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范阳遒人,字士言。祖逖兄。王敦辟为从事中郎,后为太子詹事,封晋昌公。以洛下将乱,避地东南。晋元帝作相时,引为军咨祭酒。尝密启晋元帝,云弟约将为乱,反为朝廷所弃。及约反,朝野始叹其有识。官终光禄大夫。
全晋文
纳字士言,范阳遵人。元康中,平北将军王敦辟为从事中郎,转尚书三公郎,累迁太子中庶子;后为中护军太子詹事,封晋昌公。元帝为丞相,引为军咨祭酒,免。后以温峤荐除光禄大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5 【介绍】: 东晋吴郡吴人,字祖言。陆玩子。初辟镇军大将军。州举秀才,引为建威长史。累迁黄门侍郎、吴兴太守、吏部尚书、尚书令。廉洁有操守。见会稽王司马道子以少年专政,委任群小,乃望阙兴叹曰:“好家居,纤儿欲撞坏之邪!”朝士咸服其忠亮。

人物简介

全晋文·卷二十一
纳之,彪之孙。元兴中尚书左丞,复为御史中丞。

人物简介

名僧传抄
本姓史。名宋。不如何许人也。多服纳衣。或时麻衣。而寒暑不易。故世以服为之号。故曰纳衣。或曰麻衣。身首疮痒。不甚洗浴。晋义熙中。常在广陵白土[仁-二+录]。讴唱引葃。以自欣畅。得直随以布施。昼游夜伏。莫知其栖息之处。运力终日。食不加口。靡有知其之所将饵。八方殊声。莫不必能。时高檀祗为江都令。闻而怪之。使史摄来应对。机[梿-车+康]稽古。博达辨说。玄儒赋诗一首。曰。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未若清虚童。带索披玄丧。浮游一世间。汎苦不系舟。檀遗布二十。返而遣之。出城便以乞路人。海行里外萧然都尽。不以姓名乡居语人。时世莫有知者。后人海行。于孤洲上。遇一沙门。求寄书与史宗。云其在白椂。披著纳衣道人是也。仍量书船中。同侣欲取看之。而书著船不肯脱。及至白土。歘然风起。飞书就宗。宗接而将去。人益异之。竞来敬事。拂衣南游。憩于永兴县龙山大寺。常过鱼梁。鱼人将获。行有屠脍。纳衣意甚悯然。乃入上流浴群鱼散走。其潜样物类皆如此。为人清达。不悦荣华。性用深点。雅怀利益。善谈玄儒。洞真实相。会稽谢劭魏迈之等。皆笃论渊博。并从其师受。后同止沙门。夜闻有与宗共语者。颇说蓬来山事。晓便不见。莫知所适。寻阳陶渊明记。白土𡍖遇三异。法师此其一也(云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5—433 【介绍】: 亦作昙无忏、昙摩谶。十六国时北凉僧。中天竺人。幼出家,聪敏出群。年二十诵大小乘经二百余万言,明解咒术。东晋末,由龟兹至姑臧,北凉主沮渠蒙逊接待甚厚。北魏太武帝闻其名,遣使迎请,蒙逊不放。适谶请西行取经,蒙逊疑,杀之于途。译《涅槃经》前后分、《大集经》等。
全宋文·卷六十二
昙无谶,中天竺人,幼出家,以道术惧诛,奔龟兹,后归沮渠蒙逊。至宋元嘉十年,请西行,蒙逊遣刺客杀之。
神僧传·卷第三
昙无忏。或云昙摩忏。中天竺国人也。六岁遭父忧。独与母居。见沙门达摩耶舍。以忏为其弟子。习学小乘。后遇白头禅师遂业大乘。至年二十诵大小乘经二百馀万言忏从兄善能调象。骑杀王所乘白耳大象。王怒诛之。令曰。敢有视者夷三族。亲属莫敢往者。忏哭而葬之。王怒欲诛忏。忏曰。王以法故杀之。我以亲而葬之。并莫违大义。何为见怒。傍人为之寒心。其神色自若。王奇其志气。遂留供养之。忏明解咒术所向皆验。西域号为大咒师。后随王入山。王渴须水不能得。忏乃密咒石出水。因赞曰。大王惠泽所感遂使枯石生泉。邻国闻者皆叹王德。于时雨泽甚调百姓称咏。王悦其道术深加优宠。顷之王意稍歇待之渐薄。忏以久处致厌。遂辞往罽宾。欲演大乘彼国不合。