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5,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纳晚
填纳
纳降
上纳
回纳
带纳
申纳
艾纳
科纳
纳善
贴纳
纳用
纳节
拜纳
纳入
《韵府拾遗 阮韵》:纳晚(纳晚)
文同织妇诗里胥踞门限叫骂嗔纳晚
《漢語大詞典》:填纳(填納)
犹补缴。 唐 白居易 《奏阌乡县禁囚状》:“今前件囚等,欠负官钱,诚合填纳。”
《國語辭典》:纳降(納降)  拼音:nà xiáng
接受投降。《后汉书。卷七一。朱俊传》:「今海内一统,唯黄巾造寇,纳降无以劝善,讨之足以惩恶。」
分類:接受投降
《漢語大詞典》:上纳(上納)
谓向官府交纳赋税。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缮备》:“﹝外﹞商人么?则怕早晚要动支兵粮,儹紧上纳。”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比较》:“钱粮输纳,必有定限。完欠比较,必有定期。限有定而百姓閒时办银,逢限上纳,无顾此失彼之虞。”
《國語辭典》:回纳(回納)  拼音:huí nà
奉还别人所馈赠的礼物。宋。苏轼与开元明师书〉:「仅留笔一束,以领雅意,馀回纳,不讶不讶。」
分類:赠送
《分类字锦》:带纳(带纳)
宋史食货志哲宗嗣位务行裕民之政凡民有负多所宽减患天下积欠名目烦多法令不一王岩叟为开封请随等第立贯百为催法兖州邹令张文仲议其不便遂令十分为率岁随夏秋料带纳一分是为五年十料之法
分类:赋税
《漢語大詞典》:申纳(申納)
重行纳用。后汉书·朱穆传:“愿将军少察愚言,申纳诸儒。” 李贤 注:“申,重也。”
分類:重行
《漢語大詞典》:艾纳(艾納)
亦作“ 艾蒳 ”。
(1).也称大艾。菊科。木质草本植物,叶互生,春末开花。我国产于 广东 、 广西 和 台湾 等省、自治区。将其叶片蒸馏后所得艾粉,精炼成艾片(也称冰片或艾脑香),可供药用,有解热、驱风、止痛、镇静之效。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艾纳香﹝集解﹞引 马志 曰:“《广志》云:艾纳出西国,似细艾。”
(2).古松、梅等树皮上生出的一种莓苔。有香气。 唐 陆龟蒙 《苔赋》:“质被緑钱之美,香闻艾纳之奇。” 宋 周密 浩然斋雅谈卷中:“ 东坡 《梅》诗云:‘凭仗幽人收艾纳,国香和雨入莓苔。’艾纳,梅枝上苔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艾纳香﹝集解﹞引 马志 曰:“《广志》云:……松树皮上緑衣,亦名艾纳,可以和合诸香,烧之能聚其烟,青白不散。”
《漢語大詞典》:科纳(科納)
犹科输。宋史·食货志上五:“﹝ 熙寧 ﹞十年,知 彭州 吕陶 奏……自 熙寧 六年施行役法,至今四年,臣本州四县,已有宽剩钱四万八千七百餘贯,今岁又须科纳一万餘贯。”
《漢語大詞典》:纳善(納善)
接纳善言。汉书·梅福传:“昔 高祖 纳善若不及,从諫若转圜,听言不求其能,举功不考其素。”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及至州,坦怀纳善,侧席思政。” 唐 陆贽 《兴元论解姜公辅状》:“求諫如不及,纳善如转圜。”
分類:接纳善言
《漢語大詞典》:贴纳(貼納)
谓补贴交纳(息钱)。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除已有人承买交业外,并特给还未足者,许贴纳收赎,仍不限年。”宋史·食货志下五:“是时数年间,有司以京师切须钱,商人旧执交引至场务即付物,时或特给程限,踰限未至者,每十分復令别输二分见緡,,谓之贴纳。”
分類:补贴交纳
《漢語大詞典》:纳用(納用)
采用。孔丛子·公仪:“君若饥渴待贤,纳用其谋,虽蔬食水饮, 伋 亦愿在下风。”汉书·谷永传:“故推 永 等使因天变而切諫,劝上纳用之。”旧唐书·方伎传·严善思:“数上表陈时政得失,多见纳用。”
分類:采用
《國語辭典》:纳节(納節)  拼音:nà jié
辞官而缴还朝廷所颁赐的旌节。《新唐书。卷一五○。齐映传》:「映因说彰纳节,归诸子京师。」
《漢語大詞典》:拜纳(拜納)
(1).亦作“ 拜内 ”。奉献;敬缴。战国策·赵策一:“今有城市之邑七十,愿拜内之於王,惟王才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 聪 曰:‘常住钱不敢私贷。贫僧积下几文起坐,尽数分付足下,勿以寡见阻。’取下五十索。 聪 曰:‘几日见还?’生指期拜纳。”《三国演义》第四六回:“ 孔明 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我是行路的,错过了宿头,要借老爹这里住一夜,明早拜纳房金。”
(2).接受的敬词。 郭沫若 《集外·批评--欣赏--检察》:“‘盛气的指摘’只要指摘得在理,在宽容为怀的作家,我认为是应当拜纳。”
《國語辭典》:纳入(納入)  拼音:nà rù
放进、归入。如:「此项提议将纳入下次讨论的议案中。」
分類:纳入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