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孰虑(孰慮)
熟虑,仔细考虑。礼记·表记:“故君使其臣,得志则慎虑而从之,否则孰虑而从之。”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韩 亡, 公仲 且躬率其私徒以閼於 秦 。愿公孰虑之。”《后汉书·袁术传》:“苟以悦主为美,不顾成败之计,古今所慎,可不孰虑!”
《漢語大詞典》:孰察
仔细考察、研究。荀子·荣辱:“故孰察小人之知能,足以知其有餘,可以为君子之所为也。”史记·苏秦列传:“凡言事 秦 者,皆姦人,非忠臣也……愿大王孰察之。”汉书·邹阳传:“臣闻 比干 剖心, 子胥 鴟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
《漢語大詞典》:详核(詳核)
见“ 详覈 ”。
(1).详细考核。2.详细确实。
《漢語大詞典》:审稽(審稽)
详细考查。墨子·尚同下:“然胡不审稽古之治(始)为政之説乎!” 宋 章颖 《〈云谷杂记〉序》:“研覈事情之隐賾而握其机,审稽利害之源委而求其实。”
《漢語大詞典》:研试(研試)
仔细考核。 唐 韩愈 《国子监论新注学官牒》:“其新受官,上日必加研试,然后放,上以副圣朝崇儒尚学之意。”
《国语辞典》:审时定势(审时定势)  拼音:shěn shí dìng shì
详细考量时局情势的发展变化。唐。吕温〈诸葛武侯庙记〉:「乃知务开济之业者未能审时定势,大顺人心,而克观厥成,吾不信也。」也作「审时度势」。
《国语辞典》:事不三思,终有后悔(事不三思,终有后悔)  拼音:shì bù sān sī,zhōng yǒu hòu huǐ
(谚语)比喻做事前要仔细考虑,否则终会后悔。《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常言:『事不三思,终有后悔。』孟夫人要私赠公子,玉成亲事,……千不合,万不合,教女儿出来相见。」
《漢語大詞典》:沈思熟虑(沈思熟慮)
亦作“沉思熟虑”。 深入思索,仔细考虑。 茅盾 《虹》七:“像受了什么刺戟似的, 梅女士 忽然戴着一付沉思熟虑的面孔。”
《國語辭典》:没三思(沒三思)  拼音:méi sān sī
思虑不周详。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六:「小鬼头没三思至此,何必穷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他害的有些抹媚,我遭著没三思,一纳头安排著憔悴死。」也作「不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