乃东适龟兹(音丘慈)顷之复进到姑臧止于传舍虑失经本枕之而寝。有人牵之在地。忏警觉。谓是盗者。如此三夕。闻空中语曰。此如来解脱之藏。何以枕之。忏乃惭悟别置高处。夜有盗之者。数过提举竟不能动。明旦忏持经去不以为重。盗者见之。谓是圣人。悉来拜谢。时河西王沮渠蒙逊僣据凉土。忏尝告蒙逊云。有鬼入聚落必多灾疫。蒙逊不信。欲躬见为验。忏即以术加蒙逊蒙逊见而骇怖。忏曰。宜洁诚斋戒神咒驱之乃读咒三日。谓蒙逊曰。鬼已去矣。时境首有见鬼者云。见数百疫鬼奔骤而逝。境内获安。时魏虏拓跋焘闻忏有道术。遣使迎之。蒙逊既事忏日久不忍舍去。后又慰辞以迎。蒙逊既吝忏不遣。又迫魏之强。至蒙逊义和三年三月。忏因请西行。更寻涅槃后分。蒙逊忿其欲去。乃密图害忏。伪以资粮发遣。厚赠宝货。临发之日忏乃流涕。告众曰。忏业对将至。众圣不能救矣。以本有心誓义不容停。比发蒙逊果遣刺客于路害之。春秋四十九。是岁宋元嘉十年也。远近咸共嗟焉。既而蒙逊左右常白日见鬼神以剑击蒙逊。至四月蒙逊寝疾而亡。
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中
昙无谶。或云昙摩忏。或云昙无忏。盖取梵音不同也。其本中天竺人。六岁遭父丧。随母佣织毾𣰆为业。见沙门达摩耶舍。此云法明。道俗所崇丰于利养。其母美之。故以谶为其弟子。十岁同学数人读咒聪敏出群。诵经日得万馀言。初学小乘兼览五明诸论。讲说精辩莫能詶抗。后遇白头禅师。共谶论议。习业既异。交诤十旬。谶虽攻难锋起。而禅师终不肯屈。谶伏其精理。乃谓禅师曰。颇有经典可得见不。禅师即授以树皮涅槃经本。谶寻读惊悟方自惭恨。以为坎井之识久迷大方。于是集众悔过。遂专大乘。至年二十诵大小乘经二百馀万言。谶从兄善能调象。骑杀王所乘白耳大象。王怒诛之。令曰。敢有视者夷三族。亲属莫敢往者。谶哭而葬之。王怒欲诛谶。谶曰。王以法故杀之。我以亲而葬之。并不违大义。何为见怒。傍人为之寒心。其神色自若。王奇其志气。遂留供养之。谶明解咒术所向皆验。西域号为大咒师。后随王入山。王渴须水不能得。谶乃密咒石出水。因赞曰。大王惠泽所感遂使枯石生泉。邻国闻者皆叹王德。于时雨泽甚调百姓歌咏。王悦其道术深加优宠。顷之王意稍歇待之渐薄。谶以久处致厌。乃辞往罽宾。赍大涅槃前分十卷并菩萨戒经菩萨戒本等。彼国多学小乘不信涅槃。乃东适龟兹。顷之复进到姑臧止于传舍。虑失经本枕之而寝。有人牵之在地。谶惊觉谓是盗者。如此三夕。闻空中语曰。此如来解脱之藏。何以枕之。谶乃惭悟别置高处。夜有盗之者。数过提举。竟不能胜。明且谶将经去不以为重。盗者见之。谓是圣人。悉来拜谢。河西王沮渠蒙逊僣据凉土。自称为王。闻谶名呼与相见。接待甚厚。蒙逊素奉大法志在弘通。欲请出经本。谶以未参土言又无传译。恐言舛于理不许即翻。于是学语三年方译写初分十卷。时沙门慧嵩道朗独步河西。值其宣出经藏。深相推重。转易梵文嵩公笔受。道俗数百人疑难纵横。谶临机释滞清辩若流。兼富于文藻辞制华密。嵩朗等更请广出诸经。次译大集大云悲华地持优婆塞戒金光明海龙王菩萨戒本等六十馀万言。谶以涅槃经本品数未足。还外国究寻。值其母亡遂留岁馀。后于于阗更得经本中分。复还姑臧译之。后又遣使于阗寻得后分。于是续译为三十三卷。以伪玄始三年初就翻译。至玄始十年十月二十三日三帙方竟。即宋武永初二年也。谶云。此经梵本本三万五千偈。于此方减百万言。今所出者止一万馀偈。谶尝告蒙逊云。有鬼入聚落必多灾疫。逊不信。欲躬见为验。谶即以术加逊。逊见而骇怖。谶曰。宜洁诚斋戒神咒驱之。乃读咒三日。谓逊曰。鬼已去矣。时境首有见鬼者云。见数百疫鬼奔骤而逝。境内获安谶之力也。逊益加敬事。至逊伪承玄二年。蒙逊济河伐乞伏暮末于抱罕。以世子兴国为前驱。为末军所败。兴国擒焉。后乞伏失守。暮末与兴国俱获于赫连定定。后为吐谷浑所破。兴国遂为乱兵所杀。逊大怒谓事佛无应。