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月韵》:纳突(纳突)
《春秋胡传》:伐郑则致罪之也。曷为罪之?以纳突也。诸侯失国,诸侯纳之正也。伐郑以纳突,非正也。
《分类字锦》:纳瓮效语(纳瓮效语)
《幽明录》:晋司空桓豁之在荆州也,有参军五月五日剪鸲鹆舌,教语无所不名。后于大会悉效人语声,无不类。时有参佐齆鼻,因纳头瓮中效之。
分类:杂鸟
《漢語大詞典》:纳污藏垢(納污藏垢)
同“ 纳污含垢 ”。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所最可痛者,旧病未去,新病復来,日积月深,纳污藏垢,驯至良医束手,岌岌待亡。” 欧榘甲 《新广东》:“此私会也,人类不齐,流品最杂,为纳污藏垢之巢窟。”
《漢語大詞典》:纳污藏秽(納污藏穢)
同“ 纳污含垢 ”。 宋 叶适 《东嘉开河记》:“故大川浅不胜舟,而小者纳污藏秽,流泉不来,感为癘疫,民之病此,积四五十年矣。”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事部三》:“遂使首善贤士之关,翻为纳污藏秽之府。”
《漢語大詞典》:纳污藏疾(納污藏疾)
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后以“纳污藏疾”比喻包容罪过错失。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 长孙无忌 等请诛 志冲 。上手詔:‘五岳陵霄,四海亙地,纳污藏疾,无损高深。’”
《漢語大詞典》:纳污含垢(納污含垢)
包藏容纳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清 冯桂芬 《上制洋器议》:“ 日本 蕞尔小国耳,尚知发愤为雄。独我大国,将纳污含垢以终古哉!”《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粤民谋抵制日货事》:“朝廷惧两国之失欢,不忍吾民之重罹兵祸,乃不惜纳污含垢,曲徇友邦之请,冀相安於无事。”
《分类字锦》:纳污弘量(纳污弘量)
《王粲游海赋》:包容污之弘量兮,正宗庙之纪纲。
《漢語大詞典》:纳鞋(納鞋)
亦称“ 纳鞋底 ”。 用线缝制鞋底。纳,通“ 衲 ”。《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 蕙莲 道:‘我不得闲,与娘纳鞋哩。’”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女人们就坐在远点的地方纳鞋底,或者就只抱着她们的孩子。”
分類:鞋底缝制
《國語辭典》:纳鞋底(納鞋底)  拼音:nà xié dǐ
旧时鞋以布做成。鞋底是用十几层布,用针钉缝密合。也称为「纳底子」、「纳鞋」。
《漢語大詞典》:纳鞋(納鞋)
亦称“ 纳鞋底 ”。 用线缝制鞋底。纳,通“ 衲 ”。《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 蕙莲 道:‘我不得闲,与娘纳鞋哩。’”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女人们就坐在远点的地方纳鞋底,或者就只抱着她们的孩子。”
分類:鞋底缝制
《漢語大詞典》:纳新吐故(納新吐故)
犹吐故纳新。吸入新鲜的吐弃陈旧的。语出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吕岩:“不损上药,愈益下田,熊经鸟伸,纳新吐故,无七情以夺魂魄,无百虑以煎肺肝。” 元 王祯 《农书》卷十六:“徇公灭私,乃为而勿有;纳新吐故,亦用当其无。”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入道》:“他教我纳新吐故,却老还童。”
《漢語大詞典》:纳言士(納言士)
新莽 时所置尚书属官。后汉书·耿纯传:“﹝ 耿纯 ﹞父 艾 ,为 王莽 济平 尹。 纯 学於 长安 ,因除为纳言士。” 李贤 注:“ 王莽 法古置纳言之官,即尚书也。每官皆置士,故曰纳言士也。”
《分类字锦》:纳音所起(纳音所起)
辍耕录》:六十甲子之纳音,此以金木水火土之音而明之也。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然五行之中惟金木有自然之音,水火土必相假而成音。盖水假土,火假水,土假火。故金音四九,木音三八,水音五十,火音一六,土音二七。甲巳子午九也,乙庚丑未八也,丙辛寅申七也,丁壬卯酉六也,戊癸辰戌五也,己亥四也。甲子乙丑其数三十有四,四者金之音也,故曰金。戊辰己巳其数二十有八,八者木之音也,故曰木。庚午辛未其数三十有二,二者火也,土以火为音,故曰土。甲申乙酉其数三十,十者土也,水以土为音,故曰水。戊子己丑其数三十有一,一者水也,火以水为音,故曰火。凡此六十甲子皆然,此纳音之所起也。
分类:星学
《分类字锦》:纳正禁邪(纳正禁邪)
《林虑山人钟期听伯牙鼓琴赋》:且琴者所以纳正禁邪,弄者所以协情和性,必藉其手敏,亦假其心静。
分类:
《漢語大詞典》:纳种(納種)
下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穀:“薉若盛者,先锄一遍,然后纳种,乃佳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旱稻:“麦时,水涝不得纳种者,九月中復一转。”
分類:下种
《漢語大詞典》:娉纳(娉納)
见“ 娉内 ”。
《漢語大詞典》:娉内
亦作“ 娉纳 ”。
(1).古代婚礼中的问名、纳币。荀子·富国:“男女之合,夫妇之分,婚姻娉内,送逆无礼。” 杨倞 注:“聘,问名也。内读纳,纳币也。” 梁启雄 简释:“正文作‘娉’,注文作‘聘’。娉,本字;聘,叚字。”
(2).借指娶妻。周书·皇后传序:“若娉纳以德,防闲以礼,大义正於宫闈,王化行於邦国,则坤仪式固,而鼎命惟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