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26
词典
2
分类词汇
124
共124,分9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4
5
6
7
8
9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处约
军期
要约
信用
期约
失期
期日
素约
要言
预约
鸡黍约
言约
诚言
元约
会所
《國語辭典》:
处约(處約)
拼音:
chǔ yuē
居于穷困的环境。《论语。里仁》:「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刘孝标注引《续汉书》曰:「乏食,衣不盖形,而处约味道,不改其乐。」
分類:
约定
穷困
《漢語大詞典》:
军期(軍期)
军事方面约定的限期。泛指军令。
《
晋书·蔡谟传
》
:“ 东瀛公 腾 为车骑将军,镇 河 北,以 克 为从事中郎,知必不就,以军期致之。”
《
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
》
:“辛丑,敕:‘防御、团练使,自非军期,无得专奏事,皆先申观察使斟酌以闻。’” 宋
陆游
《
老学庵笔记
》
卷二:“而北取 燕 蓟 ,调发非常,动以军期为言。”
分類:
军事
面约
约定
限期
军令
《國語辭典》:
要约(要約)
拼音:
yào yuē
简要约略。《书经。顾命》唐。孔颖达。正义:「王之所命,实普命群臣;序以要约为言,直云命召公毕公。」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若毛公之训诗,安国之传书,郑君之释礼,王弼之解易,要约明畅,可为式矣。」
分類:
简约
要紧
洗炼
《國語辭典》:
信用
拼音:
xìn yòng
1.以诚信用人。《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
2.听信而纳用。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吾谏官也,不可令天子杀无罪之人,而信用奸臣。」
3.诚实不欺的美德。如:「他是个讲信用的人,既然说过要帮你,就一定会帮你的。」
4.不需要提供物资保證,而以按期偿还的借贷活动。借入者除按期偿还所借贷的货币资金或商品物资外,还要根据时间长短,支付给借出者一定的利息。主要分为商业信用的赊销、预付,银行信用的商业放款,国家信用的发行国库券及消费信用的购屋分期付款等。
分類:
信用
相信
不需要
信任
履行
诚信
采用
提供
信使
供物
委用
跟人
用人
物资
约定
保证
不立
立即
取得
支付
付现
现金
《國語辭典》:
期约(期約)
拼音:
qí yuē
1.约定日期。《红楼梦》第六九回:「甚至于与贾琏眉来眼去,相偷期约的,只惧贾赦之威,未曾到手。」
2.刑法上称受贿人与赠贿人约于一定期间内,为一定给付之行为为「期约」。
分類:
期约
约定
约期
共同
约会
信守
事项
《國語辭典》:
失期
拼音:
shī qí
违约、失约。《三国演义》第一一二回:「次日又令人下战书,责以失期之罪。」《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一言已定,必不失期,明日准造宅上。」
分類:
失期
耽误
规定
期限
按照
约定
日期
《國語辭典》:
期日
拼音:
qí rì
约定的时日。《礼记。曾子问》:「如将冠子,而未及期日,而有齐衰大功小功之丧。」《列子。说符》:「至期日之夜,聚众积兵,以攻虞氏,大灭其家。」
分類:
期日
约定
预测
日数
时间
《漢語大詞典》:
素约(素約)
(1).旧约;早先约定的。
《
史记·韩世家
》
:“且 楚 韩 非兄弟之国也,又非素约而谋伐 秦 也。” 宋
沈括
《
梦溪笔谈·人事一
》
:“﹝ 张諤 ﹞常自约仕至县令则致仕而归…… 諤 於所居营一舍,榜为 中允亭 ,以誌素约也。” 清
赵翼
《西岩斋头自鸣钟分体得七古》
:“内有金声外针影,声影相随若素约。”
(2).朴素简约。
《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
:“臣出入荣显,礼容优泰,第宇华旷,事乖素约。”
《
新唐书·李怀远传
》
:“ 怀远 久贵,益素约,不治居室。” 唐
丁仙芝
《赠朱中书》
诗:“会应怜尔居素约,可即长年守贫贱。”
分類:
朴素
旧约
简约
早先
约定
《國語辭典》:
要言
拼音:
yào yán
1.至理名言。《战国策。宋卫策》:「此三言者,皆要言也。然而不免为笑者,蚤晚之时失也。」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钻仲父之遗训,览老氏之要言。」
2.简明扼要的言论。如:「要言不烦」。汉。枚乘〈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制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
分類:
盟约
切要
精妙
约定
容或
至理
条款
《國語辭典》:
预约(預約)
拼音:
yù yuē
1.事先约定。宋。杨无咎〈
琐窗寒。柳暗藏鸦
〉词:「忆前回、庭榭来春,个人预约同携手。」
2.法律上为本约的对称,也是契约。以将来订立本约为内容的契约,预约权利人得请求对方履行订立本约之义务。
分類:
预约
事先
约定
《漢語大詞典》:
鸡黍约(雞黍約)
东汉 范式 在他乡与其至友 张劭 约定,两年后当赴 劭 家相会。 劭 归告其母,请届时设酒食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劭 谓 式 信士,必不乖违。至其日, 式 果至。二人对饮,尽欢而别。事见
《后汉书·独行传·范式》
。后以“鸡黍约”为友谊深长、聚会守信之典。 唐
唐彦谦
《道中逢故人》
诗:“良会若同鸡黍约,暂时不放酒杯空。” 宋
苏轼
《送沉逵赴广南》
诗:“君归赴我鸡黍约,买田筑室从今始。” 清
吴蔚光
《琐窗寒·暮秋》
词:“待小春,开了山梅,重寻鸡黍约。”
分類:
范式
他乡
与其
至友
约定
《漢語大詞典》:
言约(言約)
言语之约,口头的约定。
《
后汉书·方术传下·徐登
》
:“二人遇於 乌伤 溪水之上,遂结言约,共以其术疗病。”
分類:
口头
约定
《漢語大詞典》:
诚言(誠言)
(1).装出一副诚意样子的话语。
《
荀子·大略
》
:“小人不诚於内而求之於外……不足於行者,説过;不足於信者,诚言。” 梁启雄 简释引 陶鸿庆 曰:“此言行不足者,其説必过实。信不足者,其言必示诚。”
(2).约定的话。
《
楚辞·九章·抽思
》
:“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 王逸 注:“始君与己谋政务也。诚,一作成。” 蒋天枢 校释:“诚,一作‘成’,成言,约定之言。”
(3).真诚的话。 晋
陶潜
《读〈山海经〉》
诗之十三:“ 仲父 献诚言, 姜公 乃见猜;临没告飢渴,当復何及哉。”
分類:
真诚
约定
一副
诚意
话语
简释
天枢
《漢語大詞典》:
元约(元約)
原来的约定或条约。 宋
叶隆礼
《契丹国志·并今部落》
:“被代者以为元约如此,不敢争。”
分類:
原来
约定
条约
《國語辭典》:
会所(會所)
拼音:
huì suǒ
1.聚会或约定见面的场所。《左传。成公十一年》:「齐盟,所以质信也,会所,信之始也。」《南史。卷二。宋文帝本纪》:「癸酉,宴于武帐堂,上将行,敕诸子且勿食,至会所赐馔。」
2.团体组织办公或集会的处所。
分類:
会所
团体
会聚
约定
会见
组织
处所
办公处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