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梦中(夢中)
(1).睡梦之中。列子·周穆王:“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 古莽之国 ,阴阳之气所不交,故寒暑亡辨;日月之光所不照,故昼夜亡辨。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觉,以梦中所为者实,觉之所见者妄。” 南朝 梁 沈约 《别范安成》诗:“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賸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説着,便把他梦中所闻所见,云端里的情节,详细告诉了那 毕生 一遍。” 陶铸 《一室》诗:“ 井冈 晓日 延河 月,莫嘆相逢是梦中。”
(2).比喻懵懂糊涂,受人欺骗。《三国演义》第七二回:“ 操 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盖。 操 跃起拔剑斩之,復上牀睡……惟 修 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3). 梦泽 之中。左传·宣公四年:“ 楚 鬭伯比 ……生 子文 焉,使弃诸 梦 中。”
《國語辭典》:漫漫  拼音:màn màn
1.放任、放纵。《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江都易王刘非》:「王前事漫漫,今当自谨。」唐。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长远、长久。如:「夜漫漫」、「路漫漫」。唐。岑参 逢入京使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乾。」
3.平缓、慢慢。南朝梁。沈约〈早发定山〉诗:「归海流漫漫,出浦水溅。」宋。王安石 寄韩持国诗:「渌绕宫城漫漫流,鹅黄小蝶弄春柔。」
4.形容无边无际。《三国演义》第六回:「见紫微垣中白气漫漫,坚叹曰:『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言讫,不觉泪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望漫漫,身如一叶,不觉凄然,吊下泪来。」
5.容光焕发。《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四。欢喜国王缘》:「盈盈素质,灼灼娇姿,实可漫漫,偏称王心。」
《國語辭典》:颓然(頹然)  拼音:tuí rán
乏力欲倒的样子。《晋书。卷四四。李胤传》:「容貌质素,颓然若不足者,而知度沉邃,言必有则。」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國語辭典》:迷人  拼音:mí rén
1.使人迷惑而失去本性。《红楼梦》第五回:「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弟兄之幸矣。」
2.深具诱惑力的。如:「他的风采十分迷人。」
《國語辭典》:蒙蒙  拼音:méng méng
1.昏暗不明。《汉书。卷一○○。叙传上》:「昒昕寤而仰思兮,心蒙蒙犹未察。」
2.萌生。《大戴礼记。夏小正》:「日冬至,阳气至始动,诸向生皆蒙蒙符矣。」
3.形容多而密布的样子。《楚辞。东方朔。七谏。自悲》:「何青云之流澜兮,微霜降之蒙蒙。」
《國語辭典》:濛濛  拼音:méng méng
1.形容水气绵细密布的样子。晋。陶渊明〈停云〉诗:「霭霭停云,濛濛时雨。」《三国演义》第一○○回:「三将不能相顾,只管乱撞,但见愁云漠漠,惨雾濛濛。」
2.迷茫不清的样子。唐。白居易 江夜舟行诗:「烟澹月濛濛,舟行夜色中。」唐。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國語辭典》:矇矇  拼音:méng méng
昏暗不明。引申为不明理、不开通。《文选。班固。幽通赋》:「昒昕寤而仰思兮,心矇矇犹未察。」
《國語辭典》:贸贸(貿貿)  拼音:mào mào
1.眼睛看不清楚的样子。《礼记。檀弓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2.昏瞆的样子。明。李昌祺《剪灯馀话。卷四。泰山御史传》:「庸庸俗土,贸贸迂儒。」
《國語辭典》:昏乱(昏亂)  拼音:hūn luàn
1.神智错乱迷惘。《汉书。卷七三。韦贤传》:「玄成深知其非贤雅意,即阳为病狂,卧便利,妄笑语昏乱。」《文选。扬雄。甘泉赋》:「徒徊徊以徨徨兮,魂眇眇而昏乱。」
2.昏味暴虐,不明治道。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檄移》:「故兵出须名,振此威风,暴彼昏乱。」《东周列国志》第一八回:「衰弱者扶之,强横者抑之,昏乱不共命者,率诸侯讨之。」
3.时代黑暗,社会混乱。《老子》第一六章:「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庄子。渔父》:「廷无忠臣,国家昏乱。」
《漢語大詞典》:惑人
(1).昏庸糊涂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知事非而不改,闇良规而增剧者惑人也。”
(2).迷惑人。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不可妄作怪异惑人,以干天谴也。”
《國語辭典》:懵懂  拼音:měng dǒng
糊涂、心里不明白。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那厮也忒懵懂玉山低趄,著鬼祟醉眼乜斜。」《西游记》第四三回:「你这厮十分懵懂!你道僧人是谁?」也作「蒙董」、「蒙懂」、「懞懂」、「瞢懂」。
《國語辭典》:迷濛  拼音:mí méng
形容景物朦胧不清。如:「细雨霏霏中,江上景物有点迷濛。」
《國語辭典》:颟顸(顢頇)  拼音:mán hān
1.脸大的样子。《集韵。平声。寒韵》:「颟顸,大面貌。」
2.形容不明事理,糊里糊涂。《文明小史》第三○回:「这后任的东家是个旗人,有些颟顸,伯集既是老手,有几桩事办得不免霸道些,人家恨了他,都说他坏话。」
《漢語大詞典》:昏愚
(1).糊涂而愚蠢。旧五代史·晋书·李从温传:“后以多畜驼马,纵牧近郊,民有诉其害稼者, 从温 曰:‘若从尔之意,则我产畜何归乎?’其昏愚多类此也。” 宋 欧阳修 《胡先生墓表》:“先生为人师,言行而身化之,使诚明者达,昏愚者励,而顽傲者革。”《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非关喜里乍昏愚; 庄周 曾作蝶, 薛伟 亦为鱼。” 蒋光慈 《乡情》诗:“我乡的农民也有点兴起,他们不如从前那般的昏愚。”
(2).指昏愚之事或人。《旧唐书·元行冲传》:“圣皇纂业,耽古崇儒,高曾规矩,宜所修袭,乃制昏愚,甄分旧义。” 清 戴名世 《朱翁诗序》:“以 子美 之才气……而时时步庸人之后尘,分昏愚之一饱,岂不痛哉!”
《國語辭典》:大惑  拼音:dà huò
很大的疑惑。如:「生死问题是人生大惑,许多哲学家终其一生都在为它找寻解答。」
分類:迷惑糊涂
《國語辭典》:大惑不解  拼音:dà huò bù jiě
十分糊涂、迷惑,不懂道理。语本《庄子。天地》:「大惑者终生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后用以指对事物感到非常疑惑,无法瞭解。宋。陆游 与赵都大启:「伏念某下愚无知,大惑不解,罪宜永斥。」
分類:迷惑
《國語辭典》:没没(沒沒)  拼音:mò mò
1.沉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何没没也,将焉用贿。」
2.埋没。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九。张怀瓘书断下能品》:「艺成而下,德成而上。然书之为用,施于竹帛,千载不朽,亦犹愈没没而无闻哉。」
《國語辭典》:昏庸  拼音:hūn yōng
昏昧平庸。宋。苏轼〈思子台赋〉:「彼昏庸者固不足告也,吾将以为明王之龟策。」《儒林外史》第二四回:「这日叫幕客叙了揭帖稿,取来灯下自己细看:『为特参昏庸不职之县令以肃官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