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纳凉(納涼)  拼音:nà liáng
乘凉。唐。杜甫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诗:「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红楼梦》第六一回:「人回进去,丫鬟们都在院内纳凉。」
分類:纳凉乘凉
《分类字锦》:八桂纳凉(八桂纳凉)
钱起 十旬河朔应虚醉,八桂天台好纳凉。
分类:伏日
《國語辭典》:迎风(迎風)  拼音:yíng fēng
1.面对著风。如:「由于东北季风的增强,迎风面的东半部地区降雨机率增大。」
2.随著风、顺著风。如:「杨柳迎风招展。」
《國語辭典》:凉凉(涼涼)  拼音:liáng liáng
1.孤独凄凉。《孟子。尽心下》:「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
2.略具寒意,微寒。《列子。汤问》:「日初出,沧沧凉凉。」
3.纳凉。《聊斋志异。镜听》:「母入厨唤大妇曰:『大男中式矣,汝可凉凉去!』」
《國語辭典》:凉凉(涼涼)  拼音:liàng liáng
使物体温度降低。如:「这汤很烫,等凉凉了再喝。」
《國語辭典》:风凉(風涼)  拼音:fēng liáng
1.凉爽。如:「今天天气很风凉。」唐。符载〈宣城送黎山人归滁上琅琅山居序〉:「朱轩洞开,四壁风凉。弹弦清歌,络绎行觞。」《醒世姻缘传》第一九回:「夜晚了,天又风凉,我慢慢走到家去,明早再来不迟。」
2.指凉风。唐。杜甫立秋雨院中有作〉诗:「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
3.冷言讥笑别人的话。即风凉话。如:「你总该帮忙一下,别尽在那里说风凉。」
4.风寒。《红楼梦》第四二回:「太夫人并无别症,不过偶感一点风凉。」
《國語辭典》:风凉(風涼)  拼音:fēng liang
在有风的地方纳凉。如:「夏天午后,他喜欢到公园树下风凉一下。」
《漢語大詞典》:追凉(追涼)
亦作“ 追凉 ”。 乘凉;纳凉。 南朝 梁 庾肩吾 《和晋安王薄晚逐凉北楼回望应教》:“向夕纷喧屏,追凉飞观中。”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二:“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清 洪升 《长生殿·闻乐》:“恰纔的追凉后雨困云淹,畅好是酣眠处粉腻黄黏。”
分類:乘凉纳凉
《国语辞典》:燄燄  拼音:yàn yàn
1.火刚燃烧的样子。《书经。洛诰》:「无若火始燄燄,厥攸灼叙,弗其绝。」也作「焰焰」。
2.火势猛烈炽热的样子。唐。元稹〈董逃行〉:「董逃董逃董卓逃,揩铿戈甲声劳嘈,剜剜深脐脂燄燄。」也作「焰焰」。
3.光鲜明亮的样子。唐。杨烱〈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明星燄燄,不临太邱之前;暮雨沉沉,不散巫山之曲。」《西游记》第一回:「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燄燄,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也作「焰焰」。
4.炎热的样子。唐。杨巨源〈夏日苦热同长孙主簿过仁寿寺纳凉〉诗:「赫赫家宗壑,燄燄燋砂石。」
《漢語大詞典》:避热(避熱)
(1).谓天气炎热时暂居凉爽之地。 汉 王充 论衡·偶会:“﹝雁鵠﹞粮尽食索,春雨适足,避热北去,復之 碣石 。”
(2).乘凉,纳凉。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种桃:“蔓延,性缘不能自举,作架以承之。叶密阴厚,可以避热。” 唐 王建 《宫词》之五八:“避热不归金殿宿,秋河织女夜妆红。” 宋 文同 有《北园避热》诗。
《漢語大詞典》:风榻(風榻)
纳凉用的床榻。 宋 苏轼 《次韵刘贡父独值省中》:“隔墻我亦眠风榻,上马君先锁月轩。”
分類:纳凉床榻
《漢語大詞典》:取凉(取涼)
纳凉,乘凉。 唐 岑参 《南楼送卫凭》诗:“南楼取凉好,便送故人归。”《快心编》第十回:“便走向前,来到一柳树下,见一个老人家在那里取凉。”
《漢語大詞典》:凉床(涼牀)
亦作“凉床”。 供纳凉用的床。多用竹子制成。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大牀一张,凉牀一张,四箱,四橱,箱子里的衣裳盛的满满的,手也插不下去。” 许杰 《贼》:“ 立明 、 立达 从凉床上跳了起来。”
分類:纳凉竹子
《漢語大詞典》:凉阁(涼閣)
供纳凉的楼阁。 唐 韦应物 《张彭州前与缑氏冯少府各惠寄一篇未答张已云没因追哀叙事》诗:“郡中有方塘,凉阁对红蕖。”
分類:纳凉楼阁
《国语辞典》:凉椅(凉椅)  拼音:liáng yǐ
乘风纳凉时的坐椅。如:「黄昏时,我们坐在花棚下的凉椅,欣赏夕阳。」
分类:乘风纳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