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勤。小乘七十五法中大善地法之一,大乘百法中善心所之一。勇猛修善法,断恶法之心作用也。唯识论六曰:「勤谓精进,于善恶品修断事中勇悍为性,对治懈怠满善为业。」辅行二曰:「于法无染曰精,念念趣求曰进。」慈恩上生经疏下曰:「精谓精纯无恶杂故,进谓升进不懈怠故。」华严大疏五曰:「精进,练心于法名之为精,精心务达目之为进。」维摩经佛国品曰:「精进是菩萨净土。」案汉书,召属县长吏,选精进掾史。注:精明而进趣也。此为精进二字之出处。
【佛学常见辞汇】
又叫做勤,即努力向善向上。
【三藏法数】
谓人直心向道,勤行众善,无有懈怠,是名精进。
【三藏法数】
精进者,谓修诸善道,精勤无怠,心心相续,不自放逸也。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即当一心勇猛,安住止观,毋令退失。如经所说,系心观于真谛,设使头上火然,终不放舍,是名精进。(止观者,谓止息散乱,观照昏沉也。真谛者,谓谛审诸法皆即真空也。)
(术语)又曰勤。小乘七十五法中大善地法之一,大乘百法中善心所之一。勇猛修善法,断恶法之心作用也。唯识论六曰:「勤谓精进,于善恶品修断事中勇悍为性,对治懈怠满善为业。」辅行二曰:「于法无染曰精,念念趣求曰进。」慈恩上生经疏下曰:「精谓精纯无恶杂故,进谓升进不懈怠故。」华严大疏五曰:「精进,练心于法名之为精,精心务达目之为进。」维摩经佛国品曰:「精进是菩萨净土。」案汉书,召属县长吏,选精进掾史。注:精明而进趣也。此为精进二字之出处。
【佛学常见辞汇】
又叫做勤,即努力向善向上。
【三藏法数】
谓人直心向道,勤行众善,无有懈怠,是名精进。
【三藏法数】
精进者,谓修诸善道,精勤无怠,心心相续,不自放逸也。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即当一心勇猛,安住止观,毋令退失。如经所说,系心观于真谛,设使头上火然,终不放舍,是名精进。(止观者,谓止息散乱,观照昏沉也。真谛者,谓谛审诸法皆即真空也。)
二种精进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身精进,如法致财而用于布施等。二心精进,断悭贪等之恶心而不使得入也。见智度论八十。
【佛学常见辞汇】
身精进和心精进。身精进是身体力行善法;心精进是勤断悭贪等之恶心。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一、身精进〕,谓身勤修善法,昼夜行道,礼诵讲说,劝助开化,是名身精进。(劝助者,奖劝赞助也。开化者,说法开导,化度于人也。)
〔二、心精进〕,谓心勤行善道,心心相续,无有间歇,是名心精进。
(名数)一身精进,如法致财而用于布施等。二心精进,断悭贪等之恶心而不使得入也。见智度论八十。
【佛学常见辞汇】
身精进和心精进。身精进是身体力行善法;心精进是勤断悭贪等之恶心。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一、身精进〕,谓身勤修善法,昼夜行道,礼诵讲说,劝助开化,是名身精进。(劝助者,奖劝赞助也。开化者,说法开导,化度于人也。)
〔二、心精进〕,谓心勤行善道,心心相续,无有间歇,是名心精进。
三种精进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被甲精进,被菩萨大心之甲,不怖种种难行也。二摄善精进,勤修善法而不倦也。三利乐精进,勤化众生而不倦也。见成唯识论九。
【佛学常见辞汇】
一、披甲精进,即要像将军披甲上阵一样,勇往直前,不畏一切;二、摄善精进,即努力修习一切善法,与道锲而不舍,须臾不离;三、利乐精进,即不但要自我净化,而且要发大慈悲心,普度一切众生。
【三藏法数】
(出菩萨善戒经)
〔一、庄严精进〕,庄即端庄,严即严饰。谓菩萨发心时,精勤修习一切梵行,庄严道果;复为化诸众生,于三界中示现受生,乃至为慈悲故,入地狱中代其受苦,心不休息,是名庄严精进。(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摄善法精进〕,谓菩萨既修六度梵行,不为烦恼恶业邪见之所倾动,摄持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心不放逸,是名摄善法精进。(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三、利益众生精进〕,谓菩萨于一切时,修习圣道,利益一切众生,以种种法而化导之,咸使断灭恶因,成就善果;虽历尘劫,心不疲倦,是名利益众生精进。
(名数)一被甲精进,被菩萨大心之甲,不怖种种难行也。二摄善精进,勤修善法而不倦也。三利乐精进,勤化众生而不倦也。见成唯识论九。
【佛学常见辞汇】
一、披甲精进,即要像将军披甲上阵一样,勇往直前,不畏一切;二、摄善精进,即努力修习一切善法,与道锲而不舍,须臾不离;三、利乐精进,即不但要自我净化,而且要发大慈悲心,普度一切众生。
【三藏法数】
(出菩萨善戒经)
〔一、庄严精进〕,庄即端庄,严即严饰。谓菩萨发心时,精勤修习一切梵行,庄严道果;复为化诸众生,于三界中示现受生,乃至为慈悲故,入地狱中代其受苦,心不休息,是名庄严精进。(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摄善法精进〕,谓菩萨既修六度梵行,不为烦恼恶业邪见之所倾动,摄持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心不放逸,是名摄善法精进。(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三、利益众生精进〕,谓菩萨于一切时,修习圣道,利益一切众生,以种种法而化导之,咸使断灭恶因,成就善果;虽历尘劫,心不疲倦,是名利益众生精进。
