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先缺后空(先缺后空)  拼音:xiān quē hòu kōng
比喻生活艰难,经济困窘。《官场现形记》第一五回:「就是我们总爷,也是寅吃卯粮,先缺后空。」
《国语辞典》:统计资料(统计资料)  拼音:tǒng jì zī liào
对于自然、经济或社会现象,藉由登记或调查得来的数字,能据以显示该现象群体特性的资料。
《国语辞典》:通商条约(通商条约)  拼音:tōng shāng tiáo yuē
国际间经济关系的条约。有一定的期限,其内容大概包括六项:一、通商航海的自由。二、商民有居住、旅行、营业和保有财产的自由。三、纳税和其他义务。四、关税。五、最惠国条款。六、特殊事项的约定。狭义上的解释为国际间通商关系的条约。简称为「商约」。
《国语辞典》:土地重划(土地重划)  拼音:tǔ dì chóng huà
在一定区域内不合经济使用的各宗土地,经交换分合,整理重划,使成为合理使用的土地丘块,再分配与原土地所有权人的一种措施。又分为市地重划与农地重划两种。
《国语辞典》:特惠制度  拼音:tè huì zhì dù
特惠关税制度,对于具有殖民地关系或密切政治同盟和经济关系国家的输入品,课以最低税率的关税。
《国语辞典》:无血战争(无血战争)  拼音:wú xiě zhàn zhēng
1.杀人不见血的战争。
2.指经济战、宣传战等。
《国语辞典》:战略计画(战略计画)  拼音:zhàn lüè jì huà
一种基本的战争指导计画。通常根据敌对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社会、地理等因素,筹划军事力量以便妥善运用。依时间长短不同,可分为短程计画及远程计画。
《国语辞典》:庄园制度(庄园制度)  拼音:zhuāng yuán zhì dù
一种封建制度下的经济体系。盛行于中国的魏晋南北朝至宋朝期间,以及西方的罗马帝国结束时到十三世纪期间。这种经济型态是由拥有一大片土地的领主,管理一群农奴为其耕作,作为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日本早期也有类似的制度。
《国语辞典》:殖民政策  拼音:zhí mín zhèng cè
殖民国家统治或经营殖民地所采取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的政策。
《国语辞典》:渔猎时代(渔猎时代)  拼音:yú liè shí dài
经济史上的一个阶段。居畜牧时期之前。此时人类发明网罟弓矢,取鱼介禽兽等为食料。
《国语辞典》:国际化(国际化)  拼音:guó jì huà
一种跨越在地,与世界连结互动所形成的人文或经济现象。如:「近几年本校国际化的脚步不曾稍歇,已签署交流合作的外国姊妹校即有一百多所。」
《国语辞典》:复苏期(复苏期)  拼音:fù sū qí
为经济景气循环的四阶段之一。当经济景气跌至谷底后,由于投资诱因的产生,有效需求的增加,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扩张的阶段。
分类:经济阶段
《国语辞典》:纪录片(纪录片)  拼音:jì lù piàn
对某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或历史性事件作系统、完整纪录报导的影片。通常取材于现实社会,不容任何虚构,由于题材和表现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时事报导、文献、传记、自然和地理等类。
《国语辞典》:核心区(核心区)  拼音:hé xīn qū
一特定空间范围内最重要的区域,通常是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
《国语辞典》:都会区(都会区)  拼音:dū huì qū
以大都市为中心,与周围都市在交通、经济、产业和社会等层面上形成共同生活圈的集合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