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霜痕
(1).霜色。 唐 李贺 《宫娃歌》:“寒入罘罳殿影昏,彩鸞帘额著霜痕。”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霜痕枫色,映村庐而出石隙。” 王统照 《霜痕》:“霜痕的莹明与洁白,在冬日里虽不是罕见的东西,但是能够领略到这种冷冽中清晨的趣味的人们,也可谓是有幸福的了。”
(2).喻月光,月色。 清 厉鹗 《念奴娇·湘月》词:“淡写霜痕,爱到处,吹尽寻常歌酒。”
(3).喻指色泽明亮的织物。 元 萨都剌 《余新除燕南照磨蒙大名文济王赐彩段二端赋此以谢》诗:“芝草暖霞浮露彩,藕丝秋水织霜痕。”
《國語辭典》:异采(異采)  拼音:yì cǎi
1.不同的色彩。《管子。宙合》:「乡有俗,国有法,食饮不同味,衣服异采。」《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杜笃传》:「躬履节检,侧身行仁,食不二味,衣无异采。」也作「异彩」。
2.夺目的光彩。或以比喻非凡的成就。也作「异彩」。
《國語辭典》:缩水(縮水)  拼音:suō shuǐ
1.衣料入水后变小、变短。如:「怎么搞的!才洗过几次,这件衣服竟然就缩水了。」
2.分量减少。如:「经费缩水。」
《漢語大詞典》:染物
指印染的织物。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银花》:“遇寒暑,本房买些衣著及染物。”
分類:印染织物
《國語辭典》:云雾(雲霧)  拼音:yún wù
云与雾。晋。卢谌赠崔温〉诗:「中原厉迅飙,山阿起云雾。」《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國語辭典》:经纬(經緯)  拼音:jīng wěi
1.织物的直线与横线。
2.常法。《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
3.规划、治理。《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
4.地球的经线与纬线。
《國語辭典》:乌纱(烏紗)  拼音:wū shā
古代官员所戴的帽子。金。史旭 梨花诗:「今日传觞似年少,一枝香雪上乌纱。」也称为「纱帽」、「乌纱帽」。
《國語辭典》:乌纱帽(烏紗帽)  拼音:wū shā mào
以乌纱制成的帽子。原为便帽,明代始定为官帽,亦指官职。《明史。卷六七。舆服志三》:「文武官常服,洪武三年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也称为「纱帽」、「乌纱」。
《漢語大詞典》:乌纱髻(烏紗髻)
罩着黑纱的发髻。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见 忆娘 戴乌纱髻,著天青罗裙,眉目秀媚。”
分類:黑纱发髻
《國語辭典》:玄黄(玄黃)  拼音:xuán huáng
1.黑与黄。指天地的颜色。《易经。坤卦。文言》:「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
2.天地。《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玄黄剖判,上下相呕。」
3.丝帛。《孟子。滕文公下》:「东征绥厥士女,篚厥玄黄。」《文选。陆机。文赋》:「恒操末以续颠,谬玄黄之袟叙。」
4.生病。《诗经。周南。卷耳》:「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國語辭典》:麻衣  拼音:má yī
1.麻布制作的衣服,为古代诸侯、大夫、士家居时穿著的常服。也是平民平时衣著。《诗经。曹风。蜉蝣》:「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唐。杜甫 前苦寒行二首之二:「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2.古时丧服。《礼记。间传》:「又期而大祥,素缟麻衣。」
《國語辭典》:深衣  拼音:shēn yī
一种古代服装。上下衣裳相连,长及脚踝,男女皆可穿。有些妇女的深衣衣襟接得很长,穿时可缠绕数次。《礼记。深衣》:「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短毋见肤,长毋被土。」元。袁士元 北门团练贝子美诗:「过客多怜我,深衣不称身。」
《國語辭典》:麻衣相法  拼音:má yī xiàng fǎ
五代、宋时,麻衣道者所流传下来的相术,后世有麻衣法、麻衣术、麻衣相,皆依托为名。也称为「麻衣神相法」。
《國語辭典》:织成(織成)  拼音:zhī chéng
1.编织而成。唐。元稹估客乐〉诗:「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
2.古代以彩丝或金缕织成的名贵丝织品。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发簏,取织成裙衫两副遗超,又赠诗一首。」唐。杜甫太子张舍人遗织成缛段〉诗:「客从西北来,遗我翠织成。」
《國語辭典》:百结(百結)  拼音:bǎi jié
1.结,悬挂连缀。百结,多次缝补。比喻衣服破旧。唐。杜甫北征〉诗:「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2.心中种种的忧愁郁结。唐。聂夷中饮酒乐〉诗:「一饮解百结,再饮破百忧。」
《漢語大詞典》:百结花(百結花)
丁香的别名。 宋 苏轼 《留题显圣寺》诗:“幽人自种千头橘,远客来寻百结花。”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花卉·丁香:“ 江 南人谓丁香为百结花。”
分類:丁香
《國語辭典》:捣衣(搗衣)  拼音:dǎo yī
1.用杵捶打生丝以去蜡,使生丝柔白而富有弹性,而能裁成衣物。也作「捣练」、「捣衣」。
2.以杵捶击衣物使乾净。北周。庾信夜听捣衣〉诗:「秋夜捣衣声,飞度长门城。」《老残游记》第三回:「走著看著,见河岸南面有几个大长方池子,许多妇女坐在池边石上捣衣。」也作「捣衣」。
3.乐曲名。琴曲。相传为唐代潘庭坚所作。古代秋凉时,家家妇女为亲人赶冬衣而捣衣,故乐曲以表现妇女对远方亲人思念的情感为主。也称为〈捣衣曲〉、〈秋杵弄〉、〈秋水弄〉、〈秋院捣衣〉。
《國語辭典》:捣衣(擣衣)  拼音:dǎo yī
1.用杵捶打生丝以去蜡,使生丝柔白而富有弹性,而能织成衣物。也作「捣衣」。
2.捶击衣物使乾净。《乐府诗集。卷四五。清商曲辞二。唐。李白。子夜四时歌四首。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也作「捣衣」。
《漢語大詞典》:青绫(青綾)
(1).青色的有花纹的丝织物。古时贵族常用以制被服帷帐。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白罗袍袴启》:“永无黄葛之嗟,方见青綾之重。” 宋 苏轼 《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诗:“青綾衲衫暖衬甲,红线勒帛光遶脇。” 宋 徐铉 《贺殷游二舍人入翰林江给事拜中丞》诗:“青綾对覆 蓬壶 晚,赤棒前驱道路开。” 宋 苏轼 《纸帐》诗:“乱文龟壳细相连,惯卧青綾恐未便。” 清 厉鹗 《水龙吟》词:“碧镜春酥,青綾秋梦,紫簫幽怨。”
(2).借指系有青绫绶带的官印。《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市井之夫,紈袴之子,朝输白鏹,夕綰青綾。”
《國語辭典》:刺绣(刺繡)  拼音:cì xiù
利用各种色线在纺织品或其他物品上,以不同的方法绣出各种图案。绣法分为直纹、短针两种。平绣、广绣、苏绣、湘绣号称中国四大名绣,驰名中外。
《國語辭典》:边幅(邊幅)  拼音:biān fú
1.布帛边缘的宽窄。如:「这件衣服的边幅太窄。」
2.比喻人的仪容举止。如:「不修边幅」、「边幅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