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7,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自恣
收使
管教
放荡
束身
约己
禁约
律己
相命
裁制
自检
约礼
发舒
放肆
检束
《國語辭典》:自恣  拼音:zì zì
佛教用语:(1)随意。《弥沙塞五分戒本》:「是比丘不受,后自恣请,为好故,往至居士、居士妇所,作是言:『为我办如是衣直。』」(2)指佛教僧团每年结夏安居的最后一天。因那一天会举行忏悔集会,请人随意揭发自己的过失。《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二:「凡夏罢岁终之时,此日应名『随意』。即是随他于三事之中,任意举发说罪、除愆之义,旧云『自恣』者,是义翻也。」
《漢語大詞典》:收使
约束使用。管子·任法:“明王之所恒者二,一曰明法而固守之,二曰禁民私而收使之。” 尹知章 注:“谓以法收敛而使之。”
分類:收使约束
《國語辭典》:管教  拼音:guǎn jiào
保證使得、定得。《董西厢》卷五:「红娘姊姊且宁耐,是俺当初坚意,这好事终在。一句句唱了,须管教伊喝采。」也作「管交」。
《國語辭典》:管教  拼音:guǎn jiao
约束与教导。《文明小史》第一四回:「自从他三人父亲去世,老太太管教尤严。」
《國語辭典》:放荡(放蕩)  拼音:fàng dàng
行为不加检束。《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也作「放浪」。
《國語辭典》:束身  拼音:shù shēn
1.裹身。唐。裴铏《昆崙奴》:「请深青绢两匹,为郎君制束身之衣。」《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黄罗抹额,污骖皂罗袍光,袖绣团花,黄金甲束身。」
2.自缚其身,表示顺从、归降。《淮南子。人间》:「然卫君以为吴可以归骇骨也,故束身以受命。」《梁书。卷三一。列传。袁昂》:「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
3.约束自身,不使踰越。宋。王禹偁 右卫将军秦公墓志铭:「诸郡守长,于苍黄中侵取官财,用以封植,后皆自败,并伏其辜;惟公束身而归,毫釐无取。」
《漢語大詞典》:约己(約己)
约束自己。后汉书·应奉传:“ 和帝 时为 河南 尹、将作大匠,公廉约己,明达政事。”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苦心约己,以行无益之事,鏤冰刻朽,终无必成之功。”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夫约己裕人,招怀必信,推诚体国,嫌衅自平。”
《漢語大詞典》:禁约(禁約)
(1).禁止约束;管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金鸡:“万人竞就金鸡柱下取少土,云佩之日利,数日间遂成坑,所司亦不禁约。”《水浒传》第一一○回:“如今倒出榜文,来禁约我等,不许入城。”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将两个儿子禁约在衙中,不许他出外游荡。”红楼梦第五八回:“ 薛姨妈 只不过照管他姊妹,禁约的丫鬟辈,一应家中大小事务也不肯多口。”
(2).指禁止某些事物的条规。 明 杨慎 《文字之衰》:“文之古者 左氏 国语, 宋 人以为衰世之文,今之科举以为禁约。” 清 龙启瑞 《何雨人家传》:“与 蒋君 议捐助,设守备,申禁约,违者治以法。”
《國語辭典》:律己  拼音:lǜ jǐ
约束自己。如:「律己甚严」。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宁波宗太守湘文,律己爱民,政声卓著。」
《國語辭典》:相命  拼音:xiàng mìng
算命,占卜命运。如:「寺庙门口常有许多相命的摊子。」
《國語辭典》:裁制  拼音:cái zhì
1.规画。《新唐书。卷一八五。王徽传》:「复兴殿寝,裁制有宜,即奉表请帝东还。」
2.斟酌决定。《荀子。王制》:「王者之等赋政事,财万物,所以养万民也」句下唐。杨倞。注:「等赋,赋税有等,所以为等赋及政事裁制万物,皆为养人,非贪利也。」
3.制止、遏抑。《三国志。卷四四。蜀书。姜维传》:「每欲兴兵大举,费袆常裁制不从。」
《國語辭典》:裁制(裁製)  拼音:cái zhì
裁剪制作。如:「这件衣服是由母亲亲自为我裁制的。」
《漢語大詞典》:自检(自檢)
自我检点约束。 唐 李翱 《与淮南节度使书》:“以恤养为心,以戢豪吏为务,以法令自检,以知足自居。” 明 唐顺之 《王思东像赞》:“尊酒竹石者,其所以自放而为逸也,诗书礼法者,其所以自检而为儒也。”《剪灯新话·令狐生冥梦录》:“既读儒书,不知自检,敢为狂辞,诬我官府。”