即遣斥沙门五十已下皆令罢道。蒙逊先为母造丈六石像。像遂泣涕流泪。谶又格言致谏。逊乃改心而悔焉。时魏虏托跋焘闻谶有道术。遣使迎请。且告逊曰。若不遣谶便即加兵。逊既事谶日久未忍听去。后又遣伪太常高平公李顺策拜蒙逊为使持节侍中都督凉州西域诸军事太傅骠骑大将军凉州牧凉王。加九锡之礼。又命逊曰。闻彼有昙摩谶法师。博通多识罗什之流。秘咒神验澄公之匹。朕思欲讲道可驰驿送之。逊与李顺宴于新乐门上。逊谓顺曰。西蕃老臣蒙逊奉事朝廷不敢违失。而天子信纳佞言苟见蹙迫。前遣表求留昙无谶。而今便来徵索。此是门师当与之俱死实不惜残年。人生一死讵觉几时。顺曰王款诚先著遣爱子入侍。朝廷钦王忠绩。故显加殊礼。而王以此一胡道人亏山岳之功。不忍一朝之忿。损由来之美。岂朝廷相待之厚。窃为大王不取。主上虚襟之至。弘文所知。弘文者逊所遣聘魏使也。逊曰。太常口美如苏秦。恐情不副辞耳。逊既吝谶不遣。又迫魏之强。至逊义和三年三月。谶固请西行更寻涅槃后分。逊忿其欲去。乃密图害谶。伪以资粮发遣。厚赠宝货。临发之日。谶乃流涕告众曰。谶业对将至。众圣不能救矣。以本有心誓义不容停。比发逊果遣刺客。于路害之。春秋四十九。是岁宋元嘉十年也。黑白远近咸共惜焉。既而逊左右常白日见鬼神以剑击逊。至四月逊寝疾而亡。初谶在姑臧。有张掖沙门道进。欲从谶受菩萨戒。谶云。且悔过乃竭诚七日七夜。至第八日诣谶求受。谶忽大怒。进更思惟。但是我业障未消耳。乃勠力三年。且禅且忏。进即于定中见释迦文佛与诸大士授己戒法。其夕同止十馀人。皆感梦如进所见。进欲诣谶说之。未及至数十步谶惊起唱言。善哉善哉。已感戒矣。吾当更为汝作證。次第于佛像前为说戒相。时沙门道朗振誉关西。当进感戒之夕。朗亦通梦。乃自卑戒腊求为法弟。于是从进受者千有馀人。传授此法迄至于今。皆谶之馀则。有别记云。菩萨地持经应是伊波勒菩萨传来此土。后果是谶所传译。疑谶或非凡也。蒙逊有从弟沮渠安阳侯者。为人强志疏通涉猎书记。因谶入河西弘阐佛法。安阳乃阅意内典奉持五禁。所读众经即能讽诵。常以为务学。多闻大士之盛业。少时求法度流沙至于阗于瞿摩帝大寺遇天竺法师佛驮斯那。咨问道义。斯那本学大乘。天才秀发诵半亿偈。明了禅法故西方诸国。号为人中师子。安阳从受禅秘要治病经。因其梵本。口诵通利。既而东归向邑于高昌。得观世音弥勒二观经各一卷。及还河西即译出禅要。转为晋文。及伪魏吞并西凉。乃南奔于宋。晦志卑身不交人世。常游塔寺以居士身毕世。初出弥勒。观音二观经。丹阳尹孟顗。见而善之。深加赏接。后竹园寺慧𤀹尼。复请出禅经。安阳既通习积以临笔无滞。旬有七日出为五卷。顷之又于钟山定林寺。出佛父般泥洹经一卷。安阳居绝妻拿无欲荣利。从容法侣宣通正法。是以黑白咸敬而嘉焉。后遘疾而终。谶所出诸经。至元嘉中方传建业。道场慧观法师志欲重寻涅槃后分。乃启宋太祖资给遣沙门道普将书吏十人西行寻经。至长广郡舶破伤足因疾而卒。普临终叹曰。涅槃后分与宋地无缘矣。普本高昌人。经游西域遍历诸国。供养尊影顶戴佛钵。四塔道树足迹形像。无不瞻觌。善梵书备诸国语游履异域。别有大传。时高昌复有沙门法盛。亦经往外国立传。凡有四卷。又有竺法维释僧表并经往佛国云云。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中天竺人。幼孤。母佣织毾㲪。取资以养之。六岁使师达摩耶舍。十岁习小乘五明学。诵经日万言。莫有敢抗者。时白头禅师号宿纳。谶攻离不能屈。疑其有异书。求教焉。禅师以树皮涅槃经授之。谶读而悟。乃集大众悔过。年二十。诵二百万言。而大乘诸经。披玩略尽。兄以善调象。获幸于王。佗日王之白耳象死。王诛之。令曰。敢收葬者。夷三族。谶收葬之。卫卒执以闻。王怒趣烹谶。谶曰。王以法杀。弟以义收。此天下之通理也。王由是加敬。谶于咒尤效验。号大咒师。尝与王山行乏水。