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抗毒血清  拼音:kàng dú xiě qīng
用毒蛇、昆虫、细菌等产生的毒素或病毒注射到动物体内而获得的血清。如抗蛇毒血清、白喉抗毒血清、抗狂犬病血清。
《国语辞典》:痢疾杆菌(痢疾杆菌)  拼音:lì jí gǎn jùn
一种会引起人类或猴子痢疾的细菌,为肠杆菌科之一属。通常只存在于患者的排泄物中。如:「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疾病。」
《国语辞典》:立克次体(立克次体)  拼音:lì kè cì tǐ
一种大小介于细菌与滤过性病毒间的微生物。呈球形或多形状,寄生于虱、蚤等节足动物。因美国病理学家立克次氏发现而得名。其所引起的疾病有斑疹伤寒、恙虫病等。
《国语辞典》:活性疫苗  拼音:huó xìng yì miáo
减毒的活病原(细菌、病毒、原虫等)所制造的疫苗。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后,可使其产生主动免疫能力。例如可用于防治结核病之卡介苗疫苗。
《国语辞典》:妊娠毒血症  拼音:rèn shēn dú xiě zhèng
孕妇在怀孕七个月后,于血液中出现细菌或蛋白质异常代谢的产物,形成危及母子生命的病症,称为「妊娠毒血症」。
《国语辞典》:败血脓毒症(败血脓毒症)  拼音:bài xiě nóng dú zhèng
病名。血液或淋巴系统遭受细菌感染引发全身菌毒各脏器化脓的疾病。主要症状为忽冷忽热、食欲不振、头重及头痛等。衰弱甚者则呼吸促迫,非常危险。
《国语辞典》:败血性休克(败血性休克)  拼音:bài xiě xìng xiū kè
病名。血液遭到细菌严重感染导致循环失调,血流分布不均的疾病。由于血压降低而致使组织缺氧,产生代谢性及呼吸性酸中毒,引起发烧、昏迷、甚至死亡。
《国语辞典》:大肠杆菌群(大肠杆菌群)  拼音:dà cháng gǎn jùn qún
包括多种细菌。虽非病原菌,却可作为公共卫生上,一种简单而迅速的探查依据,食品微生物学上称为「粪便污染指数」。虽然食物不一定真受粪便污染,但是食物受污染是肯定的。微生物学家以为,凡能够检出大肠杆菌群的食品,就可能检出病原菌。也称为「大肠菌类」。
《国语辞典》:光动力疗法(光动力疗法)  拼音:guāng dòng lì liáo fǎ
癌症治疗方法之一。将一种能与癌细胞或病毒细菌结合的感光物质,注入血液或体内器官细胞内,再利用适当波长的雷射光照射,使感光物质发出萤光,以利确定病毒或癌细胞所在位置,再以较强能量的雷射光瞄准摧毁病毒或癌细胞。
《国语辞典》:活性污泥菌(活性污泥菌)  拼音:huó xìng wū ní jùn
能够用来处理污水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类和真菌类等。由于此类微生物经常附著于污泥上,遇适当环境则增加其活动力,并有降低污水生物需氧量的功能。通称为「活性污泥菌」。
《国语辞典》:硝化作用  拼音:xiāo huà zuò yòng
1.化学上指某类细菌能将含氮有机物变为硝酸根离子,放进土壤中,此一化学变化,称为「硝化作用」。
2.蛋白质经细菌的作用、分解,产生亚硝酸盐,进而为硝酸盐的过程,称为「硝化作用」。
3.使氨逐步氧化成亚硝酸、硝酸的生物氧化作用。
《国语辞典》:心内膜炎(心内膜炎)  拼音:xīn nèi mò yán
一种心内膜发炎的病症。通常由急性风湿热或细菌感染而引起,出现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及心脏杂音等症状,并必须注意是否有心脏衰竭的现象。
《国语辞典》:吞噬细胞(吞噬细胞)  拼音:tūn shì xì bāo
在多细胞动物体内,能吞食细菌、外来异物的细胞。如白血球能吞噬细菌,保护机体,是典型的吞噬细胞。
《国语辞典》:纯水机(纯水机)  拼音:chún shuǐ jī
可过滤水中杂质、细菌或有毒物质等,制造纯净水的机器。
《国语辞典》:肠粘连(肠粘连)  拼音:cháng nián lián
因细菌感染或化学物质、机械的刺激而导致肠道发炎时,附近会产生小纤维堆积,若无法及时控制,则该纤维的母细胞会和腹腔内的微血管粘合,称为「肠粘连」。为人体的一种自卫功能,在进行腹腔手术时几乎都会发生,但若肠粘的部分太大,则会影响肠蠕动,甚至导致肠堵塞,腹痛如绞而必须再施行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