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5,分12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李元纮(字 大纲 清水县男 文忠 )
王纲
方纲
陈纲(字 举正 )
李纮(字 仲纲 )
韩纲
王纲
祝纲
王纲(字 振翀 )
张纲(字 彦正、彦政 号 华阳老人 章简 )
李纲(字 伯纪 号 梁溪、梁溪居士、梁溪先生、梁溪病叟 忠定 )
陈维纲
邓之纲
张仲纲
其它辞典(续上)
僧文纲( 孔 )李元纮(字 大纲 清水县男 文忠 )
王纲
方纲
陈纲(字 举正 )
李纮(字 仲纲 )
韩纲
王纲
祝纲
王纲(字 振翀 )
张纲(字 彦正、彦政 号 华阳老人 章简 )
李纲(字 伯纪 号 梁溪、梁溪居士、梁溪先生、梁溪病叟 忠定 )
陈维纲
邓之纲
张仲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6—727 【介绍】: 唐僧。会稽人,俗姓孔。曾祖、祖父均仕南朝陈为高官。十二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传说曾刺血写经六百卷,为数千人授戒。武周长安四年,奉敕往歧州无忧王寺迎舍利。中宗景龙二年,延入内道场讲经,又于乾陵宫为内尼授戒,讲四分律。后睿宗请为菩萨戒师。弟子有道岸等五十余人。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会稽孔氏子也。曾祖范。陈都官尚书。祖祀。祠部侍即考顶生贞观间。拜尚乘直长。纲方孕。母却荤杂有头陀行。婆罗门僧谓曰。佗日生男。终当绍隆三宝矣。自尔每闻空中香气乐音。及娩白鹤鸡集。襁褓过午不求乳哺。十二出家冠年受具。寻诣道成律师。禀毗尼藏年二十五。为众弘阐。年三十。登坛受戒。而四分之学。于是益振。久视中。天作淫雨。人有忧色。纲悯之。乃端坐思惟。却倚屋壁。于少时间豁然而悟。自尔踪迹莫窥。幽明潜感。兆于集事。应乎遣言。左右怪之。纲曰夫真实无相。色尘本空。正觉圆常。大悲湛定。又何所疑哉。未几诏与翻译。长安四年。诏往岐州无忧王寺。等奉迎舍利。景龙二年。入内道场。行道送舍利还寺。入塔。是年于乾陵宫。授内尼戒。仍坐夏宫中。开四分。律。上悦为度弟子。赐什物䌽帛等。因奏道场灵感事。六月七日。御书灵感寺额。遂以其地为寺。辟诸寺硕德隶焉。先天间。睿宗皇帝。从受菩萨戒。所得布施。悉付常住。开元十五年八月十五日。卒。寿九十二。是年九月十四日。建塔而窆于寺侧。北海李邕铭其碑。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文纲。姓孔氏。会稽人也。曾祖范陈都官尚书。祖祀祠部侍郎。考顶坐逃海避隋。择木归舜。贞观始拜尚乘直长。咸光复儒业旁通释教。是故纲也植宿根从习气。慈母怀孕杂食弃捐。有婆罗门僧头陀。语其母曰。若此男终绍三宝。自尔每闻空中多异香杂仙乐。及诞育之日。白鹤翔集若临视焉。比襁褓中午后不受乳哺。犹坚持斋者。重龀随师访道。十二出家。冠年受具。精虑苦行专念息心。藜羹糗粮麻衣草荐。操有彝检口无溢言。寻诣京兆沙门道成律师禀毗尼藏。二十五讲律。三十登坛。每勤修深思凝视反听。净如止水嶷若断山。或风雨宴居。或昼夜独得。故能吉祥在手不舍其瓶。威德迎风不绝于气。出笼瘠雁坐致虚空。起屋下层自然成就。唯甘露之渧口喻利剑之伤人。慎之重之。广矣至矣。由是八方来学四分永流。请益者举袂云临。赞叹者发声雷骇。久视中天作淫雨人有忧色。纲悯之乃端坐思惟。却倚屋壁奄至中夕。欻尔半倾唯馀背间。嶷然山立。识者以为得神通因定力。故日月灵迹幽明潜感。兆于集事应乎遣言。左右怪之。纲曰。夫真实无相尘色本空。正觉圆常大悲湛定。不可取也。是以一时法主四朝帝师。同迦叶之入城。遇匿王之说戒。竹园门外别有沙弥。毕树枝间广闻鵽鸟。所以受润者博。入见者深。万病已痊获欢喜之药。一心不染解烦恼之绳。又恭承丝纶京都翻译。追论惠用远契如因。翘诚满朝檀施敌国。但依布萨尽用庄严。累历伽蓝二十馀所。凡是塔庙各已华丰。犹且刺血书经向六百卷。登坛受具仅数千人。至苦至勤纳无我之海。不寝不食种无生之田。长安四年奉敕往岐州无忧王寺迎舍利。景龙二载中宗孝和皇帝延入内道场行道。送真身舍利往无忧王寺入塔。其年于乾陵宫为内尼受戒。复于宫中坐夏。为二圣内尼讲四分律一遍。中宗嘉尚为度弟子。赐什物䌽帛三千匹。因奏道场灵感之事。六月七日御札题榜为灵感寺是也。诸寺辟硕德以隶焉。夫其左籞宿右上林。南台终山北池渭水。千门宫阙化出云霄。万乘旌旗天回原隰。先天载睿宗圣真皇帝。又于别殿请为菩萨戒师。妃主环阶侍从罗拜。兜率天上亲听法言。王舍城中普闻净戒。恩旨赐绢三千馀匹。纲悉付常住随事修营。或金地缭垣用增上价。或宝坊飞阁克壮全模。或讲堂经楼舍利净土。或轩廊器物厨库园林。皆信施法财周给僧宝。方将示迷津引觉路。濯热火宅拯溺毒流。而乃奄忽神迁。斯须薪尽。虽有应化何其速欤。以开元十五年八月十五日。怡然长往。时春秋九十有二。其年九月四日塔于寺侧焉。闻哀奔丧执绋会葬。香华幢盖。缁素华夷。填城塞川。彗云翳景。盖数万人。有若法侣京兆怀素满意承礼襄阳崇拔扶风凤林江陵恒景淄川名恪等。百馀人。咸曰智河舟迁法宇栋桡而已哉。有若弟子淮南道岸蜀川神积岐陇慧顗京兆神慧思义绍觉律藏恒暹崇业等。五十馀人。并目以慈眼入于度门。