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红海(红海)  拼音:hóng hǎi
Red Sea
海洋名。介于非洲与阿拉伯半岛之间,面积约四十五万平方公里,北有苏伊士运河通地中海,南经曼达布海峡连印度洋。是世界水温及盐度最高的海域之一。
《國語辭典》:埃及  拼音:āi jí
Egypt
国名。位于非洲东北部及亚洲的西奈半岛。参见「埃及阿拉伯共和国」条。
《國語辭典》:北非  拼音:běi fēi
非洲北部地区。北临地中海,西接大西洋,东濒红海。居民多为阿拉伯人,政治上分属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西亚、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国。
《漢語大詞典》:也门
西亚国家。在阿拉伯半岛西南部,临红海和阿拉伯海。面积53.19万平方千米。人口1580万(1995年)。首都萨那。高原、山地为主。除山区外,气候干热。东北部有沙漠分布。农牧业为经济基础。咖啡是传统出口商品。
《國語辭典》:约旦(約旦)  拼音:yuē dàn
Jordan
国名。位于亚洲西部。参见「约旦哈希米王国」条。
《国语辞典》:苏丹共和国(苏丹共和国)  拼音:sū dān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the Sudan
国名。位于非洲东北部,东临红海,面积二百五十万五千八百一十平方公里。人口约二千二百万。首都为喀土穆(Khartoum),人民大多信奉回教。主要语言为阿拉伯语及英语。西元一九五六年一月一日正式独立,并订该日为国庆日。币制为Pound。简称为「苏丹」。
《国语辞典》:阿拉伯沙漠  拼音:ā lā bó shā mò
Arabian Desert
撒哈拉沙漠的东缘部分。位于埃及东部、尼罗河、红海与苏伊士湾之间。为砾漠或岩丘,海拔约三百至一千公尺。植物稀少,富石油等矿产。
《国语辞典》:东非大地堑(东非大地堑)  拼音:dōng fēi dà dì qiàn
位于东非的大地堑。北起红海,从约旦向南延伸,穿过非洲,经衣索比亚、肯亚、乌干达、卢安达、南至马拉威,止于莫三比克,总长四千英哩,平均宽度三十至四十英哩,是地球表面最大裂谷的一部分。
《国语辞典》:吉布地共和国(吉布地共和国)  拼音:jí bù dì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Djibouti
国名。位于非洲东北角,濒红海南端出口。面积二万三千二百平方公里,人口约四十一万。首都为吉布地(Djibouti)。人民多信仰回教,主要语言为法语、阿拉伯语等。原为法属阿法及依萨地区,于西元一九七七年六月二十七日独立,故订该日为国庆日。币制为Franc Djiboutien。简称为「吉布地」。
《国语辞典》:西奈半岛(西奈半岛)  拼音:xī nài bàn dǎo
Sinai Peninsula
半岛名。位于红海北端,东接阿拉伯半岛,西邻非洲大陆,北临地中海。苏伊士运河位于其西北侧。面积约六万平方公里,气候乾热,植物稀少,产石油、铁、锰。
《国语辞典》:吉达(吉达)  拼音:jí dá
Jidda
城市名。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岸,滨临红海的海港,是出入沙乌地阿拉伯的门户之一。各国驻沙国的使馆大多聚集于此。传统的手工艺、渔业均很发达。
《国语辞典》:厄利垂亚(厄利垂亚)  拼音:è lì chuí yǎ
Eritrea
国名。位于非洲北端,东北濒临红海,东南毗邻吉布地,西北与苏丹接壤,南方为衣索匹亚。面积十二万四千平方公里,人口约三百五十万。首都为阿斯玛拉(Asmara)。人民多信仰回教、基督教,主要语言为英文。西元七、八世纪时,由衣索匹亚第一个王朝阿克舒统治,后式微被埃及占领,到十九世纪再度被衣索匹亚统治。西元一八八九年,衣索匹亚将其割让给义大利,二次大战期间则归英国管辖。一九五二年,与衣索匹亚组成联邦;一九六二年,被兼并,为其一个省分。一九九一年五月正式宣布独立,并订五月二十四日为国庆日。
《国语辞典》:丕林岛(丕林岛)  拼音:pī lín dǎo
Perim Island
岛名。位于红海入口、曼德海峡,属叶门共和国的岛屿。面积约十三平方公里,海拔六十五公尺。
《国语辞典》:细毛藻(细毛藻)  拼音:xì máo zǎo
一种生长在亚洲与非洲间的红海中的蓝绿藻,能使海水呈现红色。
《国语辞典》:亚丁湾(亚丁湾)  拼音:yà dīng wān
Aden Gulf
海湾名。位于阿拉伯海和红海间,东西长约一千四百七十二公里,为苏彝士运河通印度洋的门户,海湾中生物种类繁多,富浮游生物。沿岸以亚丁为最大的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