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575
典故
6
词典
455
佛典
29
其它
85
共575,分39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纳庆
纳来
中纳
然纳
揽纳
俯纳
言纳
纳福
领纳
纳聘
呈纳
纳牖
赋纳
纳兰
纳川
《韵府拾遗 敬韵》:
纳庆(纳庆)
魏书高允传:帝道用光,边土纳庆。
《韵府拾遗 灰韵》:
纳来(纳来)
白居易诗:凤池望在终重去,龙节功成且纳来。
《漢語大詞典》:
中纳(中納)
宋 代募商人运粮秣至边境地区,以供军需,而给予钞引,使至京师或指定地点领取现金或盐茶等物,谓之“入中”,亦称“ 中纳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缮备》
:“这盐呵,是银山雪障连天晃,海煎成夏草秋粮。平看取盐花灶场,儘支排中纳边商。”
分類:
商人
运粮
粮秣
边境
境地
地区
军需
《漢語大詞典》:
然纳(然納)
谓同意采纳。
《
南齐书·褚渊传
》
:“想体殊常,深思然纳。”
《
新唐书·逆臣传上·史思明
》
:“ 朝义 然纳,以骑兵五千夜出。”
分類:
同意
采纳
《漢語大詞典》:
揽纳(攬納)
(1).包揽代纳赋税。
《
元史·刑法志二
》
:“若仓官人吏等盗糶官粮,与揽纳飞钞同论。”
《明律·户律·揽纳税粮》
:“凡揽纳税粮者,杖六十。”
《
明史·邢宥传
》
:“姦民揽纳秋赋,置之法。”参见“ 揽户 ”。
(2).收揽容纳。 清
吴敏树
《听雨楼记》
:“度地不广大,而揽纳宏远者,惟高且显者为然。”
分類:
收揽
包揽
容纳
赋税
《漢語大詞典》:
揽户(攬户)
(1). 宋 代以后专以承揽他人税赋输纳从中取利者。 宋
俞文豹
《
吹剑录外集
》
:“至有经营差委者,百端巧取,先献出剩,然后累其赢餘,印打虚钞,与胥吏及揽户通同分受。” 明
何景明
《赠胡君宗器序》
:“听役之者:有仓吏,有塲吏,有吏胥,有兵隶,有车人,有揽户。”
(2). 宋 代 解州 解县 、 安邑 两盐池为朝廷制盐的民户称“揽户”。又称畦户。朝廷每年向每户供给一定数量的粮和钱,而每户则向国家交一定数量的盐。见
《
宋史·食货志下三
》
。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
卷二:“ 解州 盐池……中随两邑之境分之,曰 解池 、 安邑 ,其雇於官而种盐者曰揽户。”
分類:
承揽
他人
税赋
安邑
输纳
从中
取利
朝廷
民户
《漢語大詞典》:
俯纳(俯納)
敬语。采纳。
《花月痕》
第四六回:“伏维圣鉴,俯纳芻蕘,特伸乾断。” 龚振黄
《青岛潮》
第十三章:“应请俯纳危言,审慎主持。”
分類:
敬语
采纳
《漢語大詞典》:
言纳(言納)
见“ 言訥 ”。
《漢語大詞典》:
言讷(言訥)
亦作“ 言纳 ”。 说话迟钝不流畅。语出
《论语·里仁》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邢昺 疏:“訥,迟钝也;敏,疾也,言君子但欲迟钝於言敏捷於行,恶时人行不副言也。” 汉
严遵
《
道德指归论·天下谓我
》
:“容疏言纳,貌朴而鄙。” 唐
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
:“欲学为佞,则患言訥词直,卒事不成。” 唐
柳宗元
《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
:“色平气柔,言訥性鲁。”
分類:
迟钝
不流
流畅
邢炳
《國語辭典》:
纳福(納福)
拼音:
nà fú
1.避邪致祥。《三国志。卷三。魏书。明帝纪》:「初,青龙三年中,寿春农民妻自言为天神所下,命为登女,当营卫帝室,蠲邪纳福。」
2.享福。《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且说傅二棒锤,先前靠著老人家的馀荫,只在家纳福,不想出来做官。」
3.向人问安。今多用作书信中的颂祝语。《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只得蹭上来说:『太爷们纳福。』」
分類:
享福
得福
为问
问候
祝颂
《漢語大詞典》:
领纳(領納)
接受。 北周
庾信
《又移齐河阳执事文》
:“马驴甲兵,具条相勒,封人宜依领纳。”
《
梁书·诸夷传·狼牙修国
》
:“今奉薄献,愿大家曲垂领纳。”
分類:
接受
《國語辭典》:
纳聘(納聘)
拼音:
nà pìn
提亲、下聘。明。瞿佑《剪灯新话。卷四。绿衣人传》:「秋壑曰:『汝愿事之耶?当令纳聘。』」《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小生千里相遇,央媒纳聘,得与娘子成亲。」
分類:
纳币
婚礼
六礼
《國語辭典》:
纳币(納幣)
拼音:
nà bì
古代婚嫁六礼中的纳徵。参见「纳徵」条。《公羊传。隐公二年》:「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则其称主人何辞穷也。」《幼学琼林。卷二。婚姻类》:「下采即是纳币,合卺系是交杯。」
分類:
纳币
婚礼
六礼
纳吉
择日
《漢語大詞典》:
呈纳(呈納)
犹缴纳。
《秦併六国平话》
卷中:“﹝ 王賁 ﹞差使命随路去索讨地图降书,赴司呈纳。” 明
杨继盛
《再上辞帖》
:“谨将原礼呈纳,伏乞稽诸理而恕其狂,矜其愚而不録具罪。”
分類:
缴纳
《漢語大詞典》:
纳牖(納牖)
《
易·坎
》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程颐 传:“纳约,谓进结於君之道;牖,开通之义。室之暗也,故设牖,所以通明。自牖,言自通明之处,以况君心所明处……人臣以忠信善道结於君心,必自其所明处乃能入也。”后遂以“纳牖”谓导人于善。
《
明史·郑履淳传
》
:“忠言重折槛之罚,儒臣虚纳牖之功。” 清
黄宗羲
《汪硕公墓表》
:“其於经世之曲折,奏对之详明,纳牖扬庭,寂然无一可指。”
分類:
程颐
导人
《漢語大詞典》:
赋纳(賦納)
(1).谓普遍采纳。赋,通“ 敷 ”。
《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
:“
《夏书》
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杨伯峻 注:“赋为敷之借字,徧也。”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
:“且臣闻之,古者以言赋纳,岂虚美哉?盖用之也。”
(2).指缴纳的田赋。
《
清史稿·食货志一
》
:“北路 镇 迪 各属,垦熟地不过十二三,赋纳既亏,閭里窳敝。”
分類:
普遍
缴纳
采纳
田赋
《漢語大詞典》:
纳兰(納蘭)
复姓。 金 代有 纳兰邦烈 。
分類:
复姓
《分类字锦》:
纳川(纳川)
章望之纳川亭记刘侯涣之为登州也,为纳川亭于城之北隅,以地滨于海,言此所以容受百川也。
分类:
亭榭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