金棺不追灰骨罔答。乃请滑台太守李邕为碑。邕象彼马迁法其班氏。以二人而同传。必百行以齐肩。不忝怀素前不惭宣师后。李北海题品不其韪乎。有淄州名恪律师者。精执律范切勤求解。尝厕宣师法筵。躬问钞序义。宣师亲录随喜灵感坛班名于经。末又附丽文纲之门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3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其先滑州人,字大纲。李道广子。初为雍州司户参军,不避权贵,抑太平公主之势。玄宗开元间擢京兆尹,拜户部侍郎,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清水县男。性清俭,抑奔竞之路,务进者惮之。在政累年,家无储积,宋璟尝称之。后罢为曹州刺史,起为太子詹事。卒谥文忠。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3 字大纲,祖籍滑州(今河南滑县东),世居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初为泾州司兵,转雍州司户,改好畴县令,迁润州司马,入为度支员外郎、吏部郎中。玄宗开元初,为万年县令,擢京兆尹。历工部、兵部、吏部、户部侍郎。十四年(726),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清水县男。十七年,出为曹州刺史,以疾去官。后以户部尚书致仕。二十一年,起为太子詹事,卒,赠太子少傅,谥文忠。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苏颋《授李元纮度支员外郎制》。《全唐诗》存诗3首。全唐文·卷三百
元纮字大纲。京兆万年人。开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清水县男。与杜暹不叶。罢知政事。出为曹州刺史。以疾去官。拜户部尚书。仍听致仕。二十年起为太子詹事。卒赠太子少傅。谥曰文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池州青阳人。家世孝义,八世七百口,同居四百年,和睦无间。居室六百区,每晨鸣鼓会食。作《家法》三卷,冠昏丧祭皆有仪式。真宗景德二年,出谷五千石救济贫民,诏旌其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同安人,字举正。太宗淳化三年进士。为建州观察推官,奏请罢春夏丁夫采茶之役,以北苑供御之外,余皆赋民,收其租入;在民者官复定其值偿之。诏如所请,建民德之。累官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全宋诗
陈纲,字举正,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为建州观察推官。以太常博士知晋州(《求古录·霍山中镇庙石刻》),累官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宋诗纪事小传补正》)。明嘉靖《建宁府志》卷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宋州楚丘人,字仲纲。李昌龄从子。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进士。历知歙、于潜、剡、灵池诸县,皆有惠政。拜监察御史,累进侍御史。建言加强西北边防,推荐种世衡等人,又奏罢贡余物遗近臣。后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泰州。性方介,有吏材,笃于交游。范仲淹被谪,唯纮出郊饯之;又尝移任子恩官于其亡友刘颜之子。全宋文·卷三二○
李纮,字仲纲,应天楚丘(今山东曹县东南)人,克明子,昌龄从子。大中祥符元年进士。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歙县。历知于潜、南新、剡县,所至有惠爱。天禧二年,以吕夷简荐,改著作佐郎,监丹阳县酒税,知灵池县。拜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判三司开拆司,改盐铁判官。历梓州、陕西、河北转运使。官至龙图阁学士、知秦州,卒。《宋史》卷二八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雍丘人。韩亿子。官尚书水部员外郎。仁宗庆历中知光化军,性苛急,不能抚循士卒,军校邵兴率众激变,纲弃城而逃,因除名,编管英州。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元祐七年(1092)任南剑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3—1127 【介绍】: 宋襄阳谷城人,字振翀。王之望父。哲宗元符三年进士。授将仕郎、延安府法曹参军。调严州司法参军,活劫衣禁卒五人。知汉阴,临以简易。拟通判济州,不赴,又得徽州,以金人来犯,未赴而卒。为人淳质任真,不事表露。居官廉洁,不蓄资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3—1166 【介绍】: 宋润州丹阳人,字彦正,一作彦政,晚号华阳老人。入太学,三中首选,徽宗政和四年以上舍及第,特授太学官。除校书郎,论事与蔡京不合,被挤罢职。久之还故官,兼修《国朝会要》、校定御前文字。后累官中书舍人。高宗建炎初为给事中,以秦桧用事致仕。桧卒,召为吏部侍郎兼侍读。在朝屡有论列,迁参知政事。告老,以资政殿学士知婺州,寻致仕。有《华阳集》等。全宋诗
