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6,分8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下一页
沈宝麟(字 孔珍、孔徵 号 绂斋 )
弓佩绂
呈麟(字 玉书 号 绂堂 )
赫特贺(字 子绂 号 蓉峰、兰江 )
潘曾绶(名 曾鉴 字 绂庭 号 芸皋 )
陈毓祺(字 卫生 号 书伯、书绂 )
孙长绂(字 赤城 )
周绂麟(字 弼臣 )
吴传绂
缪润绂( 裕绂 字 东霖、东麟 号 钓寒渔人、太素生 )
蔡尔康(字 紫绂 号 铸铁庵主、楼馨仙史、涨海滨野史、海上蔡子 )
如麟(字 瑞绂 号 仁九 )
秦绂卿
张一麟(字 仲仁 号 公绂、民佣、大圜居士、红梅阁主、召全国 )
其它辞典(续上)
缪麟书(字 文载 号 绂庭 )沈宝麟(字 孔珍、孔徵 号 绂斋 )
弓佩绂
呈麟(字 玉书 号 绂堂 )
赫特贺(字 子绂 号 蓉峰、兰江 )
潘曾绶(名 曾鉴 字 绂庭 号 芸皋 )
陈毓祺(字 卫生 号 书伯、书绂 )
孙长绂(字 赤城 )
周绂麟(字 弼臣 )
吴传绂
缪润绂( 裕绂 字 东霖、东麟 号 钓寒渔人、太素生 )
蔡尔康(字 紫绂 号 铸铁庵主、楼馨仙史、涨海滨野史、海上蔡子 )
如麟(字 瑞绂 号 仁九 )
秦绂卿
张一麟(字 仲仁 号 公绂、民佣、大圜居士、红梅阁主、召全国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缪麟书,字文载,号绂庭,清江阴人。岁贡生,有未刊诗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1—1845 【介绍】: 清浙江嘉兴人,字孔珍,一字孔徵,号绂斋。嘉庆举人。官汤溪教谕。有《双琴斋文集》。
人物简介
维基
弓佩绂,山西寿阳县人。清朝官员。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癸丑科进士。曾任直隶唐山县知县。到任后方知寿阳县距离任所不足五百里,获准回避。有族弟弓佩绶,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科举人。道光年间大挑二等,补赵城县儒学训导,有《鹿崖俚语》。
人物简介
维基
呈麟(1788年—?)字玉书,号绂堂,满洲正蓝旗人,汪佳氏,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维基
赫特贺(1805年—1857年),清朝官员,字子绂,号蓉峰,别号兰江 ,希尔努特氏,河南驻防蒙古镶红旗人。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0—1883 【介绍】: 清江苏吴县人,初名曾鉴,字绂庭。潘曾莹弟。道光二十年举人,官内阁侍读,以父潘世恩年老,致仕。工诗文。有《陔兰书屋诗集》。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三
潘曾绶,初名曾鉴,字绂庭,吴县人。道光庚子举人,官内阁侍读。赠三品卿衔。有《陔兰书屋诗集》。词学图录
潘曾绶(1810-1883) 初名曾鉴,字绂庭。吴县人。潘世恩子,曾沂、曾莹弟,潘祖荫父。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历官内阁中书、内阁诗读等。以父年高致仕,引疾归养。父丧终,不复出。后以祖荫贵,就养京师,优游文史,宏奖后进,布衣萧然,无异寒素。老病杜门,仅与李慈铭相往还。工诗文和词,又軎弹琴。符葆森《国朝正雅集》云其"为诗清丽有则,无贵介气。" 生平事迹,见其自订《绂庭先生年谱》。有《兰陔书屋诗集》、《花好月圆室词》等词集。 周凯曾为绘《紫藤花馆填词图》。 周凯(1779-1837) 字仲礼,号芸皋,清富阳县城宜家弄人。少年时代曾向阳湖派领袖、散文家恽敬、张惠言学习古文。嘉庆十年(1805)成进士,殿试二甲,授翰林院庶吉士,继任编修、国史馆纂修、提调等职。在京期间,与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结"宣南诗社",为京都二十四诗人之一。
人物简介
维基
陈毓祺,字卫生,号书伯,又号书绂,浙江钱塘(今属杭州市)人。清朝翰林。陈毓祺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丁未科二甲第十七名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人物简介
维基
孙长绂(1823年—?),字赤城,湖北枣阳(今湖北省枣阳县)人,同进士出身。优廪生出身。道光二十三年,乡试中举;咸丰六年(1856年),登进士,授刑部主事,咸丰十年,捐道员。同治元年(1862年),任江西盐法道;次年,改江西布政使、江西巡抚。同治四年,护理江西巡抚。
人物简介
维基
周绂麟(1841年—?),字弼臣,湖南长沙人,进士出身。光绪二年,登进士,后选后部知县。
人物简介
维基
吴传绂,安徽省安庆府怀宁县人,进士出身。光绪三年(1877年),参加丁丑科殿试,登进士二甲第60名。同年五月,经吏部掣签,授即用知县。
