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中国对联甘棠奖第二届联作选粹
肖检生,网名红尘有梦,1979年生,江西吉安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诗词对联作品在全国大赛中时有获奖。
《漢語大詞典》:烟霞(煙霞)
亦作“烟霞”。
(1).烟雾;云霞。 南朝 齐 谢朓 《拟宋玉〈风赋〉》:“烟霞润色,荃荑结芳。”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伊烂拏钵伐多国》:“含吐烟霞,蔽亏日月;古今仙圣,继踵栖神。”《云笈七籤》卷三三:“青童侍卫,玉女歌扬;腾躡烟霞,綵云捧足。” 明 张居正 《潇湘道中》诗:“我前拥烟霞,我后映松竹。”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卷中烟霞縹緲,钩勒精严。”
(2).泛指山水、山林。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夹钟二月》:“敬想足下,优游泉石,放旷烟霞。”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不扫一室,自怀包括之心;独守大玄,且忘名利之境。于时 魏特进 、 房僕射 、 杜相州 等,并以江海相期,烟霞相许。” 元 乔吉 《绿幺遍·自述》曲:“时时酒圣,处处诗禪,烟霞状元,江湖醉仙。” 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 王维 继之以烟霞, 唐 诗之逸,遂成芳秀。”
(3).指红尘俗世。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一会价鼓琴邀夜月,一会价看鹤舞閒云,不与那烟霞廝浑。” 清 孙枝蔚 《寿张康侯母晏太夫人》诗之二:“将母琴堂饌未奢,非关 陶令 弃烟霞。”
(4).特指吸鸦片时喷出的烟团。《黑籍冤魂》第七回:“一班幕宾跟班、衙役皂隶,都是一榻烟霞,这个衙门,简直变做了一个烟馆了。”参见“ 吞云吐雾 ”。
(1).烟雾;云霞。 南朝 齐 谢朓 《拟宋玉〈风赋〉》:“烟霞润色,荃荑结芳。”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伊烂拏钵伐多国》:“含吐烟霞,蔽亏日月;古今仙圣,继踵栖神。”《云笈七籤》卷三三:“青童侍卫,玉女歌扬;腾躡烟霞,綵云捧足。” 明 张居正 《潇湘道中》诗:“我前拥烟霞,我后映松竹。”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卷中烟霞縹緲,钩勒精严。”
(2).泛指山水、山林。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夹钟二月》:“敬想足下,优游泉石,放旷烟霞。”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不扫一室,自怀包括之心;独守大玄,且忘名利之境。于时 魏特进 、 房僕射 、 杜相州 等,并以江海相期,烟霞相许。” 元 乔吉 《绿幺遍·自述》曲:“时时酒圣,处处诗禪,烟霞状元,江湖醉仙。” 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 王维 继之以烟霞, 唐 诗之逸,遂成芳秀。”
(3).指红尘俗世。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一会价鼓琴邀夜月,一会价看鹤舞閒云,不与那烟霞廝浑。” 清 孙枝蔚 《寿张康侯母晏太夫人》诗之二:“将母琴堂饌未奢,非关 陶令 弃烟霞。”
(4).特指吸鸦片时喷出的烟团。《黑籍冤魂》第七回:“一班幕宾跟班、衙役皂隶,都是一榻烟霞,这个衙门,简直变做了一个烟馆了。”参见“ 吞云吐雾 ”。
看破红尘
【俗语佛源】
「红尘」,原指繁华热闹的所在。如汉·班固《西都赋》:「红尘四合,烟云相连。」又如唐·刘禹锡《元和十一年戏赠看花诸君》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佛教所说的「尘」,系译自梵语pajas,意为污染,谓能污染人的真性。「尘」又与「境」同义,指外部一切感知认识的事物。佛教认为,尘境是一心所变现的,并非真正的客观实在,属于虚妄的「似外境现」。后因以红尘指虚幻的尘世间。如《红楼梦》第一回:「原来是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俗语看破红尘,谓看透尘世的虚妄污浊,不足留恋。常用以形容达观、洒脱。如《镜花缘》第四十回:「到了次日,并不约我,却一人独往,岂非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索么?」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序:「看破红尘的老汉,要求全家人都不必难受。」(李明权)
「红尘」,原指繁华热闹的所在。如汉·班固《西都赋》:「红尘四合,烟云相连。」又如唐·刘禹锡《元和十一年戏赠看花诸君》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佛教所说的「尘」,系译自梵语pajas,意为污染,谓能污染人的真性。「尘」又与「境」同义,指外部一切感知认识的事物。佛教认为,尘境是一心所变现的,并非真正的客观实在,属于虚妄的「似外境现」。后因以红尘指虚幻的尘世间。如《红楼梦》第一回:「原来是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俗语看破红尘,谓看透尘世的虚妄污浊,不足留恋。常用以形容达观、洒脱。如《镜花缘》第四十回:「到了次日,并不约我,却一人独往,岂非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索么?」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序:「看破红尘的老汉,要求全家人都不必难受。」(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