咒石使觱沸。诸国闻之交聘。久之奉涅槃前分。并菩萨戒本。游罽宾。罽宾皆小乘违之。之龟兹。止姑臧传舍。疑有盗。枕经以寝。梦人引衣语曰。此如来解脱藏也。敢忘敬乎。遂惊悟。置经高处。盗果饶力不能举。旦日谶负经去。盗以为神。向之忏谢。沮渠蒙逊据凉土。然待谶尤勤至。于是请译经本。谶以未习华语。不即许。居三年。译涅槃前分大集大云悲华地持优婆塞戒金光海龙王菩萨戒本等六十馀万言。辞制工密。文藻妍富。沙门慧嵩道朗等。深相推重。犹以涅槃品数未足。乞西还究寻之。凡四十二卷。曰。此经本三万五千偈。此方才百万言耳。吾所出者。止一万偈。谶多异迹。魏拓拔焘闻其名。遣使迎请。谕云。知逊尊宠。若不遣。顾有兵耳。逊因表留谶。魏又遣高平公李顺。策拜逊侍中都督凉州西域诸军事。太傅骠骑大将军凉州牧凉王。加九锡。谕曰。昙摩谶道德广大。朕思一瞻礼。可驿驰以至。逊谓顺曰。臣奉事朝廷。无所负。上信邪言见逼。何耶。前表乞留谶。今遽来追。此臣师也。愿与俱死。死要不免。迟疾亦非所较也。顺曰。王诚款先著。遣子入侍。朝廷钦王忠义。故显加殊礼。今乃以一胡道人。亏损大功。失朝廷待遇之意。窃为大王不取也。逊曰。如太常言固美。弟恐情不副此耳。逊竟不遣。 义和三年三月。谶固请西行。求涅槃后分。逊忿其去。且恐为魏得也。遣刺客中路杀之。寿四十九。闻者为流涕。宋元嘉十年也。初谶出关日。谓送客曰。业对至矣。虽众圣不能救也。 方谶在姑臧。有张掖沙门道进者。从谶受菩萨戒。谶曰。当洗心自悔七日乃来。既诣谶。谶忽怒。进曰此夙障也。进复精勤三年。梦释迦如来为授戒法。同夕十馀人梦如进所见。进于是又诣谶。谶望见大惊曰。善哉已感戒矣。今为汝作證。沙门道朗。盖同梦者。愿下其腊。兄事进。从以受戒者千馀人。 昔有别记曰。菩萨地持经。是伊婆勒菩萨当传此土。后谶果出此经。则谶之地位可知矣。
杨守纳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四百八
守纳。玄宗时擢书判拔萃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8 【介绍】: 唐颍川人。郭待举孙。玄宗开元二十六年登文词雅丽科。天宝中,官司封员外郎。十四载,自给事中授陈留郡太守、河南采访使,为安禄山叛军所执,受伪职。肃宗至德二载,收复两京,赐自尽。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8 《全唐诗》作郭汭,误。颍川(今河南许昌)人。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中文词雅丽科。后历官司封员外郎、给事中。天宝末任河南采访使、陈留郡太守。十四载(755)十二月,为安禄山叛军所执,受伪官。肃宗收复两京后,定罪赐其自尽。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一〇、《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六、《安禄山事迹》卷下。《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一
纳。开元朝陈留采访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87—约820 【介绍】: 唐高丽人,李正己子。少为奉礼郎,代宗时擢殿中丞兼侍御史,正己署为淄、青二州刺史。又为曹、濮、徐、兖、沂、海留后。正己死,秘不发丧,统父兵为乱。复与李希烈、朱滔、王武俊、田悦合谋皆反,自称齐王。兴元初归顺。诏加检校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陇西郡王。卒赠太傅。
