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41,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来纪
九纪
录纪
纪略
阳纪
友纪
纪庸
纪宜
纪系
纪统
纪识
饬纪
受纪
妙纪
选纪
《漢語大詞典》:来纪(來紀)
来年。《艺文类聚》卷三引 晋 曹毗 《咏冬诗》:“今载忽已暮,来纪奄復仍。”
分類:来年明年
《漢語大詞典》:九纪(九紀)
(1).谓据九种自然法则理政治事。逸周书·小武开:“顺道九纪……一辰以纪日;二宿以纪月;三日以纪德;四月以纪刑;五春以纪生;六夏以纪长;七秋以纪杀;八冬以纪藏;九岁以纪终。” 朱右曾 校释:“纪,理也。”
(2).指九臟的功能。国语·郑语:“建九纪以立纯德。” 韦昭 注:“九纪,九藏也,正藏五,又有胃、旁胱、肠、胆也。纪,所以经纪性命,立纯德也。周礼曰:‘九藏之动。’ 贾唐 云:‘九纪,九功也。’”
《漢語大詞典》:录纪(録紀)
图箓预示之年代。録,通“ 籙 ”。艺文类聚卷十一引《尚书中候》:“ 帝尧 即政,荣光出 河 ,休气四塞,龙马衔甲,赤文緑色,甲似龟背,五色,有列星之分,斗政之度,帝王録纪,兴亡之数。”
分類:图箓预示
《國語辭典》:纪略(紀略)  拼音:jì lüè
简单的叙述介绍。《儒林外史》第四○回:「中间三副图:第一副是『椅儿山破敌』,第二副是『青枫取城』,第三副是『春郊劝农』,每幅下面都有逐细的纪略。」
《漢語大詞典》:阳纪(陽紀)
按照古代纳音之法,十二律与十二支相配,凡属申、子、辰、巳、酉、丑者为“阳纪”。一说,自黄钟相生,至于中吕而中止,谓之“阳纪”。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纳音之法:申、子、辰、巳、酉、丑为阳纪,寅、午、戌、亥、卯、未为阴纪。”
《漢語大詞典》:友纪(友紀)
犹纲纪。《诗·大雅·云汉》:“旱既太甚,散无友纪。” 郑玄 笺:“人君以羣臣为友,散无纲纪者,凶年禄餼不足,人无赏赐也。” 章炳麟 《箴新党论》:“今 满 人习於承平之乐,惟声色狗马是务,诸所举措,纷无友纪。”
分類:纲纪
《漢語大詞典》:纪庸(紀庸)
记录功绩。纪,通“ 记 ”。文选·颜延之〈阳给事诔〉:“疏爵纪庸,恤孤表嗣。” 吕延济 注:“纪,録;庸,功也。”
分類:记录功绩
《分类字锦》:纪宜(纪宜)
国语:五声昭德,五义纪宜。注:五义: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也。
分类:
《漢語大詞典》:纪系(紀繫)
记载联属。通志·总序:“至於歷代实蹟,无所纪繫。”
分類:记载
《漢語大詞典》:纪统(紀統)
常道;准则。国语·齐语:“班序颠毛,以为民纪统。” 韦昭 注:“统,犹经也。”
分類:常道准则
《漢語大詞典》:纪识(紀識)
记住;记载。纪,通“ 记 ”。 汉 王充 论衡·正说:“传文纪识恐忘。”后汉书·郎顗传:“时卒有暴风, 宗 占知京师当有大火,记识时日,遣人参候,果如其言。”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纪识本末,标目裁篇,后之纪传,悉源乎此。”
分類:记住记载
《國語辭典》:饬纪(飭紀)  拼音:chì jì
称人派遣仆使,为书函中的敬语。
《漢語大詞典》:受纪(受紀)
见“ 受记 ”。
《漢語大詞典》:受记(受記)
(1).亦作“ 受纪 ”。指接受祭享。汉书·司马迁传:“五年而当 太初 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歷始改,建於明堂,诸神受记。”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以元新改,立明堂,朝诸侯及郡守受正朔,各有山川之祀,故曰诸神受记。” 明 唐顺之 《观中州进贺长至表笺恭述时寓信阳》诗:“诸神将受纪,四海共迎祥。”
(2).佛教语。称佛记弟子来生因果及将来成佛之事为记别,接受记别,叫做受记。 唐 李邕 《嵩岳寺碑》:“密意所传称十方之首,莫不佛前受记,法中出家。”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长老知是 范道 要求受记,故此昼夜啼哭。”《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佛经上常説:‘受记成佛。’你能受记,就能成佛;你不受记,就不能成佛。”
《骈字类编》:妙纪(妙纪)
高士傅:蒲衣妙纪,德与天侔。
《漢語大詞典》:选纪(選紀)
谓以数计。 唐 韩愈 《太学生何蕃传》:“京师诸生以荐 蕃 名文説者,不可选纪,公卿大夫知 蕃 者比肩立。”
分類: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