《漢語大詞典》:约礼(約禮)
(1).用礼约束自己。语本论语·雍也:“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 清 恽敬 《读〈孟子〉二》:“ 孔子 之教,曰博文,曰约礼,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2).简化礼制。资治通鉴·汉安帝建光元年:“ 孝文 定约礼之制, 光武皇帝 絶告寧之典,貽则万世,诚不可改。”
《漢語大詞典》:发舒(發舒)
(1).犹放纵;任意妄为。史记·陈涉世家:“客出入愈益发舒,言 陈王 故情…… 陈王 斩之。”明史·佞倖传·逯杲:“ 杲 益发舒,势出 达 上。”
(2).扩散;发散。汉书·梁王刘立传:“ 永始 中,相 禹 奏 立 对外家怨望,有恶言。有司案验,因发淫乱事,奏 立 禽兽行,请诛。太中大夫 谷永 上疏曰:‘……案事者乃验问恶言,何故猥自发舒?’”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燥刚以发舒,酸苦以涌洩,杵臼无停鸣,鐺鼎不暇涤。”《宋史·乐志十一》:“维莫之春,五阳发舒。日之夕矣,三星在隅。”
(3).犹言立功扬名,得志显达。 明 袁宏道 《寿李母曹太夫人八十序》:“盖天下唯至翕生至张,山以翕为体,而夭乔以蕃为用。故唯母之凝结,乃 献夫 之所以发舒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居三年,公子又下第。 恂九 大为扼腕,奋然曰:‘榜上一名,何遂艰难若此……今见大哥不能发舒,不觉中热,十九岁老童,当效驹驰也。’”
(4).抒发;发泄。 明 方孝孺 《与讷斋先生》:“辱书惠……惊喜交至,若接晤言,而书辞恳惻,上昭国恩,次述先美,穆乎仁义之发舒,自非积诸中者深且厚,何能至是乎?” 清 刘大櫆 《与左君书》:“谨撰序文以往,聊用发舒其怀念之情。” 章炳麟 《与刘光汉书》:“今者奉教君子,吾道因以不孤,积年鬱结,始一发舒,胜得清酒三升也。” 李大钊 《现在与将来》:“他们的现在,不是他们的人生,是他们发舒兽欲的机会。”
(5).指阐发。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六章:“他从没有把这常识发舒出来,引证到事实上,更不必说影响他人了。”
(6).犹高昂,亢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秦中丞:“既訐上官得志,意气益发舒,人多畏恶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数日榜放,生竟领荐, 王 下第……俄, 餘杭 生至,意气发舒,曰:‘盲和尚,汝亦啖人水角耶?今竟何如?’”
(7).犹放达。明史·周忱传:“歷 宣德 、 正统 二十年间,朝廷委任益专。两遭亲丧,皆起復视事。 忱 以此益发舒,见利害必言,言无不听。”明史·郑一鹏传:“ 一鹏 性伉直,居諫垣中最敢言……时诸臣进言多获谴,而 一鹏 间得俞旨,益发舒言事。”
(8).犹言无约束。明史·徐阶传:“会问 阶 知人之难。 阶 对曰:‘大奸似忠,大诈似信。惟广听纳,则穷凶极恶,人为我攖之……即不实,小者置之,大则薄责而容之,以鼓来者。’帝称善。言路益发舒。”明史·申时行传:“及 居正 卒, 张四维 、 时行 相继柄政,务为宽大……而言路为 居正 所遏,至是方发舒。”
(9).指花展开。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养兰诀》:“草木经夏,焦灼之后,必得此一番浓厚露气,濡养两月,方得含膏孕秀,以待来春发舒。”
(10).犹施展。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 魏 汤 二尚书敭歷槐棘,多所发舒。”
(11).犹言充分发展。 孙中山 《〈民报〉发刊词》:“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鋭于千载。”
《國語辭典》:放肆  拼音:fàng sì
放纵任意、毫无顾忌。《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越加放肆,自谓得意。」《红楼梦》第七三回:「近因凤姐姐身子不好,几日园内的人比先放肆了许多。」
《國語辭典》:检束(檢束)  拼音:jiǎn shù
1.检点约束。唐。韩愈感春〉诗四首之二:「近怜李杜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西游记》第二回:「大众闻呼,慌忙检束,整衣向前。」
2.一种施于军官的惩罚。除作战训练及差勤外,不得外出;其时间为一日以上、三十日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