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锅面(一鍋麵)  拼音:yī guō miàn
南宋时民生艰困,百姓期望真德秀能改善物价昂贵的情况,故民间有谚云:「若欲百物贱,直待真直院。」等到真德秀任参知政事,却首提尊祟道学,以正心诚意为第一义。人们大失所望,在谚语后续上两句:「吃了西湖水,打作一锅面。」因南宋京城为杭州,故讥刺他虽进身朝廷,做事不切时务。见元。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真西山入朝诗》。后比喻做事糊涂。
《国语辞典》:没心没计(没心没计)  拼音:méi xīn méi jì
做事糊涂,没有细心安排算计好。《红楼梦》第五七回:「必定是这个月的月钱又没得。凤丫头如今也这样没心没计了。」
《国语辞典》:在坛子胡同(在坛子胡同)  拼音:zài tán zi hú tòng
糊涂、不明白。《儿女英雄传》第一七回:「这事只有我一个人心里明白,你们大家都在坛子胡同呢!」
分类:糊涂明白
《国语辞典》:吃伤了(吃伤了)  拼音:chī shāng le
本为吃太多以致伤了肠胃。引申为糊涂。《金瓶梅》第八六回:「你这小孩儿家,空口来说空话,倒还敢奚落老娘,老娘不道的吃伤了哩!」
《国语辞典》:哈帐(哈帐)  拼音:hā zhàng
糊涂不清。《金瓶梅》第五八回:「刚才若不是我在旁边说著,李大姐恁哈帐行货,就要把银子交姑子挈了印经去。」
分类:糊涂不清
《國語辭典》:搞乱(搞亂)  拼音:gǎo luàn
把事物弄乱。如:「桌上的东西你不要搞乱了。」
《漢語大詞典》:戆闇(戇闇)
糊涂而不明事理。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 国珍 素戇闇,不能决,惟日夜运珍寳,集巨艇,为泛海计。”
分類:糊涂事理
《漢語大詞典》:凡愦(凡憒)
平庸糊涂。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而茅蓬不能动万钧之鏗鏘,侏儒不能看重仞之弘丽,因而蚩之,谓为凡憒。”
分類:平庸糊涂
《國語辭典》:囫囵竹(囫圇竹)  拼音:hú lún zhú
未凿眼的竹子。比喻头脑不清楚或不明事理。《水浒传》第四回:「众僧出得方丈,都道:『好个囫囵竹的长老!』」
《漢語大詞典》:惛惑
糊涂困惑。晋书·石季龙载记下:“先帝亦有意于殿下矣,但以末年惛惑,为 张豺 所误。”梁书·贺琛传:“常欲承用,无替怀抱,每苦倥偬,更增惛惑。”
分類:糊涂困惑
《國語辭典》:浑话(渾話)  拼音:hún huà
糊涂话,不明事理的话。如:「亏他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这种浑话竟然说得出来!」也作「混话」。
分類:糊涂
《漢語大詞典》:浑浑沌沌(渾渾沌沌)
(1).旧指天地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吕氏春秋·大乐:“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则成章,浑浑沌沌。”
(2).混杂、不分明貌。孙子·势:“纷纷紜紜,鬪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这绝对的东西,就是所谓‘道’,所谓‘一’。一切都笼罩在里面,分什么彼此,分什么是非?浑浑沌沌,各任自然。” 宋家玲 等《神秒的古道》:“那风,挟持着砾石、沙土,把地面搅得浑浑沌沌,似 黄河 决口,翻着巨浪。”
(3).糊涂无知貌。庄子·在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 郭象 注:“浑沌无知而任其自復,乃能终身不离其本。” 田汉 《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第三场:“在 湖南 念书的时候,我还是浑浑沌沌的,不太晓得事情。”
(4).形容迷糊,不清醒。 欧阳山 《苦斗》五八:“她才浑浑沌沌地睡过去了。” 柯岩 《奇异的书简·追赶太阳的人》:“还有人什么也没带去,什么也没留下,走着浑浑沌沌的路,度过了空虚的一生。”
《漢語大詞典》:昏昏噩噩
形容糊涂、无知的样子。 叶君健 《曙光》四:“这两句话像两根铁扫把,把他的脑子搅得昏昏噩噩,好大一阵子不能进行思维活动。”《新华月报》1979年第1期:“但是封建统治阶级中当权的大多数,却仍然是文恬武嬉,昏昏噩噩。”亦省作“ 昏噩 ”。 端木蕻良 《鴜鹭湖的忧郁》:“他便被精神的疲倦带入一道无比的伤痛与睡眠混和的深渊里,昏噩沉浑的失去了知觉。”
分類:糊涂无知
《漢語大詞典》:混沌魍魉(混沌魍魎)
糊涂鬼。詈词。《水浒传》第二四回:“那妇人道:‘混沌魍魎,他来调戏我,倒不喫别人笑。’”
分類:糊涂詈词
《漢語大詞典》:惑闇
昏昧,糊涂不明。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耻不知而又不问,欲作则其知不足,是以惑闇。”
分類:昏昧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