精进力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力之一。
【三藏法数】
谓行此正道及助道法时,若精进根增长,则能除身心懈怠,成办出世之法,是为精进力。
(术语)五力之一。
【三藏法数】
谓行此正道及助道法时,若精进根增长,则能除身心懈怠,成办出世之法,是为精进力。
精进弓
【佛学大辞典】
(譬喻)智慧譬箭,精进比弓。智度论十曰:「忍铠心坚固,精进弓力强。智慧箭劲利,破憍慢诸贼。」
(譬喻)智慧譬箭,精进比弓。智度论十曰:「忍铠心坚固,精进弓力强。智慧箭劲利,破憍慢诸贼。」
精进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十信)
【三藏法数】
谓发菩提心,修习善业,昼夜禅诵,不令放舍,远离一切懈怠心也。
【三藏法数】
不杂曰精,无间名进。谓唯以念心,精明进趣真净之地。经云:唯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术语)(参见:十信)
【三藏法数】
谓发菩提心,修习善业,昼夜禅诵,不令放舍,远离一切懈怠心也。
【三藏法数】
不杂曰精,无间名进。谓唯以念心,精明进趣真净之地。经云:唯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十信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之第一十位也。十信云者,入佛之教法,先以信所以能入也:一、信心,灭尽一切妄想,而中道纯真之谓也。二、念心,真信明了,一切圆通,虽经几多生死,亦不遗忘现前之习气也。三、精进心,以妙圆纯真之精明,进趣于真净也。四、慧心,心精现前,则纯真之智慧,自然发起也。五、定心,执持智明,则周遍寂湛,心常凝于一境也。六、不退心,定光发明,则明性深入,唯知进而不退也。七、护法心,心进安然,则保持一切佛法而不失,与十方如来,气分交涉也。八、回向心,觉明保持,则能以妙力,感佛光回照,又向佛而安住也。九、戒心,心光密回则安住无为而不遗失也。十、愿心,住戒自在,故能游于十方所作悉随愿也。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最初十位名十信,因入佛教海,修无量法门,要以信为先也。一、信心。心与理合,确切不移,灭一切妄想,名曰信心。二、念心。虽在无数劫中,舍身受身,此现前一念,决定不忘,名曰念心。三、精进心。不杂曰精,不退曰进,进趣真净,名精进心。四、慧心。心纯行勤,智慧自生,名曰慧心。五、定心,百杂粉碎,心体湛然,名曰定心。六、不退心,定光发明,进修无懈,深入自性,名不退心。七、护法心。进趣功纯,保持不失,与十方如来,气分相接,名护法心。八、回向心。以保持修道力故,与佛光相交格,名回向心。九、戒心。安住净戒,心光常凝,名曰戒心。十、愿心。遍游十方,化导众生,随其所愿悉得满足,名曰愿心。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十信者,乃三贤之首,万行之先也。然欲从凡入圣,必以信为先导,始自信心,终至愿心,总为十信,以作菩萨真修之方便也。(三贤,即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也。)
〔一、信心〕,谓心与理冥,决了无疑,妙信纯真,恒住中道。经云: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馀,中道纯真,名曰信心。
〔二、念心〕,谓真信明了过去未来劫中,出生入死,忆念无忘。经云:无数劫中,舍身受身,皆能忆念,得无遗忘,名曰念心。(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三、精进心〕,不杂曰精,无间名进。谓唯以念心,精明进趣真净之地。经云:唯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四、慧心〕,善入佛法,造心分别为慧。谓精进之心,既已现前,则纯真之慧,自然发显。经云: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曰慧心。
〔五、定心〕,谓念虑皆忘,寂用无心,则慧性明彻,湛然不动。经云: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曰定心。
〔六、不退心〕,谓定光显发,慧心明彻,知道不远,进修无懈。经云: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七、护法心〕,谓心进无退,则能保护任持一切佛法,而佛之气分,与己相接。经云: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
〔八、回向心〕,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以护法心微妙之力,感佛之光来照,又复回光以向于佛,犹如双镜交照,光辉互现也。经云: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名回向心。
