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道言
(1).法术之言。韩非子·和氏:“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周乎道言也。” 王先慎 集解:“道言谓法术之言。”
(2).道教或佛教的学说、经典。南史·隐逸传上·顾欢:“佛言华而引,道言实而抑。” 唐 韦应物 《起度律师同居东斋院》诗:“安居同僧夏,清夜讽道言。” 元 张雨 《云霏分韵得作字》:“道言匪虚无,梵册皆矩矱。”
(3).说话。《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女巫道:‘连我也不晓得缘故。’道言未了,只听得外面鼓乐喧天, 卢生 来行纳采礼。”白雪遗音·玉蜻蜓·游庵:“道言未了 君卿 至。”
谓说话迎合人意。庄子·渔父:“希意道言,谓之諂;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諛。” 成玄英 疏:“希望前人意气而导达其言。” 陆德明 释文:“道言,音导。”
《漢語大詞典》:知经(知經)
(1).懂得坚守常规、常道。 唐 柳宗元 《断刑论下》:“知经而不知权,不知经者也;知权而不知经,不知权者也……知经者,不以异物害吾道;知权者,不以常人怫吾虑。”
(2).懂得儒家经典。《宋史·张洞传》:“ 仁宗 方嚮儒术, 洞 在馆阁久,数有建明, 仁宗 以为知经,会覆攷进士 崇政殿 ,因赐飞白‘善经’字宠之。”
《國語辭典》:本生  拼音:běn shēng
1.养子对亲生父母的称呼。如:「本生父母」。《隋书。卷五七。列传。薛道衡》:「与道衡偏相友爱,收初生,即与孺为后,养于孺宅。至于成长,殆不识本生。」《唐律。卷一二。户婚》:「若自生子及本生无子,欲还者,听之。」唐。长孙无忌。疏义:「若养处自生子及虽无子,不愿留养,却遣还本生者,任其所养父母。」
2.人名。(Robert Wilhelm Bunsen,西元1811~1899)德国化学家。发明碳锌电池、本生灯、镁光灯,与克希何夫(Gustav Robert Kirchhoff)始创光谱分析法。
《漢語大詞典》:密藏
暗中收藏;秘密收藏。晋书·孝友传·盛彦:“婢忿恨,伺 彦 暂行,取蠐螬炙飴之。母食以为美,然疑是异物,密藏示 彦 。”南史·褚彦回传:“又有门生盗其衣, 彦回 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邹鲁 《中国同盟会》八:“又岁括金亿万,密藏诸陵墓中。”
佛经名。密教之经典。 宋 赞宁 大宋僧史略卷上:“密藏者,陀罗尼法也。是法秘密,非二乘境界诸佛菩萨所能游履也。”
《國語辭典》:真言  拼音:zhēn yán
1.真实诚挚的言词。如:「酒后吐真言。」
2.宗教上称俱有特殊力量的语词或语句。《西游记》第七回:「如来即辞了玉帝众神与二尊者出天门之外,又发一个慈悲心,念动真言咒语。」也称为「咒语」。
《漢語大詞典》:五藏
(1).亦作“ 五臧 ”。即五脏。指心、肝、脾、肺、肾。中医谓“五脏”有藏精气而不泻的功能,故名。《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写也。”管子·水地:“五味者何?曰五藏。酸主脾,咸主肺,辛主肾,苦主肝,甘主心。”《汉书·王吉传》“吸新吐故以练臧” 唐 颜师古 注:“臧,五臧也。” 宋 苏轼 《石菖蒲赞》:“开心补五藏,通九窍,明耳目。”
(2).佛教的五类经典。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復集《素呾缆藏》《毘奈耶藏》《阿毘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别为五藏。”按,佛教“五藏”尚有其他分类法,而前三类为经、律、论三藏则同。参阅分别功德论等。
《國語辭典》:书经(書經)  拼音:shū jīng
书名。相传由孔子所授,记三代以上的典谟训诰。原本百篇,亡于秦火,其后有今文、古文二种。今文尚书系汉初伏生口授于晁错,凡二十九篇;古文尚书系汉鲁恭王坏孔子旧宅,在壁中所得的竹简尚书,科斗文,共四十六卷。汉孔安国曾献古文尚书于武帝,而未得立于学官,后遂亡失;至东晋时,梅赜所献之古文尚书五十八篇,其中二十五篇宋以来即疑其伪,然自孔颖达作五经正义,即用梅本,至今仍为一般所诵习。也称为「尚书」。
《國語辭典》:经事(經事)  拼音:jīng shì
1.平常的事。《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2.佛教或道教为人祈神诵经的法事。《金瓶梅》第三九回:「老爹分付,随问有甚人家经事,不敢应承。」
