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怀绂(懷紱)
怀藏印绶。指为官。 宋 曾巩 《司封员外郎蔡公墓志铭》:“司封抱能屈初龄,秉旄怀紱晚始亨。”
分類:怀藏印绶
《漢語大詞典》:组绂(組紱)
印绶。借指官位。 南朝 梁 江淹 《萧太傅谢追赠父祖表》:“自谬藉珪金,空貽组紱,爵侈於公,禄盈於私。”
分類:印绶官位
《漢語大詞典》:冠绂(冠紱)
比喻仕宦。 宋 梅尧臣 《雪窦达观禅师见寄依韵答》:“自缘冠紱累,未解 远公 寻。”
分類:仕宦
《漢語大詞典》:紫绂(紫紱)
贵官系印用的紫色丝绳。 汉 蔡邕 《让高阳乡侯章》:“退省金龟紫綬之饰,非臣容体所当服佩。” 晋 陆云 《寒蝉赋》:“於是公侯常伯乃紆紫紱,执龙渊。” 唐 岑参 《玉门关盖将军歌》:“金鐺乱点野酡酥,紫紱金章左右趋。”
《漢語大詞典》:玺绂(璽紱)
亦作“ 璽韍 ”。 玺绶。《汉书·元后传》:“谨以令月吉日,亲率羣公诸侯卿士,奉上皇太后璽紱,以当顺天心,光于四海焉。”三国志·吴志·孙晧滕夫人传:“而 晧 内诸宠姬,佩皇后璽紱者多矣。”新唐书·高祖纪:“戊午, 隋 帝逊于位,以刑部尚书 萧造 、司农少卿 裴之隐 奉皇帝璽紱於 唐王 ,三让乃受。”参见“ 璽綬 ”。
《國語辭典》:玺绶(璽綬)  拼音:xǐ shòu
天子的印章及组绶。借指印玺。《后汉书。卷二○。王霸传》:「霸追斩王郎,得其玺绶。」《三国演义》第四回:「李儒读策毕,卓叱左右扶帝下殿,解其玺绶。」
《漢語大詞典》:麟绂
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里人家……征在贤明,知为神异,乃以绣绂击麟角,信宿而麟去。"后因以"麟绂"指祥瑞。
《漢語大詞典》:冕绂(冕紱)
古代礼冠与印绶,皆大官所服佩者,因以指重臣。 唐 柳宗元 《谢赐时服表》:“俾同冕紱,重剧丘山。” 宋 范仲淹 《明堂赋》:“冕紱兮霞集,玉帛兮川归,盛乎王庭之声明,焕乎天家之光辉。”
《漢語大詞典》:华绂(華紱)
(1).华美的系印丝绳。《史记·秦始皇本纪》:“ 子婴 度次得嗣,冠玉冠,佩华紱。”
(2).指佩“华紱”的达官贵人。 宋 梅尧臣 《送永叔归乾德》诗:“斗酒从古人,篮舆傲华紱。”
(3).华美的蔽膝。紱,通“ 芾 ”。 明 何景明 《赠望之》诗之五:“子当被华紱,结束事明君。”
《漢語大詞典》:纡绂(紆紱)
谓佩印作官。绂,系官印的丝带。后汉书·吴盖陈臧传论:“虽怀璽紆紱,跨陵州县,殊名诡号,千队为羣,尚未足以为比功上烈也。” 南朝 齐 谢朓 《忝役湘州与宣城吏民别》诗:“下车遽暄席,紆紱始黔灶。”
《韵府拾遗 物韵》:衮绂(衮绂)
唐太宗春日玄武门宴群臣诗:紫庭文佩满,丹墀衮绂连。
《韵府拾遗 侵韵》:绂簪(绂簪)
许赞春怀诗:三十年来束绂簪。
《漢語大詞典》:青绂(青紱)
青绶。佩系官印的青色丝带。《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辞远游,戴武弁,解朱组,佩青紱。” 吕向 注:“组、紱皆綬也。言解诸侯朱紱,佩将军青綬也。” 晋 陆云 《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爰守 会稽 ,青紱既袭。” 明 李东阳 《送韩贯道湖广参议提督武当诸宫观》诗:“临别与君堪一博,肯将青紱换緋鱼。”
《漢語大詞典》:辞绂(辭紱)
犹辞官。绂,古代系印的绶带。 明 王世贞 《感述六十韵》:“恋禄违辞紱,惊心阻叩閽。”
分類:辞官绶带
《漢語大詞典》:释绂(釋紱)
亦作“ 释黻 ”。 让出官职;辞去官职。绂,系印的丝带。 汉 陈琳《为袁绍与公孙瓒书》:“故解印释紱,以北带南,分割膏腴,以奉执事。” 三国 魏 曹植 《谏取诸国士息表》:“使解璽释紱,追 柏成 、 子仲 之业,营 颜渊 、 原宪 之事。”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若 质 之志,实在所天,思投印释黻,朝夕侍坐。”
《韵府拾遗 队韵》:绂佩(绂佩)
宋书周朗传:缨冕绂佩,称官以服,车骑容卫,当职以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