〔九、戒心〕,谓心回向佛,则于净戒,安住不失。经云: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曰戒心。
〔十、愿心〕,谓由心住净戒而得自在,故能遍游十方世界,化导众生,随其所愿,悉皆满足。经云: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曰愿心。
(术语)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之第一十位也。十信云者,入佛之教法,先以信所以能入也:一、信心,灭尽一切妄想,而中道纯真之谓也。二、念心,真信明了,一切圆通,虽经几多生死,亦不遗忘现前之习气也。三、精进心,以妙圆纯真之精明,进趣于真净也。四、慧心,心精现前,则纯真之智慧,自然发起也。五、定心,执持智明,则周遍寂湛,心常凝于一境也。六、不退心,定光发明,则明性深入,唯知进而不退也。七、护法心,心进安然,则保持一切佛法而不失,与十方如来,气分交涉也。八、回向心,觉明保持,则能以妙力,感佛光回照,又向佛而安住也。九、戒心,心光密回则安住无为而不遗失也。十、愿心,住戒自在,故能游于十方所作悉随愿也。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最初十位名十信,因入佛教海,修无量法门,要以信为先也。一、信心。心与理合,确切不移,灭一切妄想,名曰信心。二、念心。虽在无数劫中,舍身受身,此现前一念,决定不忘,名曰念心。三、精进心。不杂曰精,不退曰进,进趣真净,名精进心。四、慧心。心纯行勤,智慧自生,名曰慧心。五、定心,百杂粉碎,心体湛然,名曰定心。六、不退心,定光发明,进修无懈,深入自性,名不退心。七、护法心。进趣功纯,保持不失,与十方如来,气分相接,名护法心。八、回向心。以保持修道力故,与佛光相交格,名回向心。九、戒心。安住净戒,心光常凝,名曰戒心。十、愿心。遍游十方,化导众生,随其所愿悉得满足,名曰愿心。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十信者,乃三贤之首,万行之先也。然欲从凡入圣,必以信为先导,始自信心,终至愿心,总为十信,以作菩萨真修之方便也。(三贤,即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也。)
〔一、信心〕,谓心与理冥,决了无疑,妙信纯真,恒住中道。经云: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馀,中道纯真,名曰信心。
〔二、念心〕,谓真信明了过去未来劫中,出生入死,忆念无忘。经云:无数劫中,舍身受身,皆能忆念,得无遗忘,名曰念心。(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三、精进心〕,不杂曰精,无间名进。谓唯以念心,精明进趣真净之地。经云:唯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四、慧心〕,善入佛法,造心分别为慧。谓精进之心,既已现前,则纯真之慧,自然发显。经云: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曰慧心。
〔五、定心〕,谓念虑皆忘,寂用无心,则慧性明彻,湛然不动。经云: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曰定心。
〔六、不退心〕,谓定光显发,慧心明彻,知道不远,进修无懈。经云: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七、护法心〕,谓心进无退,则能保护任持一切佛法,而佛之气分,与己相接。经云: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
〔八、回向心〕,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以护法心微妙之力,感佛之光来照,又复回光以向于佛,犹如双镜交照,光辉互现也。经云: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名回向心。
〔九、戒心〕,谓心回向佛,则于净戒,安住不失。经云: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曰戒心。
〔十、愿心〕,谓由心住净戒而得自在,故能遍游十方世界,化导众生,随其所愿,悉皆满足。经云: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曰愿心。
精进信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信之一。
(术语)十信之一。
精进根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根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五根之一。
【三藏法数】
谓既信四念处正观及诸助道善法,倍策精进,勤求不息,是名精进根。
(术语)五根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五根之一。
【三藏法数】
谓既信四念处正观及诸助道善法,倍策精进,勤求不息,是名精进根。
精进铠
【佛学大辞典】
(譬喻)铠为甲,三种精进中之被甲精进也。法华经涌出品曰:「汝等当共一心被精进铠为坚固意。」