张纲(一○八三~一一六六),字彦正,晚号华阳老人,金坛(今属江苏)人(元《至顺镇江志》卷一八)。徽宗政和四年(一一一四),试上舍及第,释褐授承事郎。五年,为国子正。六年,除太学博士、秘书省校书郎。八年因忤蔡京出主管成都玉局观。宣和三年(一一二一),再除秘书省校书郎,兼修国朝会要。四年,除著作佐郎。五年,为屯田员外郎。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两浙提点刑狱。绍兴二年(一一三二),改江东提点刑狱。三年,召为中书舍人。四年,迁给事中,以言事罢,提举江州太平观。二十三年,以左中奉大夫致仕。二十五年,秦桧死,起为给事中。二十六年,除吏部侍郎,兼侍讲。二十七年五月为参知政事,九月,以年老辞机务,除资政殿学士,出知婺州。二十八年,转左大中大夫,依前充资政殿学士致仕。孝宗乾道二年卒,年八十四,谥章简。有《华阳集》四十卷,其中诗五卷。又有《瀛洲唱和集》八卷等,已佚。事见本集卷四○附洪箴《张公行状》,《宋史》卷三九○有传。 张纲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金坛于文熙刻《华阳集》(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三编亦据此本影印)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小集)、《曲阿诗综》。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六六一
张纲(一○八三——一一六六),字彦正,晚号华阳老人,镇江府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政和五年举进士,徽宗以其三中首选,特除太学正,迁博士。宣和三年除校书郎。论事与蔡京不合,出管玉局观。久之还故官,兼修《国朝会要》,校正御前文字。迁著作佐郎,为屯田、司勋郎。靖康元年,出为两浙提刑。绍兴二年,改江东提刑,次年擢中书舍人。四年,除给事中,以劾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二十三年引年致仕。二十五年召为吏部侍郎,次年兼侍讲,权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期年告老,以资政殿学士知婺州,寻致仕。乾道二年卒,年八十四,赐谥章简。著有《尚书解》三十卷、《六经辨疑》五卷、《确论》十卷、《闻见录》五卷、《华阳集》四十卷。见所撰《乞宫观第四状》(《华阳集》卷一六)、洪箴《张公行状》(《华阳集》卷四○)、《宋史》卷三九○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3—1140 【介绍】: 宋邵武人,字伯纪,号梁溪。徽宗政和二年进士。宣和间为太常少卿,金人南下,因刺臂血上疏,请徽宗禅位太子以号召天下。钦宗立,历任兵部侍郎、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坚主抗金,反对迁都,积极备战,迫使金兵撤离。未几以“专主战议”被逐。高宗建炎元年,进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力主联合两河义士,荐宗泽,然高宗意存苟安,为相仅七十五日即罢。后屡陈抗金大计,均未纳。卒谥忠定。有《梁溪集》。全宋诗
李纲(一○八三~一一四○),字伯纪,号梁溪居士,邵武(今属福建)人,自其祖始居无锡(今属江苏)。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进士。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因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宣和元年(一一一九),因言事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七年,为太常少卿。钦宗即位,除兵部侍郎,为行营参谋官,力主抗金,以姚平仲兵败罢。寻复尚书右丞,充京城四壁守御使,除知枢密院事。后因反对和议,落职提举亳州明道宫,建昌军安置,再谪宁江。金兵再至,除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纲行次长沙受命,率湖南勤王师入援,未而而开封已陷。高宗即位,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因反对避地东南,落职居鄂州。