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7,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管束
任气
教约
营伍
执缚
系绊
漫士
礼用
樽节
收束
脩饬
放佚
敛然
浅带
自绳
《國語辭典》:管束  拼音:guǎn shù
管理约束。《红楼梦》第六二回:「这些人因贾母、王夫人不在家,没了管束,便任意取乐,呼三喝四,喊七叫八。」
《國語辭典》:任气(任氣)  拼音:rèn qì
1.意气用事。《三国志。卷五五。吴书。凌统传》:「勤刚勇任气,因督祭酒,陵轹一坐,举罚不以其道。」
2.文章的气势连贯。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怿怀。」
《漢語大詞典》:教约(教約)
教训约束。旧唐书·高骈传:“但守君臣之轨仪,正上下之名分,宜遵教约,未可隳凌。”新唐书·于志宁传:“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彊起,为我卒辅道之。”
分類:教训约束
《漢語大詞典》:营伍(營伍)
(1).军队的行列。亦指对士兵约束;军政军纪。北史·史万岁传:“ 万岁 为将,不修营伍,令士卒各随所安。”清史稿·高宗纪一:“以 訥亲 奏查閲 河南 、 江南 营伍废弛,上曰:‘可见外省大吏无一不欺朕者。’”
(2).犹军队。明史·郑晓传:“今兵事方棘,而所简听征京军三万五千人,乃令执役赴工,何以备战守?乞归之营伍。”清史稿·兵志三:“今北方各省营伍,由新建军遣员教习;南方各省营伍,由自强军遣员教习。”
(3).借指士兵或军人。南齐书·东昏侯纪:“凡所任仗,尽慝穷姦,皆营伍屠贩,容状险丑。”魏书·李孝伯传:“此城内有数州士庶,工徒营伍犹所未论。”《宦海》第一回:“原来这位廉访姓 金 ,单名一个 翼 字,却是个营伍出身。”
《漢語大詞典》:执缚(執縛)
(1).逮捕;捆绑。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及臣得罪,近王者不见臣,县令者迎臣执缚,候吏者追臣至境上,不及而止。”史记·陈丞相世家:“ 高帝 豫具武士,见 信 至,即执缚之,载后车。”《水浒传》第七一回:“ 宋江 道:‘休要执缚,好生叫上关来。’没多时,解到堂前。”
(2).犹约束,束缚。 明 袁中道 《〈中郎先生全集〉序》:“先生诗文如《锦帆》《解脱》,意在破人之执缚。”
《漢語大詞典》:系绊(繫絆)
犹羁绊。《淮南子·精神训》:“系绊其足,以禁其动。”
(1).约束羁绊。 唐 白居易 《题报恩寺》诗:“好是清凉地,都无繫绊身。”《敦煌曲子词·十二时》:“十斋八戒有功劳,六道三涂无繫绊。”
(2).牵缠;拴束。 宋 张先 《蝶恋花》词之三:“絮软丝轻无繫绊,烟惹风迎,併入春心乱。” 明 袁宏道 《乞改稿五》:“语有之:‘君行令,臣行意。’今台臺令固在必行矣,职之意寧可繫绊枷杻之耶?”
《漢語大詞典》:漫士
不受世俗约束的文人。 宋 邓椿 画继卷三:“ 襄阳 漫士 米黻 ,字 元章 ,尝自述云:‘黻即芾也’,即作 芾 。” 清 吴伟业 《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老宜称漫士,穷喜备残黎。”
《漢語大詞典》:礼用(禮用)
谓用礼仪约束。三国志·蜀志·来敏传“坐事去职” 裴松之 注引《亮集》:“昔 成都 初定,议者以为 来敏 乱羣,先帝以新定之际,故遂含容,无所礼用。”
《漢語大詞典》:樽节(樽節)
(1).节省。樽,通“ 撙 ”。 宋 崔与之 《重建东岳行宫记》:“ 张 侯鼎来,樽节浮费,纔数月而公帑充牣。” 清 钱谦益 《南京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姚之光授奉政大夫制》:“鳩僝之务惟勤,樽节之功斯著。”
(2).精练;洗练。 清 方东树 《书惜抱先生墓志后》:“先生之文,紆餘卓犖,樽节櫽括,託於笔墨者净洁而精微。”
(3).抑止,约束。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五·生克制化:“土尅水,水盛则喜土尅,是为樽节隄防。”
《國語辭典》:收束  拼音:shōu shù
1.捆绑、束缚。《诗经。小雅。白华》:「白华管兮,白茅束兮」汉。郑玄。笺:「菅柔忍中用矣,而更取白茅收束之。」
2.约束。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自揣才不及,故藉是以收束身心,培养元气。」
3.结束。如:「这部小说写到男女主角重逢,也就收束了。」
《漢語大詞典》:脩饬(脩飭)
(1).谨慎整饬,不违礼义。荀子·君道:“脩飭端正,尊法敬分而无倾侧之心。”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脩飭。”北史·羊烈传:“ 烈 家传素业,闺门脩飭,为世所称。” 宋 欧阳修 《举苏轼应制科状》:“学问通博,资识明敏,文采灿然,论议蠭出,其行业脩飭,名声甚远。”
(2).指约束言行,使合乎礼义。 明 方孝孺 《答胡怀秀才》:“所愿者先乎道而后乎文,脩飭其身心而无预蘄乎声誉。”
《漢語大詞典》:放佚
(1).散失。《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取之不詰。” 清 曾国藩 《〈朱慎甫遗书〉序》:“君之於学,其可谓篤志而不牵於众好者矣。惜其多有放佚,如大易粹言春秋本义《三传备説》诸篇,今都不可见。”
(2).放纵不受约束。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网疏则兽失,法疏则罪漏。罪漏则民放佚而轻犯禁。” 唐 白居易 《读张籍〈古乐府〉》诗:“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 清 方苞 《书孝妇魏氏诗后》:“近世士大夫百行不怍,而独以出妻为丑,閭阎化之,由是妇行放佚而无所忌。” 吴组缃 《菉竹山房》:“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人人夸说的绣蝴蝶的小姐一时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放佚风流的叔祖虽从中尽力撮合周旋,但当时究未成功。”
《漢語大詞典》:敛然(斂然)
(1).聚集貌。荀子·非十二子:“敛然圣王之文章具焉。” 杨倞 注:“敛然,聚集之貌。”
(2).自我约束貌。指隐退。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之十九:“我友二三子,兼有仕未仕,青松出林秀,岂独私与己?敛然不求人,而我自罍耻。”
《国语辞典》:浅带(浅带)  拼音:qiǎn dài
腰际所用束衣之宽带,因带宽则约束衣服者浅,故称为「浅带」。《荀子。儒效》:「逢衣浅带,解果其冠。」唐。杨倞。注:「浅带,博带也。」
《漢語大詞典》:自绳(自繩)
约束自己。 唐 韩愈 《寄卢仝》诗:“先生事业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绳己。” 宋 苏轼 《祭黄几道文》:“入为御史,以直自绳。” 孙中山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既不能以纪律自绳,也不能以纪律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