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挖花
一种用纸牌或骨牌作赌具的博戏。《海上花列传》第十六回:“倪来挖花,大少爷阿高兴?”
《漢語大詞典》:梭胡
纸牌的一种。 邓友梅 《烟壶》九:“ 乌大奶奶 自幼练就的是串门子、扯闲篇、嚼槟榔、斗梭胡的本领。”
分類:纸牌
《国语辞典》:官兵捉强盗(官兵捉强盗)  拼音:guān bīng zhuō qiáng dào
1.一种纸牌游戏。共十六张,为一种有趣的角色扮演。当有人拿到纸牌中的强盗、采花贼、江洋大盗时,即要受官差的惩处。
2.警察捉小偷。多用来形容不断追逐、躲藏。如:「别再和我玩官兵捉强盗的游戏了,事情总要解决。」
《国语辞典》:扇牌  拼音:shàn pái
清代科考时,常在纸牌上提示考生立论的方向,传阅于各号。这种纸牌,称为「扇牌」。《文明小史》第一四回:「贾平泉道:『出题之后,学院有扇牌出来,是叫人从时务上立论,不必拘定制艺成格。』」
《国语辞典》:扑克牌(扑克牌)  拼音:pū ke pái
一种纸牌。为英语poker的音译。共五十二张,分黑桃、红心、方块、及梅花四组,每组十三张。另附丑角两张。可用以打桥牌、十三张、捡红点等,玩法很多,全视游戏规则而定。
《国语辞典》:尪仔标(尪仔标)  拼音:wāng zǐ biāo
闽南方言。一种传统童玩。利用直径约五公分的圆型纸牌,印制各种漫画人物或明星照片制成。「尪仔」在闽南语就是图像的意思。玩法很多。基本上,赢者获得输者的尪仔标。
《漢語大詞典》:斗混江(鬥混江)
古时纸牌戏之一种。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纸牌始用三十张,即马吊去十子一门,谓之‘斗混江’。”
分類:纸牌
《國語辭典》:扑克(撲克)  拼音:pū ke
一种纸牌游戏。为英语poker的音译。一副牌有五十四张,其中两张是鬼牌,共有四种花色:黑桃、红心、方块、梅花。每种花色从一到十三点,其中杰克J当十一,皇后Q当十二,国王K当十三,都是「人头」花纹。
《國語辭典》:抹牌  拼音:mǒ pái
玩牌。《金瓶梅》第一六回:「李瓶儿同西门庆猜枚,吃了一回,又拿一副三十二扇象牙牌儿,桌上铺茜红毡条,两个灯下抹牌饮酒。」《红楼梦》第五三回:「或者同宝玉、宝琴、钗、黛等姊妹赶围棋抹牌作戏。」
《漢語大詞典》:亮牌
亮出手中的牌
宣布自己的目的或显示自己的对策
在单人纸牌游戏中作为一顺牌的首张牌正面朝上放在规定行列中的牌,作为表示结果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