(譬喻)铠为甲,三种精进中之被甲精进也。法华经涌出品曰:「汝等当共一心被精进铠为坚固意。」
精进方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十种方便)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于诸梵行,即当捍劳忍苦,勇猛无怠;其所得法,念念思惟,不令忘失,是为精进方便也。(梵行,即净行也。)
(术语)(参见:十种方便)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于诸梵行,即当捍劳忍苦,勇猛无怠;其所得法,念念思惟,不令忘失,是为精进方便也。(梵行,即净行也。)
精进无灭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十二无减之一。(参见:无减)
(术语)二十二无减之一。(参见:无减)
精进觉支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七觉分)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七觉分)
(术语)(参见:七觉分)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七觉分)
精进如意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如意足之一。(参见:四如意足)
【佛学常见辞汇】
四如意足之一。
【三藏法数】
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术语)四如意足之一。(参见:四如意足)
【佛学常见辞汇】
四如意足之一。
【三藏法数】
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如意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名四神足。为三十七科道品中次四正勤所修之行品。四种之禅定也。前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多,定力小弱,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又名神足。如意者如意而得也。为六通中之身如意通。又总曰六通,是定所生之果也。足者所依之义,如身依足而立。又六通等之如意,依此四种之定而起,故名定为足,又神者灵妙之德,此定为能生灵妙果德之所依,故名足。智度论十九曰:「问曰:四念处四正勤中已有定,何以故不名如意足?答曰:彼虽有定,智慧精进力多,定力弱故,行者不得如意愿。四种定者:欲为主得定,精进为主得定,心为主得定,思惟为主得定。」然四如意足之称目,异说颇多,智度论及法界次第,列欲,精进,心,思惟,辅行七列欲,精进,一心,思惟,是同一也。俱舍论则列欲勤心观,四教仪则列欲念心慧。俱舍光记二十五曰:「此四者依加行而立名:一欲神足,欲于加行位起此定,依欲之力,故定引发而起。二勤神足,于加行位勤修此定,依勤之力,故定引发而起。三心神足,于加行位,一心专住依心之力,故定引发而起。四观神足,于加行位观察理,依观之力,故定引发而起。加行位中虽有多法,而此四法资益最胜,故从此四者而名。」俱舍论二十五曰:「何缘于定立神足名,诸灵妙德所依止故。(中略)神谓受用种种神境,分一为多,乃至广说。足谓欲等四三摩地,此中佛说定果名神,欲等所生等持名足。」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神足,原系四种禅定,谓修此四者,则能如意开发神通。一、欲如意足,谓修道趣果的欲望增进。二、念如意足,谓念念一心,住于正理。三、进如意足,谓精进直前,功无间断。四、慧如意足,谓真照离妄,心不散乱。
【佛学次第统编】
名四神足。前之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长,定力小故。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
一、欲 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
二、念 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三、进 精进如意足。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慧 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驰散也。谓凡所修习,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一、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庄严彼法者,谓修希即心,令四念处身受心法之观成就也。)
〔二、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三、精进如意足〕,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驰散也。谓凡所修习,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数】
