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精进觉支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七觉分)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七觉分)
精进如意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如意足之一。(参见:四如意足)
【佛学常见辞汇】
四如意足之一。
【三藏法数】
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如意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名四神足。为三十七科道品中次四正勤所修之行品。四种之禅定也。前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多,定力小弱,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又名神足。如意者如意而得也。为六通中之身如意通。又总曰六通,是定所生之果也。足者所依之义,如身依足而立。又六通等之如意,依此四种之定而起,故名定为足,又神者灵妙之德,此定为能生灵妙果德之所依,故名足。智度论十九曰:「问曰:四念处四正勤中已有定,何以故不名如意足?答曰:彼虽有定,智慧精进力多,定力弱故,行者不得如意愿。四种定者:欲为主得定,精进为主得定,心为主得定,思惟为主得定。」然四如意足之称目,异说颇多,智度论及法界次第,列欲,精进,心,思惟,辅行七列欲,精进,一心,思惟,是同一也。俱舍论则列欲勤心观,四教仪则列欲念心慧。俱舍光记二十五曰:「此四者依加行而立名:一欲神足,欲于加行位起此定,依欲之力,故定引发而起。二勤神足,于加行位勤修此定,依勤之力,故定引发而起。三心神足,于加行位,一心专住依心之力,故定引发而起。四观神足,于加行位观察理,依观之力,故定引发而起。加行位中虽有多法,而此四法资益最胜,故从此四者而名。」俱舍论二十五曰:「何缘于定立神足名,诸灵妙德所依止故。(中略)神谓受用种种神境,分一为多,乃至广说。足谓欲等四三摩地,此中佛说定果名神,欲等所生等持名足。」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神足,原系四种禅定,谓修此四者,则能如意开发神通。一、欲如意足,谓修道趣果的欲望增进。二、念如意足,谓念念一心,住于正理。三、进如意足,谓精进直前,功无间断。四、慧如意足,谓真照离妄,心不散乱。
【佛学次第统编】
名四神足。前之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长,定力小故。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
一、欲 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
二、念 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三、进 精进如意足。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慧 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驰散也。谓凡所修习,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一、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庄严彼法者,谓修希即心,令四念处身受心法之观成就也。)
〔二、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为念如意足。
〔三、精进如意足〕,精进者,无杂曰精,无间曰进。谓惟专观理,使无间杂,故曰精进。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精进,事必不成;若能精进,所愿皆得,是为精进如意足。
〔四、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驰散也。谓凡所修习,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数】
谓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一、欲如意足,谓希慕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二、精进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专注一心,无有间杂,如愿满足也。三、念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记忆不忘,如愿满足也。四、思惟如意足,谓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愿满足也。
精进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勤波罗蜜。六波罗蜜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勤波罗蜜,(参见:六波罗蜜)
精进波罗蜜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十波罗蜜菩萨之一。密号曰慧护金刚。
魔精进
【佛学大辞典】
(术语)精进行之害正道者。止观八曰:「习魔精进,求名闻故。」
求化精进
【佛学常见辞汇】
努力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精进十种利益
【佛学次第统编】
精进十种利益,谓修菩萨行者,于诸梵行,念念进修,精勤无怠,故有十种利益也。
一、他不折伏 谓菩萨慧解精勤,行业成就,则不为一切邪论妄计之所折伏也。
