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06
词典
2
分类词汇
104
共104,分7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4
5
6
7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绳劾
督正
讥正
匡纠
矫匡
正直
平反
格物
救弊
董正
考正
矫枉
救过
绳愆
举正
《漢語大詞典》:
绳劾(繩劾)
弹劾;纠正。
《
北齐书·卢勇传
》
:“ 琅邪公主 虚僦千餘车, 勇 绳劾之。”
《
新唐书·张仲方传
》
:“已而禁军横,多挠政, 仲方 势笮,不能有所绳劾。” 宋
彭乘
《
墨客挥犀
》
卷九:“旧制天下贡举人到闕,悉皆入对……远方士皆未知朝廷仪范,班列纷错,有司不能绳劾。”
分類:
弹劾
纠正
《漢語大詞典》:
督正
矫正;纠正。 北齐
颜之推
《
颜氏家训·音辞
》
:“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矣。”
分類:
矫正
纠正
《漢語大詞典》:
讥正(譏正)
纠正。
《
后汉书·班彪传
》
:“ 彪 乃继採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
《
隋书·经籍志二
》
:“至 后汉 扶风 班彪 ,缀后传数十篇,并讥正前失。” 宋
陈善
《
扪虱新话·三经辨
》
:“ 杨中立 著
《三经义辨》
,以讥正 王氏 ,当矣,然不作可也。”
分類:
纠正
《漢語大詞典》:
匡纠(匡糾)
矫正;纠正。 汉
应劭
《风俗通·愆礼》
:“论者既不匡纠,而云观过知仁,谓心之哀惻,终始一者也。”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毋亦以民权既未能兴,则政府之举动措置,既莫或监督之而匡纠之,非於无形中有所以相慑,则民贼更何忌惮也。”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
:“匡纠流俗,厉如电霆,使天下羣伦,为闻声而摇荡。” 鲁迅
《两地书·许广平〈致鲁迅十一〉》
:“非镜无以鉴形,自勉之外,正待匡纠,先生倘进而时教之,幸甚!”
分類:
矫正
纠正
《漢語大詞典》:
矫匡(矯匡)
纠正。 清 陈天华
《猛回头》
:“禁缠足,敝俗矫匡。”
分類:
纠正
《國語辭典》:
正直
拼音:
zhèng zhí
公正刚直。《文选。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老残游记》第一八回:「像老哥聪明正直,凡事先有成竹在胸,自然投无不利。」
分類:
公正无私
纠正
正直
偏斜
邪曲
人
弯曲
刚直
坦率
《國語辭典》:
平反
拼音:
píng fān
推翻错判,洗雪冤情。《汉书。卷三六。楚元王传》:「每行京兆尹事,多所平反罪人。」《清史稿。卷二七三。郎廷佐列传》:「擢江西赣州知府,平反冤狱,居官有声。」
分類:
平反
冤屈
案件
纠正
正过
《國語辭典》:
格物
拼音:
gé wù
1.穷究事物的道理。《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宋。
苏轼
〈
谢兼侍读表
〉:「恭惟皇帝陛下,圣神格物,文武宪邦。」
2.纠正人的行为。《三国志。卷二三。魏书。和常杨杜赵裴传。和洽》:「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唐。刘禹锡〈
天平军节度使厅壁记
〉:「示菲约以裕人,信赏罚以格物。」
分類:
推究
正人
纠正
西洋
自然科学
《漢語大詞典》:
救弊
纠正弊端。 汉
班固
《白虎通·三教》
:“王者设三教何?承衰救弊欲民反正道也。” 唐
朱敬则
《魏武帝论》
:“救弊即可,仁则未知。”
分類:
纠正
弊端
《國語辭典》:
董正
拼音:
dǒng zhèng
督率改正。《书经。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归于宗周,董正治官。」《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岑晊传》:「虽在闾里,慨然有董正天下之志。」
分類:
监督
纠正
督察
整顿
《漢語大詞典》:
考正(攷正)
考查订正。 宋
周密
《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
》
:“余偶得其书,稍加攷正,具列於后。”
(1).考查核实。 晋
袁宏
《
后汉纪·桓帝纪下
》
:“中常侍 赵忠 丧父,殮为璵璠玉匣, 穆 下郡考正,乃至发墓视尸,其家称冤自诉。”
《
汉书·朱穆传
》
作“下郡案验”。
(2).省察纠正;考核订正。
《
汉书·艺文志
》
:“该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
梁书·萧子显传
》
:“又採众家
《
后汉
》
,考正同异,为一家之书。” 宋
曾巩
《〈新序〉目录序》
:“臣既考正其文字,因为其序。” 王先谦
《〈汉书补注〉序例》
:“海内耆古之士,承流嚮风,研穷 班 义,考正注文。”
分類:
考正
考查
订正
省察
查核
纠正
核实
考核
《漢語大詞典》:
矫枉(矯枉)
矫正弯曲。比喻纠正偏邪。
《
孟子·滕文公下
》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汉 赵岐 注:“人当以直矫枉耳。”
《
后汉书·朱祐景丹传论
》
:“ 光武 鉴前事之违,存矫枉之志。” 李贤 注:“矫,正也。枉,曲也。” 唐
元希声
《赠皇甫侍御赴都》
诗之四:“刺邪矫枉,非贤勿居。” 宋
秦观
《送洪景之循州参军》
诗:“寒梅不自重,輒花桃李先。矫枉有佳菊,最后众芳妍。”
分類:
矫正
弯曲
纠正
《漢語大詞典》:
救过(救過)
纠正过失。 汉
刘向
《
新序·杂事三
》
:“今君厚受德於先王之成尊,轻弃寡人以快心,则覆邪救过难得於君矣。”
《
晋书·潘岳传
》
:“故箴规之兴,将以救过补闕。”
《
新唐书·李绛传
》
:“天子有諫臣,所以救过。”
分類:
纠正
纠正过失
正过
过失
《漢語大詞典》:
绳愆(繩愆)
纠正过失。 唐
白居易
《论元稹第三状》
:“臣恐 元稹 左降已后,凡在位者,每欲举事,必先以 元稹 为戒,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无人肯为陛下嫉恶绳愆。”
分類:
纠正
纠正过失
正过
过失
《國語辭典》:
举正(舉正)
拼音:
jǔ zhèng
1.设立至正的标准。《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馀于终。」
2.检举纠正。《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既不奏闻,又无举正。」
分類:
举正
列举
谬误
纠正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