谓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一、欲如意足,谓希慕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二、精进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专注一心,无有间杂,如愿满足也。三、念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记忆不忘,如愿满足也。四、思惟如意足,谓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愿满足也。
(术语)又名四神足。为三十七科道品中次四正勤所修之行品。四种之禅定也。前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多,定力小弱,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又名神足。如意者如意而得也。为六通中之身如意通。又总曰六通,是定所生之果也。足者所依之义,如身依足而立。又六通等之如意,依此四种之定而起,故名定为足,又神者灵妙之德,此定为能生灵妙果德之所依,故名足。智度论十九曰:「问曰:四念处四正勤中已有定,何以故不名如意足?答曰:彼虽有定,智慧精进力多,定力弱故,行者不得如意愿。四种定者:欲为主得定,精进为主得定,心为主得定,思惟为主得定。」然四如意足之称目,异说颇多,智度论及法界次第,列欲,精进,心,思惟,辅行七列欲,精进,一心,思惟,是同一也。俱舍论则列欲勤心观,四教仪则列欲念心慧。俱舍光记二十五曰:「此四者依加行而立名:一欲神足,欲于加行位起此定,依欲之力,故定引发而起。二勤神足,于加行位勤修此定,依勤之力,故定引发而起。三心神足,于加行位,一心专住依心之力,故定引发而起。四观神足,于加行位观察理,依观之力,故定引发而起。加行位中虽有多法,而此四法资益最胜,故从此四者而名。」俱舍论二十五曰:「何缘于定立神足名,诸灵妙德所依止故。(中略)神谓受用种种神境,分一为多,乃至广说。足谓欲等四三摩地,此中佛说定果名神,欲等所生等持名足。」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神足,原系四种禅定,谓修此四者,则能如意开发神通。一、欲如意足,谓修道趣果的欲望增进。二、念如意足,谓念念一心,住于正理。三、进如意足,谓精进直前,功无间断。四、慧如意足,谓真照离妄,心不散乱。
【佛学次第统编】
名四神足。前之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长,定力小故。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
一、欲 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
二、念 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三、进 精进如意足。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慧 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驰散也。谓凡所修习,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一、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庄严彼法者,谓修希即心,令四念处身受心法之观成就也。)
〔二、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三、精进如意足〕,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驰散也。谓凡所修习,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数】
谓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一、欲如意足,谓希慕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二、精进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专注一心,无有间杂,如愿满足也。三、念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记忆不忘,如愿满足也。四、思惟如意足,谓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愿满足也。
精进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勤波罗蜜。六波罗蜜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勤波罗蜜,(参见:六波罗蜜)
(术语)又曰勤波罗蜜。六波罗蜜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勤波罗蜜,(参见:六波罗蜜)
精进波罗蜜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十波罗蜜菩萨之一。密号曰慧护金刚。
(菩萨)十波罗蜜菩萨之一。密号曰慧护金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