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8—1086 【介绍】: 宋成都双流人,字文约。登进士第。神宗熙宁三年通判宁州,条上时政数十事,颂王安石新法。累迁侍御史知杂事,判司农寺。力行常平、水利、免役、保甲等法,进御史中丞。安石罢相,颇附吕惠卿。及安石复相,即劾惠卿等。后被斥知虢州,终知邓州。
全宋文·卷一六三四
邓绾(一○二八——一○八六),故名维清,字文约,成都双流(今四川双流)人,至子。举进士高等,稍迁职方员外郎。熙宁三年冬,通判宁州。召对,除集贤校理、检正中书孔目房。以颂新法升官,乡人在都者皆笑骂,绾曰:「笑骂从汝,好官须我为之。」寻同知谏院,迁侍御史知杂事、判司农寺。五年春,擢御史中丞。王安石去位,颇附吕惠卿;及安石复相,又劾吕惠卿、章惇。神宗谓其奸回,斥知虢州。历知荆南、陈、陜、永兴军、青、邓等州军。元祐初徙滁州,未去邓而卒,年五十九。著有《治平文集》三十卷、《翰林制集》十卷、《西垣制集》三卷,《奏议》二十卷、杂文诗赋五十卷。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六,《宋史》卷二○八《艺文志》七,《宋史》卷三二九有传。
周约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至和二年(1055)任桂州知州兼安抚使。治平四年(1067)任汀州知州。熙宁四年(1071)任利州路提点刑狱公事。熙宁九年(1076)任淮南东路转运判官。熙宁十年(1077)任邵武军知军。元丰二年(1079)任京西路转运副使,11月罢。元丰二年(1079)2月冲替。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段缝,字约之,上元(今江苏江宁)人(《金陵诗徵》卷五)。神宗熙宁中以职方员外郎出知兴国军永兴县。元丰初,改屯田郎中知润州,又易泰州,未赴,改通判阆州,以家贫多病不能远适,乃求分司,遂以朝散大夫致仕。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以王觌荐,诏落致仕,差管勾宫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八、三九五)。
全宋文·卷一○四五
段缝,字约之,家于江宁(今江苏南京)。至和元年以太常博士为永丰县令。熙宁中以职方员外郎知兴国军,尝论免役不便。改屯田郎中知润州。元丰初易泰州,谏官蔡确论其尝诋毁新政,改通判阆州。以家贫多病不愿远适,乃求分司,遂以朝散大夫致仕。元祐二年,以王觌荐差管勾宫观。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八,《景定建康志》卷四二,雍正《江南通志》卷一九,《续资治通鉴》卷三九五。
曹彦约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元丰元年(1078)任郴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濮州人,字希参。以荫入官。欧阳修荐其知边事,擢知融州。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御西夏有功。累迁环庆都钤辖、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夏人畏其名。后知泾州。历典七州,皆有惠政。卒年七十五。
全宋文·卷一○七六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治今山东濮县)人。以荫主原州截原砦,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以欧阳修荐,擢知融州,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神宗时为熙河钤辖,历知岷州、镇戎军、环州、邠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知泾州,召还,道卒,年七十五。《宋史》卷三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3—1109 【介绍】: 宋福州连江人,徙居苏州吴县,字子约。李弥逊父。师事曾巩。神宗熙宁六年进士。累官袁州通判,所至以兴学校为先务。有《毛诗训解》、《孟子讲义》及文集等。
王师约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4—1102 【介绍】: 宋洛阳人,字君授。王克臣子。少习进士业。尚神宗妹徐国公主,为驸马都尉。神宗朝官至晋州观察使。哲宗立,迁镇安军节度观察留后。宣仁太后临朝,屡上书言事,被劾为职不当言而夺秩。官终枢密都承旨。卒谥恭惠。
全宋文·卷二二六八
王师约(一○四四——一一○二),字君授,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王克臣子。少习进士业,治平三年尚英宗女徐国公主,授左卫将军。神宗即位,拜嘉州刺史,历成州团练使、汝州防禦使、晋州观察使。哲宗时迁镇安军节度观察留后。元符中以越职言事褫其秩。三年,复为枢密都承旨。崇宁元年卒,年五十九。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四、三二八、五○四,《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之三九,《宋史》卷一六二、二四八,《宋史》卷二五○有附传。
石约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圣三年(1096)任著作郎。
段约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八九
段约,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元符初为泽州通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1—1122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行简。翁仲通子。徽宗政和二年进士。为龙兴尉,以荐改常州刑曹,莅事精敏。召为详定《九域图志》编修官。除太常博士,出知高邮军,革商贩茶盐私坐贸易之弊,吏不得倚法为奸。以劳得疾卒。
全宋诗
翁彦约(一○六一~一一二二),字行简,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仲通子。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进士,调汝州龙兴尉,改常州司法参军。居二年,召入为详定九域图志编修官。七年除太常博士,岁馀,出提举河北西路学事。宣和四年,知高邮军,卒于任,年六十二。有文集十卷,已佚。事见《龟山集》卷三二《翁行简墓志铭》。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二八六六
