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纠察(糾察)  拼音:jiū chá
1.纠举检察。《后汉书。卷六五。皇甫张段列传。皇甫规》:「又在位素餐,尚书怠职,有司依违,莫肯纠察。」《新唐书。卷一九二。忠义列传中。贾循》:「因令纠察所在,迁检校右散骑常侍,封武威郡王。」
2.维持公共秩序。如:「他担任这次示威游行活动的纠察工作。」
3.维持公共秩序的人。如:「每天上下学,他与同学轮值当纠察。」
《国语辞典》:纠察队(纠察队)  拼音:jiū chá duì
担任纠察工作的小队编制。
《漢語大詞典》:纠听(糾聽)
犹纠察。陈书·宣帝纪:“凡诸辩决,务令清乂,约法守制,较若画一,不得前后舛互,自相矛楯,致有枉滞。紆意舞文,纠听所知,靡有攸赦。”
分類:纠察
《國語辭典》:中正  拼音:zhōng zhèng
1.不偏不倚。《礼记。乐记》:「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宋。叶适答少詹书〉:「轻鄙中正平易之论,而多为惊世骇俗绝高之语。」
2.正直。《管子。五辅》:「其君子上中正而下谄谀。」《东观汉记。卷一五。申屠刚传》:「性刚直中正,志节抗厉,常慕史䲡汲黯之为人。」
3.纯正。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交五声十二律也,或雅或郑,何也?曰:『中正则雅,多哇则郑。』」
4.职官名。秦末陈胜自立为楚王时所置,主掌纠察群臣的过失。《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
5.三国魏开始立中正以区别人物出身的贵贱。参见「九品中正」条。《晋书。卷四十五。刘毅传》:「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唐语林。卷二。文学》:「中正,乡曲之表也。藻别人物,知其乡中贤愚出处。」
《國語辭典》:弹压(彈壓)  拼音:tán yā
1.压制、镇压。《淮南子。本经》:「秉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压山川。」《文明小史》第一回:「等到洋人下乡的时候,再由县里同营里多派几个衙役兵勇,帮著弹压,免得滋事。」
2.品评、品题。宋。袁去华玉团儿。吴江渺渺疑天接〉词:「登临正要诗弹压,叹老去,都忘句法。」宋。陆游 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词:「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漢語大詞典》:豸冠
(1).即獬豸冠。《旧唐书·肃宗纪》:“御史臺欲弹事,不须进状,仍服豸冠。” 宋 黄庭坚 《次韵郭明叔长歌》:“文思 舜 禹 开言路,即看承詔著豸冠。”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惟监司观察之尊,豸冠绣衣之荣,或可稍为吐气。”
(2).借指纠察、执法的官员。
《漢語大詞典》:宪职(憲職)
负责弹劾纠察的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上大怒曰:如此偏党,岂堪宪职,候旨处分。”
《漢語大詞典》:执方(執方)
(1).按照常规办事。 隋 王通 中说·周公:“子曰:‘通变之谓道,执方之谓器。’”金史·董师中传:“凡正人多执方而不通,独 师中 正而通。”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诊祟》:“师父不可执方,还是诊脉为稳。”
(2). 隋 时纠察朝仪者持方木,谓“执方”。隋书·百官志上:“元会,廷尉三官,与 建康 三官,皆法冠玄衣朝服,以监 东 、 西 、 中华门 。手执方木,长三尺,方一寸,谓之执方。”
《漢語大詞典》:匡人
(1). 周 代官名。职掌巡行邦国,宣告法令和纠察邦治之官。《周礼·夏官·匡人》:“匡人掌达法则,匡邦国而观其慝,使无敢反侧,以听王命。”
(2). 春秋 卫国 匡 地的人。 孔子 周游列国,途经 匡 地。因 匡 人曾受 鲁国 阳货 的杀掳,而 孔子 的相貌又象 阳货 ,故遭到 匡 人的围攻。论语·子罕:“子畏於 匡 ,曰:‘……天之未丧斯文也, 匡 人其如予何?’”晋书·孔群传:“ 羣 非 孔子 ,厄同 匡 人。”红楼梦第五六回:“ 湘云 道:‘怎么 匡 人看见 孔子 ,只当是 阳货 呢?’”
