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74,分39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起纳
纳夏
献纳臣
纳质
纳粮
引纳
卸纳
一纳
纳水
纳金
包纳
选纳
纳锡
纳陛
纳吉
《漢語大詞典》:起纳(起納)
交纳。《元典章·户部六·钞》:“各路平准行用库元关钞、本买到金银、倒下昏钞并工墨息钱,不见起纳,诚恐埋没。”
分類:交纳
《漢語大詞典》:纳夏(納夏)
古乐章名。九夏之一。周礼·春官·锺师:“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祴夏》《驁夏》。” 郑玄 注:“四方宾来,奏《纳夏》。”
《漢語大詞典》:献纳臣(獻納臣)
进献忠言之臣。 唐 王维 《送邱为落第归江东》诗:“知 禰 ( 禰衡 )不能荐,羞称献纳臣。”
《漢語大詞典》:纳质(納質)
送纳人质。后汉书·和帝纪:“﹝ 永元 三年﹞詔曰:‘ 北狄 破灭,名王仍降, 西域 诸国,纳质内附。’” 唐 李翱 《岭南节度使徐公行状》:“大首领 黄氏 帅其属纳质供赋。” 宋 王禹偁 《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 西汉 时 康居 国王纳质於大单于。”明史·云南土司传三·车里:“﹝ 永乐 ﹞四年遣子 刀典 入国学,实阴自纳质。”
分類:人质
《高级汉语词典》:纳粮  拼音:nà liáng
旧指完交税粮
分类:纳粮
《漢語大詞典》:引纳(引納)
招致接纳。后汉书·刘陶传:“ 灵帝 宿闻其名,数引纳之。” 唐 李翱 《劝河南尹复故事书》:“某道无可重,每为阁下所引纳。” 明 叶式 《题诚意伯刘公集》:“盖自贼 操 引纳五胡,遗秽中国,遂乃歷载数百。”
分類:招致接纳
《韵府拾遗 合韵》:卸纳(卸纳)
文献通考徽宗大观三年尚书省言六路上供斛斗已令直达而奉行之吏因循止将岁贡额斛于真楚泗仓敖为卸纳摺运之地
《漢語大詞典》:一纳(一納)
犹一味。 明 沈自徵 《鞭歌妓》曲:“正是饱諳世事慵开眼,会尽人情只点头,看人情似壠外秋云陌上花,一纳地粧聋做哑。” 明 冯惟敏 《四边静·徐我亭归田》套曲:“谁识俺放浪形骸,寄傲乾坤外?须不是闭户穷愁儍秀才,一纳里无聊赖。”
分類:一味
《国语辞典》:纳水(纳水)  拼音:nà shuǐ
堪舆家视水的来去,定穴的方向,以由生方来,衰方去,为吉,称为「纳水」。
《分类字锦》:纳金(纳金)
北史魏收传尔朱荣于魏为贼收以高氏出自尔朱且纳荣子金故减其恶而增其善论云若修德义之风则韩彭伊霍夫何足数
分类:纳金
《漢語大詞典》:包纳(包納)
(1).包含容纳。 唐 李白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君心亦如此,包纳无小大。” 宋 沈括 《梦溪续笔谈》:“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2).接受。金史·外国传上·西夏:“所进帐本非珍异,使人亦已到边,若不蒙包纳,则下国深诚无所展效。”
(3).谓承担代缴。《元典章·圣政二·恤流民》:“逃户差税,已尝戒飭,毋令见在人户包纳。”
(4).苞苴纳贿。谓受礼受贿。明史·宣宗纪:“禁司仓官包纳,戒法司慎刑狱。”
《漢語大詞典》:选纳(選納)
(1).选择纳娶。后汉书·皇后纪序:“ 高祖 帷薄不修, 孝文 衽席无辩。然而选纳尚简,饰翫少华。”
(2).选取。 唐 袁高 《茶山》诗:“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
分類:选择选取
《漢語大詞典》:纳锡(納錫)
入贡。书·禹贡:“九江纳锡大龟。” 孔 传:“龟不常用,锡命而纳之。”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羽调曲四》:“涤九川而赋税,乘 三危 而纳锡。” 宋 王安石 《同王濬贤良赋龟得升字》:“自从九江罢纳锡,众渔贱弃秋不登。”
分類:入贡
《漢語大詞典》:纳陛(納陛)
古代帝王赐给有殊勋的诸侯或大臣的“九锡”之一。凿殿基为登升的陛级,纳之于檐下,不使尊者露而升,故名。《韩诗外传》卷八:“诸侯之有德,天子锡之,一锡车马……五锡纳陛。”汉书·王莽传上:“朱户、纳陛。”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纳,内也,谓凿殿基际为陛,不使露也。”一说,纳陛为致于殿两阶之间,便于上殿。见《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是用锡君纳陛以登” 李周翰 注。后代亦以为对大臣的优遇。宋史·吕端传:“又以 端 躯体洪大,宫庭阶戺稍峻,特令梓人为纳陛。”此为木制者。
《國語辭典》:纳吉(納吉)  拼音:nà jí
古代婚嫁六礼中的第三礼。问名之后,男方卜得吉兆后,备礼使媒人通知女家。《仪礼。士昏礼》:「纳吉用雁,如纳采礼。」汉。郑玄。注:「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昏姻之事于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