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凝结反应(凝结反应)  拼音:níng jié fǎn yìng
细菌或血球中的颗粒性抗原与对应抗体反应时,凝聚成块状的现象。也称为「凝集反应」。
《国语辞典》:尿道感染  拼音:niào dào gǎn rǎn
尿道受到细菌、病毒等的侵扰,会出现痒、小便疼痛和尿道内有分泌物的情形。最后形成尿道炎。如:「平时多注意个人卫生、多喝水,可减少尿道感染的机会。」
《国语辞典》:潜伏感染(潜伏感染)  拼音:qián fú gǎn rǎn
潜伏感染是细菌、病毒等致病原存在于身体中,而病徵还没有出现的状况。
《国语辞典》:光合细菌(光合细菌)  拼音:guāng hé xì jùn
指具有叶绿素,能行光合作用的细菌。也称为「蓝绿菌」或「蓝绿藻」。参见「蓝绿藻」条。
《国语辞典》:非病原菌  拼音:fēi bìng yuán jùn
对人类、禽畜及植物不会引起疾病的细菌。如固氮菌、硝化菌、酵母菌等。
《国语辞典》:高温消毒(高温消毒)  拼音:gāo wēn xiāo dú
利用高温杀死细菌。如:「这家餐厅采用高温消毒的清洁设备,以确保餐具的卫生。」
《国语辞典》:抗毒血清  拼音:kàng dú xiě qīng
用毒蛇、昆虫、细菌等产生的毒素或病毒注射到动物体内而获得的血清。如抗蛇毒血清、白喉抗毒血清、抗狂犬病血清。
《国语辞典》:痢疾杆菌(痢疾杆菌)  拼音:lì jí gǎn jùn
一种会引起人类或猴子痢疾的细菌,为肠杆菌科之一属。通常只存在于患者的排泄物中。如:「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疾病。」
《国语辞典》:立克次体(立克次体)  拼音:lì kè cì tǐ
一种大小介于细菌与滤过性病毒间的微生物。呈球形或多形状,寄生于虱、蚤等节足动物。因美国病理学家立克次氏发现而得名。其所引起的疾病有斑疹伤寒、恙虫病等。
《国语辞典》:活性疫苗  拼音:huó xìng yì miáo
减毒的活病原(细菌、病毒、原虫等)所制造的疫苗。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后,可使其产生主动免疫能力。例如可用于防治结核病之卡介苗疫苗。
《国语辞典》:妊娠毒血症  拼音:rèn shēn dú xiě zhèng
孕妇在怀孕七个月后,于血液中出现细菌或蛋白质异常代谢的产物,形成危及母子生命的病症,称为「妊娠毒血症」。
《国语辞典》:败血脓毒症(败血脓毒症)  拼音:bài xiě nóng dú zhèng
病名。血液或淋巴系统遭受细菌感染引发全身菌毒各脏器化脓的疾病。主要症状为忽冷忽热、食欲不振、头重及头痛等。衰弱甚者则呼吸促迫,非常危险。
《国语辞典》:败血性休克(败血性休克)  拼音:bài xiě xìng xiū kè
病名。血液遭到细菌严重感染导致循环失调,血流分布不均的疾病。由于血压降低而致使组织缺氧,产生代谢性及呼吸性酸中毒,引起发烧、昏迷、甚至死亡。
《国语辞典》:大肠杆菌群(大肠杆菌群)  拼音:dà cháng gǎn jùn qún
包括多种细菌。虽非病原菌,却可作为公共卫生上,一种简单而迅速的探查依据,食品微生物学上称为「粪便污染指数」。虽然食物不一定真受粪便污染,但是食物受污染是肯定的。微生物学家以为,凡能够检出大肠杆菌群的食品,就可能检出病原菌。也称为「大肠菌类」。
《国语辞典》:光动力疗法(光动力疗法)  拼音:guāng dòng lì liáo fǎ
癌症治疗方法之一。将一种能与癌细胞或病毒细菌结合的感光物质,注入血液或体内器官细胞内,再利用适当波长的雷射光照射,使感光物质发出萤光,以利确定病毒或癌细胞所在位置,再以较强能量的雷射光瞄准摧毁病毒或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