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观文殿学士、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未几罢提举西京崇福宫。五年,疏奏攻战、守备、措置、绥怀之策,除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九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大使,力辞。十年卒,年五十八。赠少师。谥忠定。纲为著名抗金志士,将领如宗泽、韩世忠或得其扶掖,或在其麾下。有《梁溪集》一百八十卷。本集附有行状及年谱多种,《宋史》卷三五八、三五九有传。 李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二十八卷)为底本,校以清初《梁溪先生文集》(五十卷,简称蓝格本,藏上海华东师大图书馆)、道光十四年刊本(简称道光本、藏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宋刻残本(存诗二卷,简称残宋本,藏上海图书馆),参校明崇祯刻、左光先等辑《宋李忠定公奏议选》(简称左选,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日本安政六年刻、赖襄选《李忠定公集钞》。诗集外散见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词学图录
李纲(1083-1140) 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有《梁溪词》,一名《李忠定公长短句》。黄鹤楼志·人物篇
李纲(1083—1140) 宋代官员、抗金名臣、学者。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政和二年(1112)进士,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宋高宗时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复起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又遭免职。卒赠少师,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忠定。工诗文,亦能词,著述甚多,有《梁溪先生文集》《梁溪词》等。建炎元年(1127)后,李纲罢相贬居鄂州,曾作《次通城送季言弟还锡山二首》,有“渚宫此去无他地,怅望自登黄鹤楼”之句,后又作《怀季言弟并简仲辅叔易》长诗,有“凭高欲望远,独上黄鹤楼”之句。全宋文·卷三六八一
李纲(一○八三—一一四○),字伯纪,号梁溪病叟,邵武(今福建邵武)人,自其祖徙居无锡。登政和二年进士第。积官至起居郎,宣和元年以京师大水上疏言事,谪监沙县税务。七年,为太常少卿,时金人渝盟,上御戎五策,又刺臂血上疏论内禅,其议乃决。钦宗即位,除兵部侍郎。靖康初,为行营参谋官。金兵渡河,力主迎战,擢尚书右丞,为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躬身督战,金兵乃退。朝廷议和,金人以其用兵为言,遂罢。太学生诣阙上书,明其无罪,复官,又除知枢密院事,为河东、北宣抚使,以解太原之围。时方议和,诏止进兵,遂乞罢,除观文殿学士、知扬州,以专主战议落职。金兵再至,除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高宗即位,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兼充御营使。为主和派所沮,在位仅七十馀日而罢。绍兴二年,除观文殿学士、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为徐俯等所劾,罢。五年,除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九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大使。绍兴十年薨,年五十八。谥忠定。平生主战,负天下重望,屡起屡蹶。《宋史》卷三五八至三五九有传。
人物简介
简介
政和三年(1113)任建州知州。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九八八
邓之纲,政和间为军器少监,三上奏,言修武库,整军器,诏升为大监。重和二年授徽猷阁待制,坐衩衣乘轿出入宗子家及修军器名色多有欺弊,责授英州别驾、韶州安置。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五,《宋史》卷一九七。
人物简介
简介
政和八年重和元年(1118)任刑部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