吴汝纳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澧州人。进士擢第。武宗会昌中为永宁尉。附李宗闵。弟吴湘为江都尉,以受赃及娶民女论死。时议者谓吴氏与李德裕有隙,诏遣崔元藻复按,德裕贬元藻崖州司户参军。宣宗立,汝纳为湘讼枉。德裕被贬,汝纳擢为左拾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沛人,字希仁。少为僧。宪宗元和末登进士第,以史才直史馆,官终洺州刺史。博学工诗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7以后 字希仁,郡望彭城(今江苏徐州),沛(今江苏沛县)人。早年徙家韶州曹溪习佛典,一度为僧,释名湓纳。宪宗元和初居庐山,从茅君受史学。十三年(818)登进士第。文宗大和九年(835)官尚书膳部员外郎兼史馆修撰。历磁、洺等州刺史,仕终侍郎。事迹散见《云溪友议》卷中、《唐摭言》卷一一、《唐诗纪事》卷四六、《庐山记》卷二。著有《牛羊日历》1卷、《刘希仁文集》1卷。《全唐诗》存诗1首。
全粤诗·卷一一
刘轲,字希仁。韶州曲江(今韶关市)人。生于唐代宗大历间。幼嗜学,博通群书。少为僧,止于豫章高安县南果园,遂穷内典。德宗贞元初,马植见其文,叹为韩愈之流。复至罗浮,从杨生学《春秋》。宪宗元和初,乃下罗浮,从庐山隐士茅君学,躬耕自给。后上京师,白居易以书介绍于所知者。元和元年(八○六)进士,贡举试《玉声如乐》诗,遂登第。文宗时,官宏文馆学士。累迁侍御史,出为洛州刺史,卒于官。轲慕孟轲为文,故以名焉,文章与韩、柳齐名。著述多种,皆已佚。清道光间,南海伍崇曜重刊前人所辑轲文十馀篇,名为《刘希仁文集》,收入《岭南遗书》第二集中。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五、清阮元修道光刊《广东通志》卷二八八有传。诗一首。
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二
轲字希仁。元和末进士。文宗朝宏文馆学士。出为洛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8—946 【介绍】: 五代后晋禅僧。长安金城人,俗姓王。初掌书奏于神策军。年二十七,诣终南丰德寺出家。昭宗天复间南游,参乐普元安,得契心要。北还,居终南云居山。复游峨眉,过兴元,连帅王公礼重留之。终归长安,住永安禅院。卒谥净悟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长安金城王氏子。父朗唐威州刺史。母李氏梦。佛像金色晃耀。因而有娠。及生岐嶷。稍长读书。能文辞。为神策军掌书奏。中尉器重之。年才二十又七。诣终南山丰德寺。礼广度禅师。去饰受具。而家人莫之知也。天复中。南谒乐普。器之。容入室。仍典园务。有僧辞乐普。普问云。四面是山。阇梨向什么处去。其僧不能答。苦求静代答。静云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那碍野云飞。且嘱其僧曰。如和尚问。慎不可道是某甲语也。后僧既以此语答乐普。普诘之曰。此非汝语。果谁语邪。僧具以静对。至晚乐普上堂云。园中有五百人善知识。汝等勿轻视也。 寻辞乐普北还故山。结庐而止。复游峨眉。兴元连师王公礼重。旋归乡里。住永安禅院。僧问云。知有底人。道不得时如何。答知者个什么。云不可无也。答恁么只合道得。云道即不无。争柰语偏。答水冻鱼难跃。山寒花发迟。问云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答异境灵松。睹者皆羡。云见后如何。答叶落已枝摧。风来不得韵。开运丙午。冬鸣虔稚。集僧嘱累。归方丈。东向右胁而化。寿八十九。僧腊六十。明年正月八日。茶毗于城南。得舍利数千粒。汉乾祐三年庚戌八月八日。塔于长安义阳乡。静平居多异。洗沐往往舍利殒坠。必自收閟。不以示人。且戒弟子。勿外传。尝禅寂。群鹤驯狎庭际。若听法状。静恐有见者。每使人驱去之。
