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明审(明審)
(1).明察精细;精明仔细。《逸周书·大戒》:“上之明审教幼,乃勤贫贱。” 唐 柳宗元 《封建论》:“闻 黄霸 之明审,睹 汲黯 之简靖,拜之可也,復其位可也。”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八:“一日, 福唐 蔡叶丞 祕召公啜小团,坐久,復有一客至。公啜而味之,曰:‘非独小团,必有大团杂之。’ 丞 惊呼。童曰:‘本碾造二人茶。继有一客至,造不及,乃以大团兼之。’ 丞 神服公之明审。”
(2).明确周密。《隋书·天文志上》:“案土圭正影,经文闕略,先儒解説,又非明审。”《新唐书·刘子玄传》:“按据明审,议者高其博。”
(3).开朗而审慎。 宋 叶适 《夫人林氏墓志铭》:“余以病归,捨舟山行,始识君,见其质性冲泊,器宇明审,侃然穷邑中,量过其任者也。”
(2).明确周密。《隋书·天文志上》:“案土圭正影,经文闕略,先儒解説,又非明审。”《新唐书·刘子玄传》:“按据明审,议者高其博。”
(3).开朗而审慎。 宋 叶适 《夫人林氏墓志铭》:“余以病归,捨舟山行,始识君,见其质性冲泊,器宇明审,侃然穷邑中,量过其任者也。”
《漢語大詞典》:精覈
1.精细孝核。《后汉书·顺帝纪》:“其简序先后,精覈高下,岁月之次,文武之宜,务存厥衷。”《新唐书·张九龄传》:“今若刺史县令精覈其人,则管内岁当选者,使考才行。” 宋 苏轼 《转对条上三事状》:“今后进士诸科御试过落之法,及特奏名出官格式,务在精覈。”
2.精辟翔实。 南朝 梁 萧统 《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其书已传,虽未为精覈,亦粗足讽览。”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下》:“﹝ 王劭 ﹞在著作二十年,采摘经史谬误,为读书记三十卷,世推精覈云。”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考工记》乃制度式样册子,上令士大夫习之,勾考工程,而下可令工匠解了;故删去文词,务求精覈。”
3.犹深通。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仲堪 精覈玄论,人谓莫不研究。”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齐 人 王达灵 者,高士也,精覈九经,该博诸子,肥遯迈俗,目无全人。”
2.精辟翔实。 南朝 梁 萧统 《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其书已传,虽未为精覈,亦粗足讽览。”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下》:“﹝ 王劭 ﹞在著作二十年,采摘经史谬误,为读书记三十卷,世推精覈云。”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考工记》乃制度式样册子,上令士大夫习之,勾考工程,而下可令工匠解了;故删去文词,务求精覈。”
3.犹深通。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仲堪 精覈玄论,人谓莫不研究。”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齐 人 王达灵 者,高士也,精覈九经,该博诸子,肥遯迈俗,目无全人。”
《漢語大詞典》:精凿(精鑿)
(1).舂去谷物的皮壳。亦指舂过的净米。《左传·桓公二年》“粢食不凿” 晋 杜预 注:“黍稷曰粢,不精凿。” 明 宋濂 《故陈母林夫人墓志铭》:“凡主馈非精凿弗敢进,烝尝宾燕,悉中条序,必洁必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工部·刘晋川司空》:“ 沈 兄素豪侈,不能啖此粗糲,但我无从觅精凿,奈何奈何。” 章炳麟 《菌说》:“犹之既舂之米,谓之精凿;未舂之米,谓之粗糲。”
(2).精细确凿。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 刘勰 之评,议论精凿。”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易安居士事辑》:“ 易安 与共校勘,作《金石録》,考证精凿,多足正史书之失。”
(2).精细确凿。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 刘勰 之评,议论精凿。”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易安居士事辑》:“ 易安 与共校勘,作《金石録》,考证精凿,多足正史书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