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谷粮(穀糧)
谷物;粮食。后汉书·马援传:“ 羌 引精兵,聚北山上, 援 陈军向山,而分遣数百骑绕袭其后,乘夜放火,击鼓叫譟,虏遂大溃,凡斩首千餘级。 援 以兵少,不得穷追,收其穀粮畜产而还。”
分類:谷物粮食
《分类字锦》:花粮(花粮)
杨万里 蜂儿诗 蜜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
分类:
《骈字类编》:把粮(把粮)
苏轼后把菊赋见菊糗下
《漢語大詞典》:射粮军(射糧軍)
金 初诸路所募兼充杂役的士卒。金史·兵志:“诸路所募射粮军,五年一籍,三十以下、十七以上强壮者,皆刺其面,所以充杂役者也。” 元张国宝《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分類:杂役士卒
《韵府拾遗 阳韵》:樵粮(樵粮)
梁书夏侯详传高祖围郢城未下详献议曰须量我众力度贼樵粮窥彼人情权其形势
《漢語大詞典》:粮料使(糧料使)
官名。新五代史·唐臣传·张延朗:“﹝ 张延朗 ﹞事 梁 ,以租庸吏为 鄆州 粮料使。”参见“ 粮料院 ”。
分類:官名
《漢語大詞典》:粮料院(糧料院)
官署名。 宋 初以武臣为都粮料使,后改以文臣主其事。有诸司粮料院及诸军粮料院之别,分掌官俸及军饷。南渡后,设有分差各处的粮料院。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库务职局·粮料院:“国初承旧制,有粮料院使。《会要》曰: 太平兴国 五年正月,分粮料诸司、马、步军为三院。 雍熙 四年四月,改用使臣勾当, 端拱 二年改以京朝官主之。 神宗 元丰 末併马、步军为诸军,与诸司为二院。”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本朝枢密本兵、礼二府,又有学士院、舍人院为两制,下则粮料、审计、进奏、官告、登闻、检鼓,是为六院。”
《漢語大詞典》:粮荒
指粮食严重缺乏。例如:闹粮荒。
《高级汉语词典》:粮库  拼音:liáng kù
存放粮食的建筑物
《高级汉语词典》:薯粮
以薯为粮
《漢語大詞典》:绅粮(紳糧)
绅士和粮户。指地方上有地位有财势的人。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全街的绅粮们不知道告了多少饶,两位青天大老爷才准许专抄 杨三和尚 的家。”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老子日后得了地,到了 四川 ,非把那些绅粮大户杀光不可!”
《漢語大詞典》:盛粮(盛糧)
成粮。指无需加工即可食用的粮食。盛,通“ 成 ”。 汉 王充 论衡·艺增:“《武成》言血流浮杵,亦太过焉……且 周 殷 士卒,皆齎盛粮,无杵臼之事,安得杵而浮之?”
《漢語大詞典》:抬粮
同“擡粮”。借粮。高玉宝 《高玉宝》第一章:“你爹抬粮去了,待会儿等你爹抬回粮,妈多作点,叫你吃一顿饱饭。”
分類:玉宝
《漢語大詞典》:主粮(主糧)
各地区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占主要地位的粮食。各地区的主粮不同,如我国在 东北 为高粱, 西北 为小麦, 华北 为谷子(粟),南方各省区为稻谷。主粮是计算常年产量和征收农业税的标准。
《漢語大詞典》:正粮(正糧)
即正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漕项》:“凡百姓上仓交粮,正粮之外,有加耗。”参见“ 正税 ”。
分類:正税
《漢語大詞典》:正税
(1).旧指正额赋税。与“加耗”、“子税”等附加税相对。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旧制,田税每斛更输二升,谓之‘雀鼠耗’, 章 ( 王章 )始令更输二斗,谓之‘省耗’” 元 胡三省 注:“按 唐明宗 天成 元年四月敕文:‘应纳夏秋税子,先有省耗,每斗一升;今后祇纳正税数,不量省耗。’” 清 姚鼐 《四川川北道按察副使鹿公墓志铭》:“正税罔赢,诛责贪惏。”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长江设关:“今土货出口而復进口者,尤宜在紧要处设卡徵收。土货出口,以过卡准照为凭;洋货进口,以入卡准照为準,总期该商进口出口货物完一正税即有一子税办法,以期税课充裕。”
(2).旧指主要赋税,与各种杂税相对。如 清 代称田赋、丁赋为正税。称盐课、茶课、牙税、当税等等为杂税。
《漢語大詞典》:烝粮(烝糧)
柴米。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公乃秣芻以载於车,烝粮以曝於日,齎輓轻重,人利百倍。”
分類:柴米