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精神恍惚  拼音:jīng shén huǎng hū
神志模糊不清。如:「一整天他都精神恍惚,心不在焉,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国语辞典》:发飘(发飘)  拼音:fā piāo
精神恍惚,犹如飘浮不稳的感觉。如:「他疲困得有些发飘。」
《漢語大詞典》:醉痴(醉癡)
谓精神恍惚不安。 明 无名氏 《精忠记·诛心》:“三公之位,三公之位,自小登科占上魁。只因前日杀 岳飞 ,使我心中如醉痴。”
《国语辞典》:落神  拼音:là shén
精神恍惚、不集中。如:「她一时落神,把整碗汤打翻了!」
《漢語大詞典》:惊恍(驚恍)
指神魂不定,精神恍惚。北齐书·博陵王济传:“尝从 文宣 巡幸,在路忽忆太后,遂逃归。帝怒,临以白刃,因此惊恍。”北史引此作“惊怳”。 明 孟称舜 《娇红记·明妖》:“这荒臺榭风清露凉,你孤影儿怎不害些儿惊恍。”
《漢語大詞典》:殷牛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纰漏:“ 殷仲堪 父病虚悸,闻牀下蚁动,谓是牛鬭。”后因以“殷牛”形容病重耳鸣,精神恍惚。 前蜀 韦庄 《卧重疾因有题》诗:“胸中疑 晋 竖,耳下鬭 殷 牛。”
《国语辞典》:失神落魄  拼音:shī shén luò pò
精神恍惚,失去主宰。形容心神不定或因恐惧而惊慌失措。如:「打起精神来,别老是一副失神落魄的样子!」也作「失魂落魄」、「失魂丧魄」。
《国语辞典》:少魂没识(少魂没识)  拼音:shǎo hún méi shì
形容精神恍惚,神智不清。《醒世姻缘传》第三回:「珍哥虽还不曾再病,新节间也甚是少魂没识的,不大精采。」
《国语辞典》:少魂失魄  拼音:shǎo hún shī pò
形容精神恍惚,内心紊乱无主。《红楼梦》第二八回:「谁知你总不理我,叫我摸不著头脑,少魂失魄,不知怎么样才好。」
《國語辭典》:魂不守舍  拼音:hún bù shǒu shè
神魂不在人体内。比喻心神恍惚不定。《红楼梦》第九八回:「我看宝玉竟是魂不守舍,起动是不怕的。」《官场现形记。第二三》:「贾臬台见了这种女人,虽不至魂不守舍,然而坐在上头,就觉得有点摇幌起来。」也作「魂不守宅」、「神不守舍」。
《漢語大詞典》:失魂荡魄(失魂蕩魄)
形容心意烦乱,精神恍惚。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严蕊 ﹞乃是个絶色的女子。一应琴、棋、书、画、歌舞、管弦之类,无所不通……所以人见了的,没一个不失魂荡魄在他身上。”
《國語辭典》:失魂落魄  拼音:shī hún luò pò
精神恍惚,失去主宰。形容心神不定或因恐惧而惊慌失措。《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争奈一个似鬼使神差,一个似失魂落魄。」《红楼梦》第九五回:「凤姐不时过来。起先道是找不著玉生气,如今看他失魂落魄的样子,只有日日请医调治。」也作「失魂丧魄」、「失神落魄」。
《國語辭典》:失魂丧魄(失魂喪魄)  拼音:shī hún sàng pò
精神恍惚,失去主宰。形容心神不定或因恐惧而惊慌失措。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二折:「哎哟!儿也,自从您投军出外。我每日家少精也那无神,失魂丧魄。」《红楼梦》第九五回:「这是宝玉的命根子。因丢了,所以他是这么失魂丧魄的。」也作「失魂落魄」、「失神落魄」。
《國語辭典》:迷留没乱(迷留沒亂)  拼音:mí liú mò luàn
心情烦乱、没头绪。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空教我乞留乞良,迷留没乱,放声啼哭。」也作「迷留摸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