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74,分3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纳善
贴纳
纳用
纳节
拜纳
纳入
追纳
归纳
监纳
纳日
纳赂
纳麓
日纳
认纳
纳妇
《漢語大詞典》:纳善(納善)
接纳善言。汉书·梅福传:“昔 高祖 纳善若不及,从諫若转圜,听言不求其能,举功不考其素。”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及至州,坦怀纳善,侧席思政。” 唐 陆贽 《兴元论解姜公辅状》:“求諫如不及,纳善如转圜。”
分類:接纳善言
《漢語大詞典》:贴纳(貼納)
谓补贴交纳(息钱)。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除已有人承买交业外,并特给还未足者,许贴纳收赎,仍不限年。”宋史·食货志下五:“是时数年间,有司以京师切须钱,商人旧执交引至场务即付物,时或特给程限,踰限未至者,每十分復令别输二分见緡,,谓之贴纳。”
分類:补贴交纳
《漢語大詞典》:纳用(納用)
采用。孔丛子·公仪:“君若饥渴待贤,纳用其谋,虽蔬食水饮, 伋 亦愿在下风。”汉书·谷永传:“故推 永 等使因天变而切諫,劝上纳用之。”旧唐书·方伎传·严善思:“数上表陈时政得失,多见纳用。”
分類:采用
《國語辭典》:纳节(納節)  拼音:nà jié
辞官而缴还朝廷所颁赐的旌节。《新唐书。卷一五○。齐映传》:「映因说彰纳节,归诸子京师。」
《漢語大詞典》:拜纳(拜納)
(1).亦作“ 拜内 ”。奉献;敬缴。战国策·赵策一:“今有城市之邑七十,愿拜内之於王,惟王才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 聪 曰:‘常住钱不敢私贷。贫僧积下几文起坐,尽数分付足下,勿以寡见阻。’取下五十索。 聪 曰:‘几日见还?’生指期拜纳。”《三国演义》第四六回:“ 孔明 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我是行路的,错过了宿头,要借老爹这里住一夜,明早拜纳房金。”
(2).接受的敬词。 郭沫若 《集外·批评--欣赏--检察》:“‘盛气的指摘’只要指摘得在理,在宽容为怀的作家,我认为是应当拜纳。”
《國語辭典》:纳入(納入)  拼音:nà rù
放进、归入。如:「此项提议将纳入下次讨论的议案中。」
分類:纳入放进
《漢語大詞典》:追纳(追納)
(1).谓收回。旧唐书·食货志上:“自今严加禁断,所在追纳恶钱,一二年间使尽。” 宋 王安石 《诏允观文殿学士尚书左仆射新除集禧观使富弼乞判汝州》:“奏蒙授臣集禧观使敕牒,乞早赐追纳,且乞任 汝州 本任事。”
(2).催交;补交。 明 王世贞 《中官考七》:“左监丞 林秀 等行取驛递船隻人夫,每月责官吏追纳佣钱。”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使 尚仁 欺隐果真,则按律宜照年追纳,因没入官,计亩论罪。”
分類:收回
《國語辭典》:归纳(歸納)  拼音:guī nà
归类、归结。如:「警察自现有的线索中,归纳出几条侦查方向。」
《漢語大詞典》:监纳(監納)
监督交纳。隋书·酷吏传·燕荣:“於是遣 弘嗣 监纳仓粟。”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一:“﹝ 显德 元年﹞冬十月甲辰,左羽林大将军 孟汉卿 赐死,坐监纳厚取耗餘也。”宋史·职官志五:“司农寺…… 乾道 二年,詔粮纲有欠,从本寺断遣监纳,情理重者,大理寺推勘。”
分類:监督交纳
《分类字锦》:纳日(纳日)
书寅饯纳日
分类:
《漢語大詞典》:纳赂(納賂)
(1).行贿。国语·晋语九:“ 梗阳 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赂於 魏献子 , 献子 将许之。”
(2).受贿。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 庆历 八年,有言博士以美謚加於人,以利濡润,有同纳赂。”
分類:受贿行贿
《漢語大詞典》:纳麓(納麓)
书·舜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孔 传:“麓,録也。纳 舜 使大録万机之政。”后以“纳麓”谓总揽大政。 南朝 梁 江淹 《萧太尉上便宜表》:“菲躬谦度,方追 重华 纳麓之勤;约情撝操,乃取 文命 卑宫之义。”旧唐书·哀帝纪:“著 重华 纳麓之功,彰 文命 导川之绩。” 宋 王禹偁 《谢加朝请大夫表》:“去岁伏遇尊号皇帝陛下,详观国书,追念始祖,顾復不祧之庙,光扬纳麓之勋。”
分類:总揽大政
《骈字类编》:日纳(日纳)
宋史艺文志詹仪之淳熙经筵日进故事一卷又淳熙东宫日纳故事一卷
《漢語大詞典》:认纳(認納)
(1).应承交纳(税款)。 明 海瑞 《拟丈田则例》:“ 琼州 地大抵地多而额数甚少,地无虚粮,万分之一亦有里递人等肯为之认纳,只照黄册额数更是明準。”
(2).领取。《金瓶梅词话》第三三回:“况 来保 已是 鄆王府 认纳官钱,教他与伙计在那里,又看了房儿,又做了买卖。”
《漢語大詞典》:纳妇(納婦)
娶妇。《易·蒙》:“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