《漢語大詞典》:七经(七經)
(1). 汉 以来历代封建王朝所推崇的七部儒家经典。七经名目,历来说法不一。 东汉 《一字石经》仪礼春秋《公羊》论语后汉书·张纯传 唐 李贤 注作《乐》春秋论语; 宋 刘敞 《七经小传》周礼仪礼礼记《公羊》论语; 清 康熙 《御纂七经》春秋周礼仪礼礼记
(2).道家七类经书。即《仁经》《礼经》《信经》《义经》《智经》《德经》《道经》。见云笈七籤卷九。
(3).佛家净土宗的七种经典。即《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称赞净土佛摄授经》《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漢語大詞典》:灵飞(靈飛)
(1).指修身养生之术。 南朝 宋 鲍照 《药奁铭》:“水玉出烟,灵飞生光。” 钱振伦 注:“《汉武内传》:‘求道益命,皆须五帝六甲灵飞之术,六丁六壬名字之号。’”
(2).道教经典《灵飞经》的省称。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五一:“今夕《灵飞》何甲子? 上清 斋设记心头。” 刘逸生 注:“今晚在道家的经典算是什么日辰呢?《灵飞》,道教经典中有《上清灵飞六甲真文经》。”参见“ 灵飞经 ”。
(3).仙人腰带名。汉武帝内传:“ 王母 上殿……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綬,腰佩分景之剑。”云笈七籤卷二十:“ 玄皇夫人 ……衣飞锦罗帬、凤文锦帔,带灵飞紫綬。”
(4).仙童名。云笈七籤卷五三:“从灵飞仙童三十九人,下治兆身洞房宫中。”云笈七籤卷八十:“灵飞秀太微,玉女翠朱琼,窈窕飞空出,飘飘乘空生。”
(5).谓得道成仙。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顾道士夷夏论》:“大则灵飞羽化,小则轻强无疾,以存其身,即而効之也。”
《漢語大詞典》:灵飞经(靈飛經)
道经名。今《道藏》中有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二种,合称《灵飞经》。 唐 书法家 锺绍京 写有《灵飞经帖》。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稗事数则:“﹝ 甘啸嵒 ﹞诗文上宗七子,殊有豪气,为旗籍文士之冠,然不甚工楷书。有某大臣延其书写奏牘,先生以《灵飞经》法为之。”
《漢語大詞典》:译经(譯經)
翻译经典。多指翻译佛经。 唐 曹松 《宿溪僧院》诗:“ 嵩阳 大石室,何日译经还。”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译经:“ 汉 自 永平 后, 摩腾 首译四十二章经,歷 魏 、 晋 、 南北朝 皆有翻经馆, 唐 置译经润美之官。”
《漢語大詞典》:同经(同經)
同试一经;同治一经。经,指儒家经典。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苏大璋:“﹝ 大璋 ﹞治有声。戊午乡举,梦为第十一人,数为人言之,以为必如梦告。既试,将揭榜,同经人诉於郡。” 明 李贽 《与方伯雨柬书》:“ 本鈳 与公同经,欲得公为之讲习。”
《國語辭典》:反经(反經)  拼音:fǎn jīng
1.违反常道。《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
2.归于常道、常理。《孟子。尽心下》:「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國語辭典》:医经(醫經)  拼音:yī jīng
有关中医学术方面的著作。如《黄帝内经》、《外经》、《扁鹊内经》、《外经》、《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等。
《漢語大詞典》:十经(十經)
(1).十部儒家经典。宋书·百官志上:“国子祭酒一人,国子博士二人,国子助教十人。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周官》仪礼《春秋左氏传》《公羊》《穀梁》各为一经,论语孝经为一经,合十经。助教分掌。”
(2).指五经五纬,即春秋五经及《诗纬》《书纬》《礼纬》《易纬》《春秋纬》五纬。南史·隐逸传上·周续之:“ 续之 年十二,诣 宁 受业。居学数年,通五经、五纬,号曰十经,名冠同门,称为 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