《漢語大詞典》:司过(司過)
(1).掌纠察群臣过失的官吏。晏子春秋·问上十:“是以民神俱怨,而山川收禄,司过荐罪,而祝宗祈福,意者逆乎!” 张纯一 校注:“司过,官名,内史也。”史记·赵世家:“ 武灵王 少,未能听政,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汉书·陈胜传:“以 朱防 为中正, 胡武 为司过,主司羣臣。”
(2).纠正过失。《吕氏春秋·自知》:“ 汤 有司过之士。” 高诱 注:“司,主也。主,正也。正其过闕也。”旧唐书·儒学传下·邢文伟:“太子既冠成人,免於保傅之严,则有司过之史,彻膳之宰。史之义,不得不司过。”
《漢語大詞典》:月课(月課)
(1).每月考查、考核。魏书·李彪传:“陛下幼蒙鞠诲,圣教之躋,及储宫诞育,復亲抚誥,日省月课,实劳神虑。”
(2). 明 清 时每月对学子的课试或对武官武艺的考校。明史·职官志四:“儒学官月课士子之艺业而奬励之。”《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 同 通 州县,本有月课,现在攷较他们,也不过同月课一个样子。”清史稿·选举志一:“教官考校之法,有月课、季考,‘四书’之外,兼有策论……讫於 嘉庆 ,月课渐不举行。”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马端敏公被刺:“ 同治 九年七月二十七日,为 两江 总督月课武职之期, 马端敏 公 新貽 亲临校场閲射。”
(3). 宋 代规定御史纠察官邪,按月奏事的制度。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太学诸生置绫纸:“ 郑昭先 为臺臣,倏当言事月谓之月课。 昭先 纯谨人也,不敢妄有指议。”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 朱应元 既为御史,月课乃首劾 李俊明 ,公论大不平。” 张晋藩 王超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七节:“ 宋 朝在允许御史‘风闻弹人’的要求下,明令御史每月必须奏事一次,叫作‘月课’。如上任后百日内无所纠弹,则罢黜作外官,或罚‘辱台钱’。这种规定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御史弹劾权的滥用。”
《國語辭典》:巡铺(巡鋪)  拼音:xún pù
宋元时用来巡逻、防盗、防火的哨亭。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二折:「这早晚更深夜静,见一个人走将去,那厮必定是贼,拿到巡铺里吊起来,天明送到官司中去请赏!」《孤本元明杂剧。骗英布。第三折》:「英布云:『随何在那里?』小军云:『被我拿住,见今锁在巡铺里了。』」也称为「军巡铺」。
《漢語大詞典》:司聪(司聰)
(1).谓司听察。指弹劾纠察。左传·昭公九年:“女为君耳,将司聪也。”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逯钦立 校注:“司聪,为皇帝听察民隐。” 唐 元稹 《杨汝士授右补阙制》:“我国家设司諫署,以神明其耳目……方我倾听之始,命尔司聪之荣。”
(2).官名。 新莽 设置。负责听察臣下过失。参阅汉书·王莽传中
《漢語大詞典》:纠禁(糾禁)
纠察和禁绝。周礼·天官·宫正:“掌王宫之戒令、纠禁。” 郑玄 注:“纠,犹割也,察也。” 贾公彦 疏:“有过失者,已发则纠而割察之,其未发,则禁之也。”《周礼·地官·乡师》:“掌其戒令纠禁。”后汉书·张衡传:“此皆欺世罔俗,以昧埶位,情伪较然,莫之纠禁。”
《漢語大詞典》:司绳(司繩)
(1).负责颁行法令。 南朝 宋 谢庄 《宋明堂歌·歌黄帝》:“履建宅中寓,司绳御四方。裁化偏寒燠,布政周炎凉。”
(2).主持纠察的官员。 明 何景明 《何子·用直》:“故直节之士,邦之司绳而国之强御也。故司绳不得职,则邪枉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