二、得佛所摄 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则为诸佛之所摄受而不舍也。
三、为非人护 非人即鬼神之类,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于一切时处,鬼神之类,悉加卫护也。
四、闻法不忘 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则于所闻之法,常能忆持而不忘失也。
五、未闻能闻 谓菩萨于诸梵行,勇猛精进,乐法之心,无有厌足,则昔所未闻,今皆得闻也。
六、增长辩才 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则法义皆通,辩才增长,随问随答,皆无疑碍也。
七、得三昧性 梵语三昧,华言正定。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则身心寂静,定性现前,不为世相之所变迁也。
八、少病少恼 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虽昼夜不息,而善能调适身心,是以常得轻安,少病少恼也。
九、得食能消 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而于饮食,不节不恣,是以食已即消,而无停滞之患也。
十、如优钵罗华 梵语优钵罗,华言青莲花。以其出于淤泥,而不染污,世人见之,即生希有之想,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虽处生死,不为烦恼之所染著,犹如此花,见者亦生希有之心也。
二种相──精进二种相
【三藏法数】
(出地藏十轮经)
〔一、世间精进〕,谓诸菩萨精进勇猛,勤修布施、持戒等诸福业,如是精进,依诸果报,依诸福业,有漏有取,是名世间精进。
〔二、出世间精进〕,谓诸菩萨勇猛精进,于诸众生其心平等,除灭一切烦恼业苦。如是精进,无漏无取,无所依止,是名出世间精进。
二种精进心
【三藏法数】
(出法华忏仪)
谓行人熏修忏法,即当剋取限期,破诸惑障。如修法华三昧,以三七日为期,于中礼佛忏悔,行道诵经,有事有理,俱当精进,故有二种心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三七日,二十一日也。)
〔一、事中修一心精进〕,谓行人于道场三七日中,行仪纯备。当礼佛时,一心虔恳,观想金容端严殊妙,俨然在目,心不异缘,乃至忏悔、行道、诵经、坐禅,悉皆一心,令与行法相应,无有懈怠,是名事中修一心精进。
〔二、理中修一心精进〕,谓行人初入道场,乃至三七日满,于其中间,所作行仪,常当照了一心寂静。如礼佛时,即知能礼所礼本性空寂,虽曰空寂,而自然感应道交,不可思议。盖由理体平等,生、佛不二。虽无能礼之人,而有我身礼诸佛前;虽无所礼之佛,而有诸佛随心显现。如是念念,无有懈怠,是名理中修一心精进。(生、佛者,众生诸佛也。)
十种利益──精进十种利益
【三藏法数】
(出月灯三昧经)
谓修菩萨行者,于诸梵行,念念进修,精勤无怠,故有十种利益也。(梵行,即净行也。)
〔一、他不折伏〕,谓菩萨慧解精勤,行业成就,则不为一切邪论妄计之所折伏也。
〔二、得佛所摄〕,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则为诸佛之所摄受而不舍也。
〔三、为非人护〕,非人,即鬼神之类。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于一切时处,鬼神之类,悉加卫护也。
〔四、闻法不忘〕,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则于所闻之法,常能忆持,而不忘失也。
〔五、未闻能闻〕,谓菩萨于诸梵行,勇猛精进,乐法之心,无有厌足;则昔所未闻,今皆得闻也。
〔六、增长辩才〕,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则法义皆通,辩才增长,随问随答,皆无疑碍也。
〔七、得三昧性〕,梵语三昧,华言正定。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则身心寂静,定性现前,不为世相之所变迁也。
〔八、少病少恼〕,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虽昼夜不息,而善能调适身心,是以常得轻安,少病少恼也。
〔九、得食能消〕,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而于饮食,不节不恣,是以食已即消,而无停滞之患也。
〔十、如优钵罗华〕,梵语优钵罗,华言青莲华。以其出于淤泥而无染污,世人见之,即生希有之想。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虽处生死,不为烦恼之所染著,犹如此华,见者亦生希有之心也。
世间精进
【三藏法数】
谓诸菩萨精进勇猛,勤修布施、持戒等诸福业,如是精进,依诸果报,依诸福业,有漏有取,是名世间精进。
出世间精进
【三藏法数】
谓诸菩萨勇猛精进,于诸众生其心平等,除灭一切烦恼业苦。如是精进,无漏无取,无所依止,是名出世间精进。
事中修一心精进
【三藏法数】
谓行人于道场三七日中,行仪纯备。当礼佛时,一心虔恳,观想金容端严殊妙,俨然在目,心不异缘,乃至忏悔、行道、诵经、坐禅,悉皆一心,令与行法相应,无有懈怠,是名事中修一心精进。
理中修一心精进
【三藏法数】
谓行人初入道场,乃至三七日满,于其中间,所作行仪,常当照了一心寂静。如礼佛时,即知能礼所礼本性空寂,虽曰空寂,而自然感应道交,不可思议。盖由理体平等,生、佛不二。虽无能礼之人,而有我身礼诸佛前;虽无所礼之佛,而有诸佛随心显现。如是念念,无有懈怠,是名理中修一心精进。(生、佛者,众生诸佛也。)
庄严精进
【三藏法数】
庄即端庄,严即严饰。谓菩萨发心时,精勤修习一切梵行,庄严道果;复为化诸众生,于三界中示现受生,乃至为慈悲故,入地狱中代其受苦,心不休息,是名庄严精进。(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