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剋终
【佛学大辞典】
(术语)剋者必也,期也。由因必得果,故云剋,果为事之修极,故云终。文句三下曰:「果有剋终。」
婆罗门子命终爱念不离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中阿含爱生经之别译。梵志之儿死,愁忧见佛。佛言爱生便生愁忧。后因波斯匿王之请,广说其义。
终南
【佛学大辞典】
(人名)华严宗初祖杜顺,寂后现灵于终南山,后人称曰终南。见佛祖统纪二十九。
终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贤首五教之一。(参见:五教)
【佛学常见辞汇】
贤首五教之一。(参见:五教)
【三藏法数】
(亦名实教),此教言定性声闻,无性阐提,悉当成佛,方尽大乘至极之说,名之为终,以称实理,亦名为实。于中少说法相,多说法性,虽说法相,亦会归性,是大乘之终极,名为终教。
五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之教判也。有二种:(一)始于杜顺,成于贤首,是唯就出世间之一教判定之。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大乘终教,四顿教,五圆教也。五教章冠注上一曰:「至相智俨大师,亲承于杜顺和尚,显扬宗旨,弘传一乘。搜玄、十玄、孔目、问答、章疏非一,约就五教广立清范。(中略)贤首亲于智俨造此五教。」同上三曰:「圣教万差,要唯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小乘教于四部之阿含经、发智、婆娑论等,说灰身灭智之涅槃法者。大乘始教为大乘之初门,有相始教空始教二种。深密经、唯识论等,分别五性,建立依他之万法者为相始教。般若经、三论等,说诸法皆空,显无所得平等者,为空始教。此二教皆不开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义,故贬为始教。大乘终教于楞伽经起信论等说真如缘起之理,唱一切皆成佛者。顿教对于一类之顿机,不依言句,不设位次,以顿彻理性为教者。是既绝言句,故为别部之经。以楞伽经四,有镜像顿现之譬;宝积经论一,有顿教修多罗之名而立之。如以维摩之默而显不二,以达磨之心而印于心,为得此旨者。圆教于华严经法华经等,明圆融具德之一乘者。此分别教一乘同教一乘二种。华严经直开示圆融不思议之法门,远异于彼之三乘教,故名别教一乘;法华经为开会二乘,其说相同于三乘教,故名同教一乘。圆教之名,八十华严经谓为圆满修多罗。华严玄谈五曰:「教类有五,即贤首所立,广有别章,大同天台,但加顿教。」又曰:「不同前渐次位修行,不同于彼圆融具德,故立名顿,顿诠此理,故名顿教。天台所以不立者以四教中皆有一绝言故。今乃开者顿显绝言为一类,离念机故,即顺禅宗。」开此五教而为十宗。(参见:宗)。(二)为同宗圭峰所立,此统收世间出世间之二教:一、人天教,以持提谓经等五戒而生于人间,行十善而生于天上为教者。二、小乘教,如前。三、大乘法相教,前始教中之相始教也。四、大乘破相教,前始教中之空始教也。五、一乘显性教,前终顿圆之三教也。见原人论。前法相破相之二教,别立声缘菩之三乘,故为大乘,今为一佛乘,故曰一乘。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教十宗)
终归于空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诸法之实相,终归趣于空也。空者非灰断之空,乃中道第一义空,空亦空绝对之空,谓之第一义空。空亦空则此中自有中道之义,故云中道。即非偏空,而为中空、圆空、妙妙空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槃常寂灭相,终归于空。」真言阿字本不生之实义是也。
生死无始无终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上所说无明无始之理,生死之无始,其理分明。但无终依别圆二教而异其义,别教已下为有终,以断九界而入佛界故也,圆教性具十界,则至佛界,尚存九界,生死无终也,但修恶转归性恶,于其体性无有一增减。盖无明为缘而造起九界者,别教之权说也,依此说,则无明断尽,九界亦灭无,理之当然也。然圆教十界为性具,非赖无明之造作,无明者,不达其十界之性之迷情也,依此迷情修起照明之性恶,而为杂秽之九界,是曰法本妙。粗由物情。故于我虽有迷悟之别,于法则无有增损,因而于佛界九界宛然,得应现于九界,而自在垂化用也((参见:性恶))。
众生无始无终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众生之体既为法身,则法身无始无终,众生亦无始无终也。且众生无始,以无明无始故也。(参见:无始无明)
临终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临命终之时也。
临终正念
【佛学大辞典】
(术语)行者临死期,三毒之邪念无起,专任菩提之心也。此正念为平生之行业所熏修。弥陀经略记曰:「由寻常所行,得临终正念也。」龙舒净土文,乐邦文类等载善导之临终正念决。
【佛学常见辞汇】
谓修行人到临终的时候,心中没有贪瞋痴的邪念,只是一心正念菩提,这种正念是由长时间的修行而得来的。
临终业成
【佛学大辞典】
(术语)至临终,往生之业事始成辨也。为报土往生之因之念佛,多念修习薰成至于临终,由平生多念之功而见佛往生也。往生之定者,谓为临终见佛之时也。对于平生业成而言。
【佛学常见辞汇】
修行人到临终的时候,往生的事业才能成办。
临终呜钟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钟)附录。
临终现前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来迎引接愿,圣众来迎愿,现其人前愿。弥陀如来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九愿,念佛行者到临终时。弥陀如来愿与诸圣众共现其人之前而引接之也。
临终鸣钟
【佛学大辞典】
(仪式)俱舍论曰:「为临终令生善念中死,打钟鸣磬,引生善心故。」行事钞下之四曰:「若终亡者,打无常磬。」佛祖统纪六(智者传)曰:「又诫维那曰:人命将终,闻钟磬声,增其正念,惟长惟久,气尽为期。」
天命终五衰相
【佛学次第统编】
诸天将欲命终,先有五种小衰相现。
一者、衣服严具,出非爱声。  四者、本性嚣驰,令滞一境。
二者、自身光明,忽然昧劣。  五者、眼本凝寂,令数瞬动。
三者、于浴浴水,滴著其身。
复有五种大衰相现。
一者、衣染埃尘。  二者、花鬘萎悴。  三者、两腋汗出。
四者、臭气入身。  五者、不乐本座。
略说命终及趣生相
【佛学次第统编】
命终及趣生之相,言之至繁,兹略出之。
一、饿鬼业尽生天相 终时不患饥渴,见饮食唯以目视,见可乐即便往趣。
二、畜生业尽生天相 临终即见光明,痴心薄少,智慧渐开,可乐即便往趣。
三、地狱业尽生天相 地狱中死已,不复更生,忽于空中,见歌舞戏笑,香风触身,即得生天。
四、天命终还生天上相 其天命终不失己身庄严之具,亦无馀天坐其本处,从下天生上天,则有可爱胜相。从上天生下天,则见园林池皆不如前。饥渴苦恼,渴仰欲得即便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