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善静。俗姓王氏。长安金城人也。父朗唐威州刺史。母李氏。因梦圣容照烂金色。遂尔娠焉。及生岐嶷殆乎知学博通群言。因掌书奏于神策军。中尉器重之。忽厌浮幻。潜诣终南丰德寺礼广度禅师。时年二十七也。洎乎削染受具。天复中南游乐普。见元安禅裔乃融心要。北还化徒于故里。结庐于终南云居山。道俗归之如市。又起游峨嵋。礼普贤银色世界回兴元。连帅王公礼重留之。后还故乡已黍离矣。留守王公营永安禅院以居之。以开运丙午岁冬。鸣椎集僧嘱累还方丈。东向右胁而化。俗寿八十九。僧腊六十。黑白之众若丧严亲。明年正月八日。茶毗于城南。获舍利数千粒。汉乾祐三年庚戌八月八日。迁塔于长安义阳乡。石塔岿然。初静率多先觉往游𤏡道。避昭宗之蒙尘。又生平洗沐舍利陨落皆收秘不许弟子示人。又尝禅寂次。窗外无何有白鹤驯狎于庭。若有听法之意。静令人驱斥之。凡此殊徵有而不有。晋昌军府主郭公归信焉。营构禅院命以居之。翰林学士鱼崇谅为塔铭述德焉。次杭州龙华寺释灵照。本高丽国人也。重译而来学其祖法。入乎闽越得心于雪峰。苦志参陪以节俭勤于众务。号照布纳焉。千众畏服。而言语似涉岛夷。性介特以恬淡自持。初住齐云山。次居越州鉴清院。尝秖对副使皮光业。语不相投。被举摈徙龙兴焉。及湖州太守钱公造报慈院请住。禅徒翕然。吴会间僧舍三衣披五纳者不可胜计。忠献王钱氏造龙华寺。迎取金华梁傅翕大士灵骨道具寘于此寺。树塔命照住持焉。终于此寺。迁塔大慈山之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9—932 【介绍】: 五代时楚国国君,字若纳。马殷次子。殷建楚国,判内外诸军事。信荆南谍者言,杀谋臣高郁。殷闻旋卒。一说高郁为希范所杀。后唐明宗长兴元年袭为楚王,遂去建国之制,复蕃镇之旧。居丧无戚容。尝慕后梁太祖嗜食鸡,命庖人日烹五十只鸡供膳。在位二年。卒。后唐追封衡阳王。
萧兀纳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9—1118 【介绍】: 辽六院部人,一名挞不也,字特免。道宗清宁初,补祗候郎君,后为北院宣徽使。大康间,太子浚被废遇害后,乙辛言皇侄耶律淳可为储嗣。群臣莫敢言,唯兀纳及萧陶隗谏,谓有皇孙在。自此辅导燕王延禧。天祚帝时,为上京留守,守城拒耶律章奴叛军。以功授副元帅,寻为契丹都宫使。
耶律安礼 朝代:辽末金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辽金间契丹人,本名纳合。系出遥辇氏。辽亡降金。由行台吏,礼部主事累迁工部尚书,改吏部,护大房山诸陵工作,迁尚书左丞。以密谏攻江南,忤海陵意,罢为南京留守,封温国公。为官廉洁,宝货人口一无所取,时议贤之。卒年五十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7 【介绍】: 金女真人,本名乌野。幼与诸部儿童入学,最号警悟。补尚书省令史。海陵立,授世袭猛安,累拜参知政事。好推挽士族,然颇营产业,冒占官田,为子孙虑。卒谥忠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