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15 【介绍】: 东汉金城人,字文约。本西凉豪强。尝说何进诛诸宦官,进未从。灵帝中平元年北宫伯玉等起事,奉边章、韩遂为军主攻杀金城太守,割据一方。边章卒,推遂为主。献帝兴平元年与马腾率军与郭泛、樊稠战于长平观,败绩。献帝建安时其军力扩展至关中,建安七年曹操方用兵河北,乃表遂为征西将军以缓其进。建安十六年与马超合军战操于渭南,败走西凉。未几为部将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02—264 【介绍】: 三国蜀天水冀人,字伯约。本魏将,后归蜀。为诸葛亮所重,拜征西将军。亮卒,继领其军。累迁大将军,屡伐魏无功。刘禅炎兴末,魏钟会攻蜀,维固守剑阁。刘禅出降,被迫降钟会。会谋叛魏,维伪与联结,以图复蜀。魏将士杀会,维亦遇害。
全三国文·卷六十二
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仕魏为郡从事中郎,参本郡军事。见疑来降,丞相亮辟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迁中监军征西将军。亮卒,为右监军辅汉将军,进封平襄侯,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又迁卫将军,录尚书事,加督中外军事,拜大将军。以假谷之败,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后复拜大将军。以避黄皓住沓中,寻拒钟会于剑阁。蜀亡,谋兴复,为魏将士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30 【介绍】: 东晋范阳遒人,字士少。祖逖弟。初以孝廉为成皋令。晋怀帝永嘉末,随逖渡江。逖卒,继任平西将军、豫州刺史,领其众。王敦之乱,率众卫京都,封五等侯。自以为功高不赏而怀怨。成帝咸和二年,与苏峻以讨庾亮为名反,次年破建康。为温峤、陶侃击败,奔后赵,为石勒所杀。
谢约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5 【介绍】: 南朝宋陈郡阳夏人。谢综弟。彭城王刘义康婿。仕卫尉参军。擅画山水。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兄综与范晔以谋迎立彭城王刘义康罪名被杀,亦坐死。有《大山图》、《声妓乐器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清河人。从崔彧学医术,亦知名于世。
约二世明十二因缘
【佛学次第统编】
四教仪云:「次明二世十二因缘者,出大集经,佛为求辟支佛人说也。」此十二因缘,现在有十,未来有二。
一、现在十者:
一、无明 大集经云:「何为观于无明?先观中阴,于父母所生贪爱心,爱因缘故。四大和合,精血二渧,合成一渧,大如豆子,名歌罗逻。是歌罗逻,爱有三事:一命、二识、三煖。过去世中业缘感果,无有作者,及以受者,初息出入,是名无明。歌罗逻时,气息入出,有三种道。所谓随母气息上下,七日一变,息入出者,名为寿命。是名风道,不臭不烂。是名为煖,是中心意。名之为识。」
二、行 复观三受因,缘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云何为观?随于念心,观息出入。观于内身,皮肤肌肉筋骨髓脑,如空中云。是身内风,亦复如是。有风能上,有风能下,有风能满,有风能燋,有风增长。是故息之出入,名为身行。以出入息,从觉观生,故名意行。和合出声,名行也。
三、识 三行因缘,则有识生,故名为识。
四、名色 著识因缘,则有四阴及以色阴,故名名色。
五、六入 五阴因缘,识行六处,故名六入。
六、触 眼色相对,故名为触。乃至意法,皆亦如是。
七、受 触因缘故,念色至法,名之为受。
八、爱 贪著于色,乃至于法,名之为爱。
九、取 爱因缘故,四方求觅,名之为取。
十、有 取因缘故,受于后身,故名为有。
二、此下二因缘属未来也:
