策三》:「美人知内行者也,故善为计者不见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