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紧接(紧接)  拼音:jǐn jiē
紧跟著。如:「他早上开完会,下午又紧接著参加另一个研讨会。」
《国语辞典》:紧接著(紧接著)  拼音:jǐn jiē zhe
一件事接著另一件事连续发生。如:「我只听见『砰』的一声,紧接著眼前一片漆黑,整个人就失去了知觉。」《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一时茶罢,紧接著端上菜来,四碟两碗,无非豆腐面筋青菜之类。」
《國語辭典》:海岸  拼音:hǎi àn
衔接海洋边缘的陆地。《三国志。卷三○。魏书。东夷传》:「从郡至倭,循海岸水行,历韩国,乍南乍东,到其北岸狗邪韩国,七千馀里。」
《國語辭典》:接踵  拼音:jiē zhǒng
后面的人的脚尖与前面的人的脚后跟相接续。形容相继不绝。《三国演义》第九三回:「黄巾之后,董卓、催、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
《漢語大詞典》:寻声(尋聲)
(1).随声;紧接别人的声音。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令发之日,下之应也,犹响寻声耳。” 唐 郑綮 开天传信记:“上尝问曰:‘此胡腹中何物,其大如是。’ 禄山 寻声应曰:‘腹中更无他物,惟赤心尔。’”
(2).循着声音;寻找发声之处。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鲁迅 《呐喊·阿Q正传》:“ 阿Q 寻声渐渐的寻到 赵太爷 的内院里。”
《國語辭典》:连声(連聲)  拼音:lián shēng
一声紧接一声。如:「大夥儿都相当认同这理念,连声称是。」《文明小史》第四四回:「张宝瓒只得诺诺连声,又向首府磕了一个头,方才出来。」
《漢語大詞典》:海漫
紧接在护坦下游防止河床被冲刷的设施。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山既长,砖石之砌其上者渐次迸开,海漫裂缝,雨水浸入,无不坍塌。”
《國語辭典》:接手  拼音:jiē shǒu
1.从他人手中接取物品。《老残游记》第一○回:「玙姑于是取了箜篌递给扈姑。扈姑不肯接手,说道:『我弹箜篌不及玙妹。』」
2.接替前人的工作。如:「这件工作十分麻烦,自从老王离职后,无人肯接手。」
《國語辭典》:接手  拼音:jiē shou
1.俗称暂时搁置物品的桌几等。
2.从旁接应的人。如:「你确定不须要接手就能办妥这件事吗?」
《國語辭典》:下次  拼音:xià cì
紧接本次以后的一次。如:「今天请假,下次董事会我一定准时参加。」元。王晔《桃花女。楔子》:「下次再不要他算了,您好知道么?」《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到是老师下次有甚么有钱的诗文,不要寻他做。」
《漢語大詞典》:下次小的
元 代对仆役的称呼。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四折:“下次小的每,便安排酒食茶饭。” 元 武汉臣《老生儿》楔子:“便着下次小的每鞁马,送老的往庄儿上去。”亦省作“ 下次 ”。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一折:“下次每将酒来,着学士再饮几盃。”
分類:仆役称呼
《國語辭典》:攒蹄(攢蹄)  拼音:cuán tí
1.马疾驰时,前后蹄紧接,状如并集。唐。韩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分曹决胜约前定,百马攒蹄近相映。」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二折:「厮琅琅弓上箭,扑刺刺马攒蹄。」
2.四脚并拢。《西游记》第四一回:「四马攒蹄,裍在后院里。」《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大夫叫将宣教四马攒蹄,捆做一团。」
《漢語大詞典》:上唇
昆虫和甲壳动物以及其它节肢动物的上面的或者前方的唇,包括单一的一块或者一片,紧接着上颚的前方或者上面
一些兰花唇瓣的顶生裂片
一个上唇鳞片或者板
《國語辭典》:后脚(後腳)  拼音:hòu jiǎo
1.昆虫或四肢动物,长在后面的两只脚。
2.人行走时,在后面的那只脚。
3.与「前脚」一词连用时,表示紧跟在后。《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等徐太爷前脚去了,后脚再看哩!」
《漢語大詞典》:叠声(疊聲)
亦作“迭声”。 一声紧接一声。 冰心 《离家的一年》:“这时母亲在屋里又一连迭声,催他去睡。”
分類:一声紧接
《漢語大詞典》:直后(直後)
(1).官名。在乘舆之后担任侍卫。周书·赵肃传:“﹝ 肃 ﹞寻除直后,转直寝。”隋书·百官志中:“直阁属官,有朱衣直阁、直阁将军、直寝、直斋、直后之属。”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元年:“直后 徐僧亮 盛怒,大言於众曰:‘吾等荷恩,今日应死报!’” 胡三省 注:“直后,亦宿卫之官,侍卫於乘舆之后者也。”
(2).以后;后面。谓紧接某一时间之后。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这一段,实在是五四运动直后,将毅然和传统战斗,而又怕敢毅然和传统战斗,遂不得不复活其‘缠绵悱恻之情’的青年们的写照。”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三幕第一场:“前幕之直后。”
《國語辭典》:当口(當口)  拼音:dāng kǒu
正值某个时机。《文明小史》第六回:「这里傅知府私心指望要趁这个当口,立一番莫大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