十一、生 有因缘故有生,是名为生。
十二、老死 生因缘故,则老死种种诸苦。
若闻此因缘,发真无漏,亦名因缘觉也。
约一念明十二因缘
【佛学次第统编】
四教仪云:「再次明一念十二因缘者,此但约现在随一念心起,即具足十二因缘。」亦出大集经,为辟支佛人说此因缘也。经曰:
一、因眼见色而生爱心,名为无明。
二、为爱造业,名之为行。
三、至心专念名识。
四、识色共行,名为名色。
五、六处生贪,是为六入。
六、因入求爱,名之为触。
七、念色至法,名之为受。
八、若心贪著,名之为爱。
九、求是等法,名之为取。
十、此等法生,名之为有。
十一、次第不断,名之为生。
十二、次第断故,名之为死。
生死因缘,众苦逼切,名之为恼。乃至意法生贪,亦复如是。是十二因缘,一人一念,悉皆具足。若闻此因缘,心开意解,发无漏慧,亦名因缘觉也。
一心约教有异
【三藏法数】
(出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谓贤首祖师一宗判教有五,盖小教,假四谛而说,心得悟解。始教,约第八识心,了一切缘生之法皆空,各无自性,而受异熟之果。终教,言恒沙一切性妙功德,具于如来藏心。顿教,即于一念不生之心,无染无净,顿显理性。圆教,主伴圆融,法法无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卷舒自在,总该万有。然教虽有五,而不出一心;是名一心约教有异。(第八识即藏识也。异熟果者,如以前世善恶之业为因,而感今世善恶之果,以其异生而熟,故名异熟也。)
二种无心约教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约即要约,亦依约之义。谓如来之教,本离心缘言说之相。众生依教而修,舍离妄著之心,安住真实之理,则于圣道自然成就。故云:千经万论,莫不说离身心,破于执著。是也。
〔一、澄湛令无〕,谓诸众生,若能摄念安禅,澄神静虑,能令定体湛然,不为妄尘所挠,是名澄湛令无。
〔二、当体是无〕,谓诸众生,直了心源本寂,法亦无生,以一念起处,了不可得;是名当体是无。
四相约位
【三藏法数】
(出圆觉经略疏)
四相,即生、住、异、灭也。此之四相,乃是本觉心源,无明初起一念之相,而有四种之别。以其细微难见,故约信、住、行、向地、等觉、妙觉,从浅至深,次第觉了粗细分齐之相以明之。此之四法,起则从生至灭,觉则从灭至生,故以灭、异、住、生而为次第也。
〔一、十信觉灭相〕,十信觉灭相者,谓菩萨修行,證此信位,则能觉了心中念念灭相分齐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二、三贤觉异相〕,三贤觉异相者,三贤即十住、十行、十回向也。谓菩萨修行證此三贤位,则能觉了心中念念异相分齐也。(异者,变异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
〔三、十圣觉住相〕,十圣觉住相者,十圣即十地也。谓菩萨修行,證此十圣位,则能觉了心中念念住相分齐也。(住者,现起未灭之心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四、位满觉生相〕,位满觉生相者,位满即佛位果满也。谓大菩萨修行满足,證佛果位,则能觉了心中一念初生之相分齐也。
约行观法
【三藏法数】
谓专约行门而修观也。故止观义例云:唯于万境观一心,万境虽殊,妙观理一,故名约行观。
约通力说
【三藏法数】
约,犹依也。谓佛以神通力,令诸世间无情之物,皆能说法,故名约通力说。
约融通说
【三藏法数】
谓依报之土,正报之身,性本融通,身既说法,土亦能说;即一说一切说,故名约融通说。
约显理说
【三藏法数】
谓菩萨触对诸境,皆能了知。如对色即显质碍、缘生、无常等义;触类成教,故名约显理说。
约得人异
【三藏法数】
谓罗汉圣人,由受想心灭而證灭尽之定;外道凡夫由妄计无想以为至道,而證无想之定。此之二定,有世间、出世间之不同,故云约得人异也。(受想者,受谓领受;想谓想像,即五阴中之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