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讲道(講道)  拼音:jiǎng dào
讲解经义或宗教教义。《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今广延群儒,博谋讲道。」《西游记》第一回:「我家师父,正才下榻,登坛讲道。」
《國語辭典》:大经(大經)  拼音:dà jīng
1.常道。《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2.佛教指卷数较多或最主要的经典。如在净土三部中,《无量寿经》是大经;天台宗以《大般涅槃经》是大经。般若经中,以《摩诃般若经》为大经。南朝陈。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大经所说,当转法轮;大品之言,皆绍尊位。」
《國語辭典》:三礼(三禮)  拼音:sān lǐ
1.汉以后通称《周礼》、《仪礼》、《礼记》为「三礼」。
2.祭祀天神、地祇、人鬼之礼。《书经。舜典》:「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汉。孔安国。传:「三礼,天地人之礼。」《隋书。卷六。礼仪志一》:「唐、虞之时,祭天之属为天礼,祭地之属为地礼,祭宗庙之属为人礼。故书云命伯夷典朕三礼。」
《國語辭典》:经卷(經卷)  拼音:jīng juàn
经书典籍。《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下》:「良久,渐渐开光,只见坐具上堆一藏经卷。」
《國語辭典》:道经(道經)  拼音:dào jīng
1.记载道德、礼制等的儒家经典。《荀子。解蔽》:「故道经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
2.道家、道教的经典。《南史。卷七五。隐逸传上。顾欢传》:「佛经繁而显,道经简而幽。」
《國語辭典》:三藏  拼音:sān zàng
佛教用语:(1)佛教经典的总称。包括经藏、律藏、论藏三部分。经藏是指以佛说法的形式创作的典籍;律藏虽同是以佛说的形式,但内容都和戒律有关;论藏是佛弟子或后世论师阐释经义的作品。宋。承迁〈金师子章序〉:「设有说道超他,入经藏,对三藏胜论议人否?」(2)三藏法师的简称。参见「三藏法师」条。唐。阎朝隐〈大唐大荐福寺故大德康藏法师之碑〉:「證圣年中奉敕与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译华严经。」
《漢語大詞典》:金书(金書)
(1).指用金简刻写或金泥书写的文字。 唐 贾岛 《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诗:“君立天骄发使车,册文字字著金书。”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 思温 行至 昊天寺 前,只见真金身铸五十三参,铜打成旛竿十丈,上有金书‘勅赐昊天悯中禪寺’。”
(2).指道教或佛教之经典。《汉武内传》:“侍女 纪离容 至云:‘尊母欲得金书祕字六甲灵飞左右策精之文十二事。’” 宋 秦观 《游龙瑞宫次程公韵》:“鹤衔寳箭排烟去,龙护金书带雨来。” 元 揭傒斯 《送陈讲主奉诏校经罢归馀杭》诗:“圣主隆象教,金书开寳坊。”
(3).指法律条文。《隋书·刑法志》:“将恐玉科轻重,全关墨綬,金书去取,更由丹笔。”
(4).指天神的诏书。 南朝 梁 沈约 《游金华山》诗:“若蒙羽驾迎,得奉金书召。”
《國語辭典》:石经(石經)  拼音:shí jīng
石刻的经书。始于汉平帝元始元年(西元1),此后历代都有石经,如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等。今可考见其文字者,以熹平石经为最早。
《國語辭典》:经师(經師)  拼音:jīng shī
1.职官名。旧时讲授经义的官吏。《汉书。卷一二。平帝纪》:「立官稷及学官。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
2.泛指传授学识的教师。晋。袁宏《后汉纪》卷二三:「盖闻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故欲以素丝之质,附近朱蓝耳。」
3.佛教中讲诵经文的人。
4.古代抄写经卷的人。
5.裱褙书画的人。
《國語辭典》:九经(九經)  拼音:jiǔ jīng
九种儒家经籍。所指不一,或为《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诗经》、《书经》、《易经》;或指《易经》、《诗经》、《书经》、《礼记》、《春秋》、《孝经》、《论语》、《孟子》、《周礼》。《资治通鉴。卷二九一。后周纪二。太祖广顺三年》:「蜀毌昭裔出私财百万营学馆,且请刻板印九经。」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这个先生实不中,九经三史几曾通。」
《漢語大詞典》:道妙
(1).佛教或道教学说的精义、经典。 唐 韦应物 《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诗:“道妙苟为得,出处理无偏。” 宋 真德秀 《送汤伯纪归安仁》诗:“正须澄心愿,乃许窥道妙。” 清 陈确 《黄山道士韩养元师弟传》:“ 尊觉 虽少年,而勤思道妙,甘淡泊。”
(2).指文章。 唐 韩愈 《记梦》诗:“夜梦神官与我言,罗缕道妙角与根。” 钱仲联 集释引 汪琬 曰:“意当时有权贵不学,自詡能诗,欲得公之称誉者,故作此以託讽歟?” 清 王筠 《菉友肊说》:“化神奇为腐臭,则典籍亦糟粕也;化臭腐为神奇,则瓦甓皆道妙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 梁 之 刘勰 ,至谓‘人文之元,肇自太极’(文心雕龙·原道),三才所显,并由道妙,‘形立即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故凡虎斑霞綺,林籟泉韵,俱为文章。”
《國語辭典》:佛经(佛經)  拼音:fó jīng
佛教的经典,包括经、律、论等,统称为「佛经」。《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斋祠跪拜,各成法道,有三元九府、百二十官,一切诸神,咸所统摄,又称劫数,颇类佛经经。」《二刻拍案惊奇》卷一:「既是值钱的佛经,我们也该看一看;一缘一会,也是难得见的。」
《國語辭典》:讲经(講經)  拼音:jiǎng jīng
讲演宗教经典。《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当时天王与罗汉曰:『此人三生出世,佛教俱全。』便请下界法师玄奘升座讲经。」
《國語辭典》:龙藏(龍藏)  拼音:lóng zàng
1.佛教传说龙树从龙宫中取得大乘经典流布人间,故称大乘经典为龙藏。唐。德宣 隋司徒陈公舍宅造寺碑:「济八苦于无明之河,秘密成伊;演龙藏于三千世界,童蒙求我。」
2.清雍正十三年(西元1735)至乾隆三年(西元1738),在北京刻印的敕版藏经。七百一十八函,七千一百六十八卷。以明北藏为底本,略有增减。也称为「清藏」。
《國語辭典》:龙藏寺碑(龍藏寺碑)  拼音:lóng zàng sì bēi
隋开皇六年(西元586)所建立的石碑,在今河北省定县东龙藏寺。石碑上字画遒劲,上承六朝馀风,下开欧虞之体,堪为隋碑第一。
分類:正书书法
《國語辭典》:群经(群經)  拼音:qún jīng
总称所有的经部书籍。《南史。卷七一。儒林传。沈峻传》:「周官一书,实为群经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