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06
词典
2
分类词汇
104
共106,分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1
2
3
4
5
6
7
8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绳愆
举正
纠绳
格非
纠缪
弼违
矫世
绳削
详正
救止
绳纠
还诏
駮正
人镜
驳正
《漢語大詞典》:
绳愆(繩愆)
纠正过失。 唐
白居易
《论元稹第三状》
:“臣恐 元稹 左降已后,凡在位者,每欲举事,必先以 元稹 为戒,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无人肯为陛下嫉恶绳愆。”
分類:
纠正
纠正过失
正过
过失
《國語辭典》:
举正(舉正)
拼音:
jǔ zhèng
1.设立至正的标准。《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馀于终。」
2.检举纠正。《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既不奏闻,又无举正。」
分類:
举正
列举
谬误
纠正
《國語辭典》:
纠绳(糾繩)
拼音:
jiū shéng
纠举惩处。《梁书。卷二五。徐勉传》:「请自今士庶宜悉依古,三日大敛,如有不奉,加以纠绳。」《隋书。卷三八。刘昉传》:「何乃规曲蘖之润,竞锥刀之末,身昵酒徒,家为逋薮?若不纠绳,何以肃厉!」
分類:
督察
纠正
《漢語大詞典》:
格非
纠正错误。语出
《
书·冏命
》
:“绳愆纠谬,格其非心。” 清
郑珍
《宿颍桥》
诗:“人臣格非有正道,教君遂过乌得贤!”
分類:
纠正
纠正错误
正错
错误
《漢語大詞典》:
纠缪(糾繆)
缠绕绞结。 明 徐弘祖
《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
》
:“泉之溢处,俱从树根石眼纠繆中出。”
纠正谬误。繆,通“ 谬 ”。 明
何景明
《寿许司马》
诗:“触邪持豸角,纠繆逆龙鳞。” 明
陈继儒
《读书镜》
卷五:“ 刘壮舆 尝摘 欧阳公
《
五代史
》
之讹误为纠繆,以示 东坡 。”
分類:
缠绕
纠正
谬误
《國語辭典》:
弼违(弼違)
拼音:
bì wéi
纠正过失。《晋书。卷三。武帝纪》:「然保氏特以谏诤为职,今之侍中、常侍实处此位。择其能正色弼违匡救不逮者,以兼此选。」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谐隐》:「隐语之用,被于纪传,大者兴治济身,其次弼违晓惑。」
分類:
纠正
正过
过失
《國語辭典》:
矫世(矯世)
拼音:
jiǎo shì
匡正世俗。《晋书。卷五六。孙楚传》:「又举亮拔秀异之才,可以拨烦理难、矫世抗言者,无系世族,必先逸贱。」
分類:
纠正
正世
世俗
《漢語大詞典》:
绳削(繩削)
指木工弹墨、斧削。引申指纠正,修改。 唐
韩愈
《樊绍述墓志铭》
:“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纵,无所统纪,然而不烦於绳削而自合也。” 明
胡应麟
《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八·艺林伐山
》
:“有伐山者,有伐材者。伐材者已成之柱,略加绳削而已;伐山则蒐山开荒,自我取之。” 清
谈迁
《与霍鲁斋书》
:“幸逢鸿匠,大加绳削。”
分類:
木工
斧削
纠正
修改
《漢語大詞典》:
详正(詳正)
(1).平正。 南朝 梁
沈约
《崔慧景加侍中诏》
:“志气淹通,识履详正。” 宋
吕陶
《陈传正〈退居类稿〉序》
:“故其文之典厚详正,出于天质之自然。”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第二分第七章:“﹝ 康僧渊 ﹞貌虽胡人,语实中国。容止详正,志业弘深。”
(2).审察校正;审议纠正。
《宋书·礼志三》
:“议仪不同,於事有疑。輒下礼官详正。”
《
新唐书·李宪传
》
:“﹝ 李宪 ﹞善治律令,性明恕,详正大狱,活无罪者数百人。” 宋
曾巩
《丁元珍挽词》
之一:“旧学资详正,新仪属讨论。”
分類:
审察
平正
校正
审议
纠正
二分
七章
《漢語大詞典》:
救止
纠正,阻止。 宋
苏辙
《为兄轼下狱上书》
:“臣诚哀 軾 愚於自信,不知文字轻易,迹涉不逊,虽改过自新,而已陷於刑辟,不可救止。”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
:“ 秦政 妄自尊大,僭称上主皇上帝大号,无怪其作事颠倒,年祚不长也。后代效尤,遂无救止之者。”
分類:
纠正
阻止
太平天国
《漢語大詞典》:
绳纠(繩糾)
纠正过失。
《
魏书·高恭之传
》
:“ 道穆 绳纠,悉毁去之,并发其赃货,具以表闻。” 宋
司马光
《言高居简札子》
:“臣职在绳纠,不敢不言。” 明
高明
《琵琶记·丹陛陈情》
:“是用擢居议论之司,以求绳纠之益。” 明
陶宗仪
《
辍耕录·宣文阁
》
:“於是宰辅有所奏请,宥密有所图回,争臣有所绳纠,侍从有所献替,以次入对。”
分類:
纠正
纠正过失
正过
过失
《漢語大詞典》:
还诏(還詔)
指古代谏官规谏、纠正皇帝诏书中的违误过失。
《
新唐书·循吏传·卢弘宣
》
:“駙马都尉 韦处仁 拜 虢州 刺史, 弘宣 谓非所任,还詔不下。”
分類:
谏官
规谏
纠正
诏书
违误
过失
帝王
《国语辞典》:
駮正
拼音:
bó zhèng
纠正错误。《后汉书。卷六四。延笃传》:「笃论解经传,多所駮正,后儒服虔等以为折中。」
分类:
纠正
纠正错误
正错
错误
《國語辭典》:
人镜(人鏡)
拼音:
rén jìng
以他人作为自己的借镜。参见「人鉴」条。唐。
元稹
授崔郾谏议大夫制
:「昔我太宗文皇帝,以魏徵为人镜,而奸胆形于下,逆耳闻于上。」唐。
薛逢
伏闻令公疾愈对见延英因有贺诗远封投献
诗:「皇风再扇寰区内,人镜重开日月边。」
分類:
谏劝
纠正
他人
过失
《國語辭典》:
驳正(駁正)
拼音:
bó zhèng
批驳纠正。《明史。卷九四。刑法志二》:「三法司曰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红楼梦》第三四回:「薛蟠见宝钗说的话句句有理,难以驳正,比母亲的话反难回答。」
分類:
驳正
批驳
纠正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