人物简介
维基
缪润绂(1851年—1939年),原名裕绂,字东霖,又作东麟,号钓寒渔人,别号太素生。隶属汉军正白旗,沈阳人,进士出身,后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户部主事,山东临清直隶州(今临清县)候补知府、知州等官职。其曾祖父是嘉庆、道光时期的“留都多少能吟客,总让公才一著先”的盛京名士缪公恩。光绪十八年(1892年),参加光绪壬辰科殿试,登进士二甲55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年四月,散馆,著以部属用。后曾任户部主事。缪氏切心时艰,期间曾参奏北洋大臣李鸿章。戊戌变法时,缪润绂将《国闻报》转载的康有为谈话内容抄录进呈,以攻击康有为的口实;戊戌后,缪润绂被分发至山东任知县。此后先后出任日照、郓城、阳信、齐河知县,濮州、宁海知州,升临清直隶州知州,前后在任十有余年。缪氏在阳信任上,他“举所以兴学育才、保商惠民、课桑清讼、整顿保甲、筹设工艺者,罔弗以实心行实政”,又捐银数千,两于城内创建“高初两等小学堂”、在各乡里创建“朗秋公学”等乡学九所,为阳信现代教育制度的滥觞。在齐河任上,他严禁鸦片,吏行为数十年长吏之最。辛亥革命后,缪润绂因忠于清朝而辞官归隐;1939年去世。
人物简介
简介
蔡尔康(1851~1921)字紫绂,别署铸铁庵主、楼馨仙史、涨海滨野史、海上蔡子等。生于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后长期定居沪滨。光绪二十年(1894年)接替沈毓桂为《万国公报》华文主笔,与林乐知合作翻译了很多的著述,有“几合美华而为一人”之说。
人物简介
维基
如麟(1859年—?),字瑞绂,号仁九,博尔济吉特氏,内务府蒙古正黄旗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十四年,顺天乡试中举,二十四年(1898年),参加光绪戊戌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76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维基
秦绂卿,河南省归德府鹿邑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参加光绪乙未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73名。同年五月,授内阁中书。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867-1943.10,字仲仁,号公绂、民佣,别署大圜居士、红梅阁主。江苏吴县人。十二岁应童子试,即为秀才。光绪十一年考中举人。甲午中日海战, 清军惨败,康有为等“公车上书”,倡言变法图强,在北京成立强学会,各地也纷纷成立学会,张一麟等在苏州倡设苏学会。光绪二十九年,张一麟录取经济特科, 被分往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袁世凯处任职。宣统即位,袁世凯被放逐回籍,张也解职回乡。民国初年,复入袁幕,任总统府秘书。袁世凯改国务院为政事堂,下设六 局,张一麟被任命为机要局局长。1915年调任教育总长。1916年因不满袁世凯称帝而辞职南归。1921年,创议召开和平会议,会议失败后,不复问政 事,闲居苏州。在此期间,曾与张謇组织苏社;与李根源组织吴县善人桥农村改进社,改良农业,兴办教育;与吴荫培等创设吴中保墓会,保护乡里文化遗迹;参与 《吴县志》总纂;倡议开辟体育场、图书馆、阅报室、植物园、蚕学馆、博物馆等社会文化教育设施。“九·一八”事变后,张一麟创办《斗报周刊》,自署“江东 阿斗”,撰发刊词,号召奋起救亡图存。“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支援抗战。1936年“七君子”事件发生后,张多方奔走,设法营 救。“八·一三”事变后,组织抗敌后援会,捐募军需,收容难民,并与李根源着手组织“老子军”,号召全国,凡六十岁以上者,前来从军,与侵华日军决一死 战,各地耆老闻风响应,轰动全国。由于种种原因,“老子军”没有组成,但这爱国行动,对于鼓舞全国军民同仇敌忾,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从此无人不知苏州有个 张仲老,而“老子军”之名,也不胫而走,妇幼皆知。淞沪之战,抗战军士多有死伤,张一麟与李根源一起,将抗日烈士遗骸收葬于苏州善人桥,并披麻戴孝,恭送 入殡。苏州沦陷后,张一麟扮僧易服匿居于城西穹窿山穹窿禅寺(即茅蓬寺)、拈花寺等处,安置伤兵,组织抗日。经人力劝后,才最后撤离,由上海取道香港,转 赴武汉。被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后又随参政会移住重庆。1943年10月,因病逝世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