翁彦约(一○六一——一一二一),字行简,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政和三年进士,调汝州龙兴尉。改常州司刑曹事。五年,召为详定九域图志编修官;七年,改宣教郎、除太常博士。以兴修因革礼,迁奉议郎。除提举河北西路学事,权发遣黄州,转承议郎。宣和四年夏,改知高邮军。八月卒,年六十二。见杨时《翁行简墓志铭》(《龟山集》卷三二)。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期(一○六六~一一三七),字友约,祖籍洛阳(今属河南),其父赵寓迁居亳州(今安徽亳县)。赵普四世孙。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官机宜检详文字,除秘书郎。徽宗立,累迁光禄少卿、国子祭酒。宣和二年(一一二○),除尚书丞,迁兵部尚书。三年,以镇压宋江、方腊封武功伯。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冬,奉敕为江南宣抚使督诸勤王兵入援。高宗即位,以卫尉少卿进封河南郡公。自亳护驾南迁,侨居缙云。绍兴七年卒,年七十二。谥忠简。著《九望》、《九怨》,大抵皆忧国悯世之意,已佚。事见《五云赵氏宗谱》卷一八《赵忠简公言行录》、《摘芳外集·宋故银青光禄大夫卫尉少卿河南郡公墓志》。今录诗五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2—1145 【介绍】: 宋秀州华亭人,字元礼。徽宗大观三年进士。为霸州教授。累官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高宗初年以直龙图阁知严州,兼浙西兵马都监。金兵南下,率军坚守孤城,擢权户部侍郎。感恩尽言,为当路所忌,被诬,罢为提举太平观。绍兴和议后,起知蔡州。未几以敷文阁待制致仕。
全宋文·卷三六三五
柳约(一○八二——一一四五),字元礼,秀州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大观三年上舍进士,累迁监察御史。靖康初,兼权殿中侍御史。改尚书工部员外郎,进左司员外郎。丁父忧去官,服除,以直显谟阁充御营司参谋官,迁太常少卿,以直龙图阁知严州,兼浙西兵马都监,节制管内兵马。金兵大入,约力保孤城,进右文殿修撰。召权户部侍郎。以进言为当路所忌,罢为提举太平观。居七年,复秘阁修撰,知蔡州。未几以敷文阁待制食祠禄。绍兴十五年卒,年六十四。见周必大《文忠集》卷二九《左朝议大夫充敷文阁待制致仕柳公约神道碑》,《宋史》卷四○四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博古,字守约,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调处州刑曹。宣和中为江州德化县尉。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知泰州海陵县。时承兵革之馀,博古专主安抚,与郡守不合,郁郁而殁。事见《永乐大典》卷三一四八引《通州志》徐良弼撰《陈君墓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德州人,字持约。徽宗政和八年进士。历著作佐郎、中书舍人。金人立伪楚时,充事务官,草劝进表。南渡初,责授果州别驾、澧州安置,移贺州。工画,长于水墨人物、花卉。
全宋诗
颜博文,字持约,德州(今山东陵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为秘书省著作郎,金人陷汴,充张邦昌事务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七)。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责果州别驾,永不叙用(同上书卷五二)。事见《图绘宝鉴》卷三、《书史会要》卷二。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三二二○
颜博文,字持约,德州(治今山东德州)人,政和八年进士,靖康初,官著作佐郎、中书舍人。金人立伪楚时,充事务官,草劝进表。南渡初,责授果州别驾、澧州安置,移贺州死。长于水墨花卉。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六,《图绘宝鉴》卷三,《全宋词》第九八○页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仙游人,字约之,自号百衲居士,别号无为子。蔡京季子,蔡翛弟。徽宗宣和六年,任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读。父蔡京复相,年老不能视事,政事悉决于像。凡京所判,皆绦为之,且代京入奏,由是窃弄权柄、恣为奸利,多引其宾客置要官。未几被劾,夺侍读,毁赐出身敕。钦宗靖康元年,流贬白州。高宗绍兴末尚在谪所。有《西清诗话》、《铁围山丛谈》。
全宋诗
蔡绦,字约之,号百衲居士(《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三),仙游(今属福建)人。京次子。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京再起领三省,年老不能事事,奏判皆绦为之。七年,赐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六),未几勒停(同上书职官六九之一七)。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流邵州(同上书职官六九之二四),徙白州。高宗绍兴末尚存世(《四库全书总目·铁围山丛谈》)。有《西清诗话》(又名《金玉诗话》)三卷,今存残本一卷。《铁围山丛谈》六卷,今存。事见《宋史》卷四七二《蔡京传》。
全宋文·卷四○八九
蔡绦,字约之,自号百衲居士,别号无为子,兴化军仙游(今福建仙游)人,京季子。二十许岁即入馆为侍从。政和中,官至徽猷阁待制。八年,坐不受道箓等事勒停。后复职。宣和五年,又以崇尚元祐之学,著《西清诗话》,多引苏轼、黄庭坚,为言者论列,再勒停。六年,父京第四度为相,绦复为龙图阁学士兼侍读。京目昏眊,诸事悉决于绦,由是恣为奸利,窃弄威柄,宰臣白时中等惟奉行文书而已。既不能堪,兄攸亦攻之,七年四月,落职。靖康元年京败后,谪邵州安置,寻移白州(治今广东博北)。著有《国史后补》五卷、《北征纪实》二卷、《铁围山丛谈》六卷(存)、《西清诗话》三卷(存)。见《宋史》卷四七二《蔡京传》,《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一三、一七、二四、二六,《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三一,《直斋书录解题》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